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二道区英俊镇新型城镇化建设按下“快进键”
▲英俊镇英凯大街跨珲乌高速分离式立交桥紧张施工中,工人正在进行混凝土浇筑。
▶采用“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让道路能“储水”。
长春日报10月17日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如何紧跟时代脉搏抢抓发展机遇?对于地处长春莲花山生态旅游度假区、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重要节点的二道区英俊镇来说,启动实施了新型城镇化建设项目,过去因为长双烟铁路和珲乌高速被“一分为二”的区域,如今顺畅的交通将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目前,该项目9条道路中7条已基本建成;8座桥梁中除了两座上跨、1座下穿铁路桥梁正在办理施工手续外,其余已基本合龙。
英凯大街跨珲乌高速分离式立交桥紧张施工中
在二道区英俊镇新型城镇化项目建设中,英凯大街跨珲乌高速分离式立交桥是一个标志性工程。正在紧张施工的英凯大街跨珲乌高速分离式立交桥下方就是珲乌高速,之前为了满足高速路的建设,这段路被“一分为二”,市民想要到达对面,走长石公路最为方便,但长石公路的路面并不太好,道路狭窄,特别是随着二道区物流园区等项目在周边落位,交通成为了一大难题。
如今,英凯大街跨珲乌高速分离式立交桥正在紧张施工中,这座立交桥通车后,可有效解决南北发展不平衡及区域发展受限问题,市民可通过立交桥直接到达长春兴隆综合保税区、九台经济开发区等地,这座桥将成为主城区连接空港、内陆港、能源供应区和水源地的必经之处,为英俊镇的发展注入新活力。
9条道路用上“海绵城市”技术
距二道区英俊镇英凯大街跨珲乌高速分离式立交桥不远处,道路两边的人行道都被铺成了绿色。“这条路长5.47公里,是9条道路中最长的一条。”现场施工负责人说,该条道路最大的特点就是应用“海绵城市”技术,能把路面上的积水统统“喝”进埋置在路面下的储存罐中,等到需要用水浇灌路两侧的植被时,“喝”下去的水可“吐出来”再次利用。
这样环保节水的新理念在二道区英俊镇新型城镇化建设项目中涉及全部9条道路,它们都统统包含“海绵城市”建设理念,采用了彩色透水混凝土、缝隙透水砖、下沉式绿化带等技术手段。据项目总工吴俊介绍,这样的道路不仅实现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还能有效缓解城市热岛效应,解决城市内涝难题。
同时,区别于以往市政道路施工,道路还在行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之间设计了一道1.5米宽的下沉式绿化带,吸收车道两侧废水,减少人工对绿化带洒水。多余的雨水通过溢流口进入雨水管网统一排放,防止了黑臭水体产生。
满足长远发展从源头解决黑臭水体
“道路通畅了,施工配套设施也要满足未来的发展。”吴俊表示,二道区英俊镇新型城镇化建设项目的整体规划中,新建的污水管网将主要服务于物流园区和休闲商务区的工业和生活污水处理,并连接长春莲花山国际中央休闲区部分生活污水管线,承接着阻止污水直排饮水河和雾开河的重任,从源头上解决饮马河流域黑臭水体排放问题。
据介绍,英凯大街有3.6公里涉及黑臭水体治理的污水管道,为确保按期完成改造,项目部投入两台泥水平衡顶管机,24小时不间断地顶进管道,先后解决了始发井涌水、水下封底、端头加固和冻涨引起地表下沉等技术难题。在340米管线下穿农田遇到征地困难时,项目部组织技术攻坚,成功地一次性顶推到位。
在最关键、风险最高的180米下穿珲乌高速顶进施工时,室外温度低至零下20摄氏度,项目部通过技术研讨,采用加热注浆液和膨润土泥浆、管道表面涂刷润滑剂等方法,在5天内安全准确地完成了建设任务,把项目建设中最为关键、最具挑战性的“硬骨头”拿下。
(撰稿/供图 赵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