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办成一件事 最多跑一次 长春首批政务服务联动事项暨30个残联事项上线运行
南关区民康街道公共服务中心窗口工作人员为残疾人办理相关业务。 孙建一 摄
长春日报12月3日讯(记者 张琳婉):11月29日,患有3级视力残疾的董智慧拿着医院开具的残疾评定单,在南关区民康街道公共服务中心,不到5分钟就办好了相关手续,15天后,她的残疾证会免费快递到家。
这要放在过去,董智慧需要先到街道领取加盖公章的申请表和评定表,然后前往医院进行评定,再到社区、街道福利科、区残联分别盖章,最后到街道公共服务中心递交相关材料申请办理。
办理残疾证等事项从“转圈跑”“来回跑”到“最多跑一次”,得益于长春市率先在残联推出的联动办理改革。
长春首批政务服务联动事项暨30个残联事项正式上线运行,努力实现“办成一件事,最多跑一次”。
16个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
14个事项实现“零跑动”
联动事项包括两类,一类是指同一个事项在办理过程中需要涉及2个及以上不同部门审批;另一类是指市民要办成一件事需要办理多个事项。
以往,群众在办理联动事项时,需要在不同部门之间来回奔波,尽管实现了在单个部门办事“只跑一次”,但实际上已经累计跑了N次。例如,以往群众办理本市内残疾证迁移,需要到迁出地残联办理调档、开具迁移证明和销证,同时,还要到迁入地残联办理存档、办证,然后才能领取新的残疾证,来回至少要跑3趟。现在,群众只需要前往迁出地政务服务中心(12月3日将下放各公共服务中心办理),递交原残疾证、户口簿和照片,一次性办理全部业务,新的残疾证将被免费邮寄到家。
为了把“N次”变“一次”甚至“零次”,长春从最渴望“少跑路”的残疾人事项入手,依托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综合改革,以“互联网+制度”为核心理念,综合运用电子表单、电子印章、电子签名等技术和物料流转机制,对涉及残疾人办理的30个联动事项进行了全面梳理和优化。
目前,包括残疾人居家安养服务、“三无一靠”成年重度残疾人生活补贴在内的14个事项已实现“零跑动”办理,其他16个事项如残疾证办理、扶残助学金补贴等实现“最多跑一次”办理。
特点:“简、省、快”
为了最大程度实现企业、群众“最多跑一次”,市残联对办理事项的流程进行了全面优化,取消不合理环节,删除了多余申请材料。
办理“最多跑一次”事项的残疾人,如今只需前往政务(公共)服务中心,按照工作人员指导进行表格填写并一次性递交材料,即可一次性办结。“我是来办理残疾证破损更换的,拿着在网上申请的电子表格到街道递交材料就可以,再也不用在户籍地和居住地来回跑了。”患有四级肢残的朱双红满意地说。
此次推出的长春市政务服务第一批联动事项中,14项“零跑动”成为最大的亮点。
网上查询、拍照上传、填写电子化申请表,目前,除办理“三无一靠”成年重度残疾人生活补贴(社区人员需入户调查并收取申请材料)事项外,残疾人“零跑动”办理事项无需再到政务(公共)服务中心,均可直接登录长春市网上办事大厅(yzw.changchun.gov.cn)办理相关业务。申请人所有的申报材料在部门之间进行电子化流转审批、办结以及存档,审核通过后将材料邮寄到家。
“零跑动”联动事项均采用电子化审批的方式,企业、群众填写的电子表格在部门之间按照审批环节进行流转,每个环节均有短信告知提醒,审批人员审核通过后只需要推送电子化的签章、签名即可,最终由审批单位彩色打印材料进行存档,整个过程无需人工流转和纸质材料,节省了大量行政和办公成本,同时提高了审批速度和效率。
“联动模式”将向更多领域推广
据市政务公开办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全市将以残疾人联动事项为模板,围绕实现多个部门“最多跑一次”向办成一件“最多跑一次”的办事模式转变,对各部门的行政审批及公共服务事项进行优化、整合,继续推出一批涉及企业和群众经常办、辛苦办的联动事项上线,让办事企业和群众切实感受到长春政务服务改革带来的“温暖”和“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