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第一个24小时
吉林日报2月10日讯(记者 刘怀):
8日晚11点20分,记者拨通了吉大二院第三批支援湖北医疗队领队、吉大二院副院长秦彦国的电话,他向记者讲述了前往武汉的第一个24小时。
记者:据我们了解,这次去武汉是应国家卫健委紧急征召,主要收治危重患者,任务重,危险大。请问这次医疗队做了哪些准备?
秦彦国:这次确实是紧急任务,此前虽然也有上前线的准备,但没想到任务这么急,这么重。但吉林大学的医护人员都是白求恩精神的传人,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我们在7日晚上5点多登机以后,在万米高空形成了核心领导小组的雏形。为了提高队伍的领导力、战斗力、保障力,更好地完成任务,核心领导小组很快就研究制定了分组计划,在党组织机构、领导决策机构和行政机构统筹下,把132人分成7个组,有6个组每组20人,为战斗团队,一个12人专家组,负责会诊、制订治疗方案、指导临床医生工作等事项。这样就把132人的大队伍形成了如头使臂、如臂使手、如手使指的灵活有序的指挥系统,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奠定了组织基础。
记者:这种架构确实让战斗团队形成了系统,增强了战斗力,各个系统任务是怎么分配的呢?
秦彦国:这个架构集中体现了整个团队方方面面的工作,分工明确。党组织机构负责提升战斗力。在飞机上形成这个机构后,下了飞机我们连夜召集党员成立了临时党支部,设置了支部书记、组织委员和宣传委员。组织委员负责了解掌握大家思想动态,开展谈心活动等;宣传委员负责采集涌现出来的英雄事迹和感人故事,留存影像,向医院回传前线信息等;行政机构负责提供保障力,包括技术保障、防护保障、物资保障、协调保障、信息保障等,下设技术提升组,组员包括专家和6个战斗组的组长;防护保障组负责感控培训和日常培训。日常培训部分除了有标准防护小组外,还设置了一个智慧防护小组,负责寻找和开发好的防护方法。比如长时间戴口罩,很多医护人员耳朵都被磨破了,他们就利用易拉罐的手环把口罩拉绳固定在脑后,就避免了医护人员受伤;后勤保障组主要负责生活物资采集购买和搬运;协调指挥组主要负责对外协调和防护物资保障管理;疫情动态组主要负责收集、分析、研判全国和武汉的疫情,为战斗组提供可借鉴的参考和其他团队好的治疗方案。核心决策组负责决策领导力,由队长、副队长和组员构成,组员包括专家和6个战斗组组长。
记者:这个架构在本次行程中有什么优势显现出来吗?
秦彦国:我觉得像我们这样一支130多人的大队伍,如果没有坚强的领导和合理的组织架构,就很容易乱,战斗力就不容易集中体现。我们这个架构很快就显现出了优势。出机场时,我们就是按组集结的,每组一个方队,打出旗帜,像部队一样,大家队列整齐,精神饱满,很有秩序。武汉的群众看到,都以为部队来了呢,这也给了他们战胜疫情的信心。
记者:马上就要进入战斗状态了,大家都做了哪些准备?情绪怎么样?
秦彦国:8日上午当地院感专家来对大家进行了感控培训,大家都很认真学习。防护保障组对每个战斗组的感控情况进行抽查,一人不合格,全组重新培训,非常严格,这样做就是为了防止感染,保持战斗力,保证每个人完成任务安全回家。
大家的情绪都很高昂,虽然面对的是看不见的敌人,但个个横刀立马,无所畏惧。
记者:这24小时有哪些让你感动的事?
秦彦国:我们这一路时时都有感动。下飞机时,南航机组把所有的饮料都给了我们,还祝福我们早日凯旋。晚上11点多到武汉驻地后,宾馆给我们准备了夜宵,元宵节还给我们准备了汤圆。我们的医护人员也让我很感动。重症医学科主任尹永杰刚做完腰椎间盘突出手术不久,走路还不利索,就坚持要来。在我们踏查工作环境和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对接时,院方征求我们意见,问能否收治危重患者。尹永杰想都没想就脱口而出:不接重患我们干啥来了!还要求院方提供有创呼吸机和人工肺(ECMO)。要知道对危重患者使用这两个机器是十分危险的,但是为了挽救生命,老尹真是拼了,特别让人敬佩。还有我们很多的年轻护士,把养护了多年的头发给剪了,这种勇气特别让人感动。
记者:明天就要进入战场了,收治的都是危重患者,在人员和治疗上有什么安排?
秦彦国:收治危重患者,是国家给我们的任务,挽救患者生命,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但也确实有很大风险。我们把6个战斗组排好了班,每天一个班4个小时。之所以这样安排,既是为了避免感染,也是为了集中注意力,更好地治疗。
记者:好的,你们辛苦了,祝你们早日凯旋!今天是元宵节,您有什么要对家乡父老说的吗?
秦彦国:我们今天不能和家人团聚,但我们的战斗就是为了更多家庭的团聚,我们相信,有党的坚强领导,有全国人民的强大后援,我们一定能取得最后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