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创新推出“1+8+N”服务模式——经开区扎实推进“万人助万企行动”
2018年8月7日,在第13次“企业服务日”活动中,经开区召开“基层总动员、服务全覆盖、环境大提升”活动推进会暨“中小企业座谈会”。
小小“助企服务卡”,切实将助企工作落到实处。
5月15日,经开区召开“干部下基层助力企业发展三年服务行动”动员大会。
大口径空间光学载荷综合环模试验平台项目工地。 宋莉 摄
5月28日,“首席服务专员”曹臣参加第8次“企业服务日”活动,到长春博泽汽车部件有限公司三期扩建项目现场调研。
经开区政务大厅。
长春日报6月6日讯:企业是市场的主体、是经济发展的细胞,企业创造的财富,支撑着城市的发展与繁荣。支持企业就是做强实体经济,帮助企业就是推动高质量发展。
眼下,一场规模空前的“万人助万企行动”正在全市蓬勃开展。作为长春经济的主战场,经开区快速响应、快速部署、快速落实,在思想上和行动上重新诠释“放管服”理念,确保“万人助万企行动”扎实有效推进。
一“放”,俯放到位。按照市委的决策部署,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万名机关干部基层助力企业发展三年服务行动”的实施方案》的相关要求和总体部署,经开区以全面树立“我要服务”理念为引领,以“为企解困、助企发展”为目标,按照统一组织、上下联动、分级负责的原则,从今年开始,在“企业服务日”“基层总动员、服务全覆盖、环境大提升”和“政策大讲堂”等活动载体的基础上,利用3年左右时间,在全区开展“机关干部下基层助力企业发展三年服务行动” (以下简称“干部下基层助企服务行动”),全区800名干部奔赴800户企业,聚焦企业发展重点、难点、堵点、痛点问题,充分发挥干部服务企业“联络员”、政策精神“宣传员”、企业困难“化解员”、企业党建“指导员”作用,帮助企业提振发展信心、把握发展态势、化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后劲,努力实现发展见成效、企业得实惠、干部受锻炼、党建上水平的工作目标,着力打造亲商、助商、安商、富商的营商环境和“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全面激发企业内生动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管”,管理到家。经开区建立了由区管委会领导协调的推进机制和解决问题的工作专班,加强管理调度,在区内组建了“干部下基层助企服务行动”领导小组,同时设立总调度室,成立8个助企工作队和7个功能组,每个功能组按各自职责分门别类地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全体助企人员聚焦一线、协同发力,由上到下,层层安排部署、级级传导压力。同时,创新建立“六个一”服务体系,即一个专班强统筹,一个机构(总调度室)抓落实,一张卡片促畅通,一个专群勤调度,一张表格情况清,一本台账保完成。
三“服”,服务到底。在服务企业时,经开区进一步创新服务理念,开展以“1”为引领,“8”为联动,“N”为助力的“1+8+N”服务模式。“1”:树立一种服务理念,即从“要我服务”向“我要服务”转变,为企业提供“妈妈式”服务。“8”:打造八大营商环境品牌,即着力打造优质便捷的审批环境、务实高效的政务环境、亲商重商的服务环境、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惠商扶商的政策环境、自由便利的开放环境、包容有序的创业环境、宜居幸福的社会环境,为企业创新发展保驾护航。“N”:创建“N”种服务模式,即以“企业服务日”“首席服务专员”“政策大讲堂”,以及“基层总动员、服务全覆盖、环境大提升”活动为主线,结合“万人助万企行动”,为企业讲好经开故事、传递经开温暖。
这是一次万马冲锋的号令,这是一次呼唤担当的动员。
肩负重托,肩负重任,经开人胸怀长春经济发展大局,到企业去,到一线去,到现场去,帮企业化解难题,助企业闯关过坎,全面激发企业内生动力,打造新型政商关系,集聚强大力量,共同推动长春经济高质量发展。
“尊敬的何泉秀书记:你好!长春爱尔铃克铃尔有限公司800多名员工在这里向你深深地鞠躬,并表示诚挚的感谢!……是您为我们公司解决了燃眉之急,让我们公司能在丑小鸭蜕变为白天鹅的过程中得以继续前行……”这是经开区企业长春爱尔铃克铃尔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爱尔铃”)近日送给经开区党工委的感谢信的部分内容。
“爱尔铃”在信中提到,前段时间,企业新厂搬迁,上了一条需要使用燃气的生产线,但现有的燃气管道远远满足不了生产需求,这就需要加装燃气管道。然而,安装燃气管道需要经过审核,如果按正常流程办理,企业生产经营将受到一定影响,因为客户急需这批产品。
如果“爱尔铃”不能按时交货,将受到巨大损失。就在“爱尔铃”为此事发愁时,正巧赶上经开区党工委等部门联合开展企业调研工作,于是,“爱尔铃”就把自己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提交。经开区第一时间将该问题反馈给燃气部门。接到求助后,燃气部门特事特办,立即派人上门服务,在安装燃气管道时更是加班加点,让管道顺利开通。问题解决速度之快,让企业负责人拍手称赞,直夸经开区党工委和燃气部门真心为企业办实事,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
“爱尔铃”是一家生产气缸垫等密封件的中德合资企业。2010年,在经开区的帮助下,“爱尔铃”搬进经开区专用车园区,扩大了企业生产规模和发展空间。如今,企业发展势头良好,已成为国内各大知名汽车企业发动机气缸垫及其他密封垫片主要供应商,拥有全国唯一环保材料无石棉生产线,是全国金属垫片最大的生产制造商。 2018年,公司完成产值5亿元。
“爱尔铃”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得以快速解决,只是经开区开展“干部下基层助企服务行动”的一个片段。
在“干部下基层助企服务行动”中,经开区以全面树立“我要服务”理念为引领,以“为企解困、助企发展”为目标,按照统一组织、上下联动、分级负责的原则,扎实推进“万人助万企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果。
严部署 严督导 严落实
召开专题会议抓落实。经开区党工委、管委会高度重视“干部下基层助企服务行动”,市里下发文件后,第一时间召开工作部署专题会议,组织相关单位认真学习《关于开展“万名机关干部基层助力企业发展三年服务行动”的实施方案》精神,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和此项工作的重大意义,并结合全区实际,与相关单位认真探讨研究,全面部署相关工作。
召开动员大会,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万名机关干部下基层助力企业发展三年服务行动”实施方案》的相关要求,动员全区上下深入一线,助企分忧,为企解困,进一步激发企业发展活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5月15日,经开区召开“干部下基层助力企业发展三年服务行动”动员大会,要求全区干部要提高站位,深刻领会开展这项行动的重要意义,当好“三员”,一是充分了解企情,当好调研员,二是真正解决难题,当好协调员,三是大力宣传政策,当好宣传员;做到“六个到位”,一是安排部署到位,二是组织领导到位,三是人员抽调到位,四是舆论宣传到位,五是解决问题到位,六是督查督办到位。
健全组织机构,成立领导小组。为加强助企服务行动的组织领导、顶层设计、谋划布局、会商决策,经开区成立了助企服务行动领导小组,由管委会“一把手”任组长,管委会副主任任副组长。同时,成立1个总调度室、8个助企工作队和7个服务功能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区营商环境建设局和经发局,专门负责协调调度、统筹推进各项工作。
制定详尽方案,确保助企行动“真到位、真服务、真解决、真见效” 。一是明确包保任务。在全区选取1234户企业作为服务对象,其中,市级干部包保323户,管委会领导包保区内重点企业48户、重大项目63个,剩余800户企业,在全区选派800名优秀机关干部进行包保,确保为企业提供“一对一”专属服务。
二是保证服务时间和频次。明确在行动初期将每个星期三定为“助企服务日”,要求全体助企干部“想尽一切办法、穷尽一切手段”与企业建立有效对接,为企业提供有效服务。在与企业保持一段时间的有效联系后,本着“有求必应、无事不扰”的原则,根据企业实际情况掌握具体服务频次,实时了解企业动态,及时帮助企业解决各类问题。
三是健全解决问题机制。针对助企服务队集中摸排的问题,严格实行逐个研究、分层分类办理的工作流程;同时,建立挂账、销号制度和问题收集、难题抄告、分办交办、销号管理等工作清单,明确问题化解责任人和时限要求,解决一件销号一件,确保企业问题“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
四是强化定期调度机制。工作队每个星期更新一次工作台账,向区总调度室报备;区领导小组办公室半个月调度一次各服务功能组问题解决情况;区领导小组一个月听取一次总调度室和各服务功能组工作情况汇报;同时,区总调度室按照市总调度室部署要求做好各项工作的落实。
“身入”“心入”“深入”
经开区的助企服务有何独到之处?
“服务企业,只当店小二、做保姆是不够的,还要有主人翁意识。”在实践中解放思想、总结经验,经开区领导班子深知,“服务企业就是服务自己,关键时刻要敢于担当,勇于负责。”
面对企业需求,面对发展需要,经开人扑下身子,既做到“身入”,也做到“心入”,更做到“深入”,真正把功夫下到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上,为企业发展壮大助力。
5月30日,经开区项目服务二局的王妍又一次来到大口径空间光学载荷综合环模试验平台项目工地。作为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项目服务专员,王妍始终把服务该所工作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及时与项目相关负责人进行沟通,随时掌握该所发展现状、跟进项目建设进度,面对面了解该所诉求和存在的困难,有针对性地逐一协调相关部门帮助解决问题。
“对于建设发展和运营中遇到的难题,我们还会通过项目专题调度会的形式,由管委会相关领导现场调度、现场解决。”王妍说,特别是开展“万人助万企行动”以来,他们进一步加大项目服务力度,更加精准高效地帮助企业破瓶颈、解难题,增强企业发展后劲。
在项目工地,头戴安全帽的王妍细心地向项目基建部分负责人冯群了解工程进展情况。该项目整个施工都是在-10米的大基坑内进行,最深处的设备基坑可达-18米。不仅如此,施工方还将在地面上建设高达32米、大跨度的钢结构建筑。“施工难度大,工期紧,我们3月份正式开工建设,10月底将进行主体封闭,冬季可在里面进行结构安装,整个工期只有8个月。”冯群介绍说,目前,他们正在进行奠层施工。因为地下结构复杂,而且出水量较大,工人们相当于在泥水里作业,这在一定程度上给施工带来了困难。
“施工中,他们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土方外运。”王妍介绍说,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土方量达12万立方米,需要外运渣土,“为此,我们协同项目单位与街道、市容环卫等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并会同相关部门与项目单位寻找合适的渣土清运地点。”在渣土清运过程中,因为受交通管制,工程施工进度也受到了一定影响。王妍马上将情况反映给管委会办公室,在管委会办公室的帮助协调下,交警部门给予大力支持,为项目开通绿色通道,允许在规定的运输时间上提前几小时进行清运,保证了工程施工进度。
“这可帮了我们大忙。出土作业时间延长了,每天的出土量得到提升,大大加快了出土速度,提高了施工效率,缩短了工期。”提起经开区的服务,冯群竖起大拇指。
不仅在项目施工中给予帮助,其实早在项目开工前,经开区的工作人员就已经介入服务,让企业少走弯路,早开工、早建设、早达产。
“经开区领导对这个项目非常重视,正月十五都不休息,带队到项目工地调研,现场办公,帮助我们解决开工前期遇到的一些问题。”谈起经开区对他们的帮助,冯群打开了话匣子,据其介绍,该项目是今年3月1日开工的,但早在2月份,经开区管委会领导就带领相关部门介入服务了,相关部门还向其讲解了目前政府关于基建管理的一些新政策、新规定。“如果没有他们的提前介入,我们可能会走不少弯路。我们都是科研工作者,对基建的管理条例解读不太深刻。特别是近几年,国家针对基建管理出台了一些新文件、新规定,经开区各职能部门提前介入为我们服务,并对这些新政策、新规定进行解读,帮助我们更好地利用相关政策,顺利开工。”冯群说。
类似服务还有很多:
该项目开工前办理土地手续时,因受相关条件制约,不能通过网上进行申报,经开区协助项目单位向相关部门说明情况,最后所有报件逐级通过,相关人员进行手工签批,仅用了7个工作日便将土地合宗、建设用地批准书等相关手续审批完毕。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属于人员密集单位,员工上下班横穿马路时,存在一定安全隐患。为此,经开区项目服务二局找到区建设局,通过建设与交管部门到现场勘察后,特批在该所正门前设置减速带,在营口路与福州街交会处设立交通信号指示灯,为员工安全出行提供保障。
一项项贴心的服务,让驻区企业发展底气更足:“企业有啥问题,直接找助企干部就行!”
长春华众延锋彼欧汽车外饰有限公司主营业务为汽车外饰零部件设计、开发、试验、制造和销售,并提供有关技术和服务。近年来,该企业发展势头强劲。为满足市场需求,企业启动了新涂装线项目。
6月5日,在长春华众延锋彼欧汽车外饰有限公司,新厂房正在火热建设中,厂房框架已完成,工人们正忙着进行内部平台铺设。据长春华众延锋彼欧汽车外饰有限公司总经理曹原介绍,该项目总投资1.4亿元,建设厂房5000平方米,在拆除原有生产线的同时,将新增一条双边涂装线,主要为一汽-大众等车型生产保险杠、门槛及其他小件外饰产品。新生产线将于今年8月份调试生产,年底前完成生产切换并正式投入使用。
“项目完工后,我们将陆续引进机器人、机械手等设备,实现全自动化生产,将大大提高生产效率,综合产能预计提升60%;产品合格率和环保性能也将进一步提升,同等产量下可节约能源57%。”曹原说。
“项目进展顺利,企业发展劲头十足,这都离不开经开区的优质服务。”该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刘懿萱表示,经开区通过“包保服务”“企业服务日”等贴心举措,助力企业发展。
“像我们正在进行的新项目,因为企业入驻经开区时间比较早,所以企业历史资料收集与完善会存在一些缺失,这就为项目在前期审批方面造成了障碍。”经开区管委会了解情况后,主动协调相关部门,做容缺审批处理,保证项目施工进度。“如果没有管委会的帮助,我们补办一些手续还需要相应的时间,这就会耽误工程进度。”刘懿萱说,从去年8月份企业确定要建设新的生产线和厂房时,经开区管委会就提前介入,帮助他们解决项目开工前遇到的各种问题,“我们企业前进的每一步,都离不开经开区的帮扶!”
上述事例,只是经开区扎实开展助企行动的缩影。
经开区助企干部正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带着诚心诚意走进企业生产经营一线,与企业心贴心交流,听实话、察实情,真正把企业当前最急于解决的问题“兜”上来,然后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迅速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点,及时帮助企业协调解决一批实际问题。
在走访企业中,助企干部把企业的事当成自家的事,把自己当成企业中的一员,勤于替企业“跑腿”,乐于替企业“出头”,以帮办、陪办、代办为常态,手续一道一道地办,政策一项一项地询,难题一点一点地攻,以打攻坚战的韧劲和决心,列出问题清单,排出轻重缓急,一项一项地跑,一环一环地盯,直至问题解决。
“在助企行动中,我们还创新工作方式和方法,打出‘六个一’组合拳,全力推动行动开展。”经开区营商环境建设局负责人介绍说,“六个一”组合拳,即一个小组强统筹,一个机构(总调度室)抓落实,一张卡片促畅通,一个专群勤调度,一张表格情况清,一本台账保完成。
“我们专门制作了‘助企服务卡’。”该负责人拿起一张折起来相当于名片大小的蓝色卡片介绍说。只见这张卡片正面印有“‘我要服务’经开在行动”“助企服务卡”字样,反面印有助企服务队队长、副队长和助企服务组组长、组员的联系方式。“在助企干部服务企业时发放给企业,以便企业有需求时能够有效联系,切实将助企工作落到实处。”该负责人说。
据了解,在助企行动中,经开区还专门设立了专用邮箱,并与各市级干部有效对接,截至目前,共梳理市级干部走访问题208件。同时,为加快问题解决,经开区每周都对问题解决情况进行调度和督办。
目前,全区助企干部已基本完成与企业的第一次对接。据统计,已与企业有效对接的有682人,其余118人暂未能与企业有效对接,主要原因是:企业联系方式不准确或企业迁移、停产、废业。截至5月25日,全区共收集企业反映问题210件,主要以融资服务、审批规划、人才服务、基础设施为主,约占问题总比例的84%。现场已解决35件,剩余的175件,各服务专班正在积极协调处理。经开区将全面加强定期调度和督办落实,确保企业问题“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
基础好 氛围浓 载体多
“企业服务日”“政策大讲堂”“首席服务专员”……一个个具有经开特色的服务载体,为“干部下基层助企服务行动”的扎实开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当下的竞争,正逐渐演化为营商环境的竞争。营商环境已经成为开发区发展的生命线。自建区以来,经开区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加快政府职能转变、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用真情打动企业,用服务感动企业,以“留住每一个驻区企业,让企业安心在经开区发展”为目标,打造良好的“亲”“清”关系,赢得了企业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与称赞。
“企业服务日”,是经开区在全市率先推出的一项创新服务,即在做好日常服务企业工作的基础上,将每月第一个和第三个星期二定为“企业服务日”。活动中,管委会班子成员带领相关部门到企业现场办公。目前,“企业服务日”已形成常态化、制度化。截至去年年底,“企业服务日”共走访企业300多户次,帮助企业解决各类问题400多件。
在“企业服务日”的带动下,经开区还创新推出了“基层总动员、服务全覆盖、环境大提升”和“政策大讲堂”“首席服务专员”等特色服务载体,均取得了较好成效,真正在全区形成了“人人都是软环境,人人建设软环境”的良好局面。
同时,成立“一办三局”,夯实机制保障。加大服务企业力量,成立软环境办公室和3个项目服务局,今年年初改革成立营商环境建设局,软环境建设的组织架构更加科学高效,形成了各司其职、衔接有序、多方联动的服务保障体系和优化营商环境的强大合力。
此外,经开区还提高服务效能,打造经开速度。深入推动“放管服”和“只跑一次”改革,全区97%的事项可实现“只跑一次”,工商登记、变更类审批事项均可实现当天受理、当天发证,最短只用10分钟,出台《优化营商环境“十八条”措施》,多项审批事项在长春市统一规定的基础上实现再压缩、再提速。同时,建立“台账式管理、跟踪式服务、包保式落实”一整套项目服务体系,精准对接每一个服务项目,有效提升了服务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经开区还整合出台了《长春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快转型升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及其《实施细则》和《操作流程》,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
……
正是在一个个创新实践中,经开区拓宽了服务领域、深化了服务内容、创新了服务方式。一个个务实之举,犹如一个个欢乐的音符,在助企行动中谱出一曲“我要服务”的动人乐章。
正如经开人表述的那样:
“我并不觉得掏心掏肺地帮助一个企业是多余的,有时候觉得企业也像孩子一样,我在旁边‘加加油’,它就能走向更高更远的平台。”
“绿我涓滴,会它千倾澄碧”,这颗“父母心”给予的原动力如同一滴水,而经开人正用无条件的呵护把它融入大海,形成最有力量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