原题:“能助力打赢这场战‘疫’,这辈子,值!”
吉林日报2月13日讯(记者 李晓静):付广双,吉林省一汽总医院感染科主任,医院支援湖北医疗队队长。1月26日,她带领第一批12名队员奔赴武汉。当他们抵达武汉,透过车窗看到昔日繁华的武汉已不是原来的模样时,这位参加过2008年四川汶川抗震救灾、2009年抗击甲流的老将落泪了。日前,记者拨通了付广双的电话。
记者:为什么刚到武汉时,您会落泪?
付广双:我今年54岁,从事医生这个职业已经快30年了,虽然看过了很多生离死别,但我是一个感性的人,触动我心灵的东西我都会不由自主地落泪。我以前去过武汉很多次,那是一个很繁华、很热闹的地方,而当我们到达武汉,乘坐大客车去休息的宾馆时,尽管已经有了心理准备,但当我透过车窗玻璃,看到街上几乎没有人走动,没有车行驶的时候,我的心里受到了很大的震动,同时,作为医生的责任感也油然而生,“我们是干什么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趋避之!能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报效祖国,助力早日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作为一名医护工作者,这辈子值了!”当时我心里这样想。尽管很累,但是大家都恨不得立刻冲上去,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帮助这座城市的人们驱赶走病毒,让这座城市早日恢复原来的模样。
记者:你们1月26日启程赴武汉,到现在已经10多天了,每天的工作和休息是一个怎样的状态?
付广双:我们26日来到武汉,27日进行了一天的培训,28日正式进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隔离病房开始临床工作。我省医疗队的医生分了7个组,每隔6个小时换班,但因为医院短期内收治了大批患者,工作量比较大,所以我们每天基本上都不能正点下班,工作强度很大、很辛苦。前天我值夜班,一晚上收治了10多名患者,并且都是重症患者,我们两组医生忙了一宿。护士更加辛苦,因为患者没有陪护,除了医疗护理外,护士还要进行生活护理,有的患者需要护士喂饭,工作强度很大。在工作的时候,我们都穿防护服,戴着口罩、护目镜和手套,几个小时下来,满身都是汗,满脸压痕,精疲力尽。
我们住的地方有明确的感染防控流程,要求很严格,每名队员都认真执行。为了避免交叉感染,回到宾馆后不能随意外出,只能呆在自己的房间,处于隔离状态。
记者:这样的生活节奏和状态,队员们适应吗?
付广双: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而且是目前这样的状态,刚开始时队员们还是很不适应的,有惶恐也有焦虑,甚至有的队员失眠,得靠吃安眠药入睡。但是大家都是医务工作者,使命、职责所在,穿上了这件白大褂,就把惶恐和焦虑抛到了脑后。大家很快就调整好了状态,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到抢救患者的工作中去。
记者:来自吉林省一汽总医院的医生都在同一所医院工作吗?同志们的状态怎么样?
付广双:一汽总医院先后派出两批医疗队,共19人。我们两队都在同一家医院工作,但是不在同一个疗区。来武汉10多天了,两个队的队员都没有见过面,一是因为工作比较忙,大家都在倒班。二是避免交叉感染,大家不聚会。
虽然见不到,但是我们常常会在微信群里聊天、交流。大家一起分享工作中的感悟和掌握的技巧。从交谈中能感受到大家的状态特别好,积极性也很高,都希望能多救治几个患者,让这场疫情早日结束。
记者:你们所在的医院医疗物资供给充足吗?感觉目前医疗一线最缺什么?
付广双:随着全国各地的医疗物资源源不断运往武汉,医疗物资缺乏状况有很大改善。我所在的医院目前还好,能够保证日常医疗工作,但也绝对不能浪费,还得尽力省。感觉现在最缺的还是防护服,所以我们工作前尽量不喝、少吃,穿防护服时间久一些,好省下来给别的医护人员。
穿着防护服工作,有的同志都虚脱了。穿着防护服、戴着护目镜工作,一会镜片上就全是哈气,还不能擦,我们就用自己额头流下来的汗水冲刷护目镜,一个工作日下来,眼镜里边都存有一汪水,同志们开玩笑地说,这些水都够养鱼了。
记者:你们遇到了不太配合的患者,是怎么做通工作的?
付广双:是的,确实有患者不配合治疗。因为患者被隔离治疗,身边没有家人的陪伴,病情也很重,所以患者会感到极度的惶恐和孤独。我所在疗区有一位70多岁的患者,在入院初期他拒绝一切治疗措施,就想出院呆在亲人身边,三次拔掉吸氧管,并损坏氧气面罩,打骂医生和护士,撕扯医护人员的防护用品。我们的医护人员冒着被传染的风险,一边耐心地劝解、安抚,一边与患者家属电话沟通,让患者家属做患者的思想工作。在医护人员与患者家属的共同努力下,患者终于接受了治疗,经过医护人员精心救治,目前患者病情稳定。
记者:借助媒体这个平台,想对家乡的父老乡亲们说点什么?
付广双:有家乡人民的支持,我们一定克服困难,努力工作,不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与期望,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加油,吉林省医疗队!加油,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