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绿色经济“火”山村——白山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概览
仙人桥镇黄家崴子村孟宪荣养蜂150箱,年收入10万多元
三道沟镇二道沟村徐贵禄在侍弄长势喜人的五味子
白山市森源养殖有限责任公司冷水鱼苗繁育车间
朝鲜族现代村落——长白县马鹿沟镇果园村全景
吉林日报8月24日讯(记者 王春宝 张俊增):新时代,新气象。
年初以来,白山市实施的乡村振兴战略,以绿色发展为引领,走生态效益型特色农业之路,奋力谱写新时代乡村振兴新篇章,产业兴、生态美、乡风淳、百姓富的繁荣景象在广袤的山林深处精彩呈现。
仙人桥镇黄家崴子村:
多元经济踏出阳光道
白墙灰瓦、夜不闭户、全国文明村……
8月13日,记者驱车100多公里,踏访声名远播的抚松县仙人桥镇黄家崴子村。
“进村的沿河路正在修建景观式河提,一面坡的地势上白墙灰瓦的农舍错落有致,村里的大街小巷都是柏油路。嘿,好一个社会主义新农村!”
来到村部,我们并没有见到事先约好的村书记柏连福,代替他的是仙人桥镇党委副书记王刚:“县里征地的来了,刚刚柏书记和县国土局的人带领村民上山量地去了,村里正忙着要建设红色教育研学基地呢。”
“明年,我们将全力推进教育基地二期工程建设,打造集教育体验、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红色生态旅游特色品牌。”王刚介绍着村里将要上演的重头戏。
“目前,教育基地已开展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培训班136场,9500余人次,接待普通游客12000余人次。”
一路走,一路看。记者发现村民家家都安装了沼气管道、太阳能热水器,走访了几户农家,有的室内带卫生间,还安装了空调,可见这个小山村的富裕程度。
在路旁,一家农户门前挂着的“苏家粘火勺”牌匾吸引了记者的注意力。
“我们家的粘火勺用的是纯江米、麦饭石水、纯白糖,祖传秘方、柴火烙制……”苏庆堂熟练地介绍着自己家的特色美食。
“老一辈的手艺,传到我们这代有30多年了,我们讲信誉、有口碑,都需要提前预定,一年收入10多万元不成问题!”得意洋洋的苏庆堂笑着说。
望着山坡上的30多栋蔬菜大棚,记者走进了种植户张有宝家。
“我家有2个暖棚,5个冷棚,一年能收入10多万元吧!种大棚就是有点忙,一年到头也不得闲。习总书记不是说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么!”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一句简短的话,折射出黄家崴子人勤劳奋进的精神面貌。
“现在村民出门也不锁门,赌博、打架斗殴、偷鸡摸狗的事早就没有了,都忙着挣钱去了。”陪同采访的60多岁的村小老校长刘相群谈起这些,无比自豪。
村风民风的转变,为该村赢得了“全国文明村镇”“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吉林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据刘相群介绍,过去这个偏僻的山村,只有一条盘山路与外界相连,一条铁路从村穿过,人均耕地不足2亩。柏连福带领村民用大锤、铁钎开辟出一条“致富路”,让火车停留“一分钟”,全村人均纯收入由1992年不足1000元,到如今人均纯收入12000多元,12倍的增长,令人不可想象。
多元化的发展模式让黄家崴子村稳步踏上了阳光道。
三道沟镇二道沟村:
五味子成为“致富法宝”
受台风“摩羯”影响,8月14日,白山市迎来强降雨天气。记者迎风冒雨前往鸭绿江畔的浑江区三道沟镇二道沟村,一睹家家都种植五味子的边境新农村。
进入二道沟村域内,但见满山的五味子架在细雨的洗礼下越显青翠,一串串绿中泛红的五味子长势喜人。
走进二道沟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沿街一幅幅生动的墙体画,简单的色彩勾勒出新农村建设的新气象。
“我们全村106户,家家都种植五味子。最近几年,五味子价格上涨,村民们家里都有富裕钱,有近三分之一农户都盖上了新房。五味子可是我们村的‘致富法宝’。”村委会会计徐贵禄喜滋滋地介绍。
“2006年之前,村民们的经济来源主要靠种植玉米、大豆,一年下来一亩地也就能剩余200多元,当时还是贫困村呢!谁能想到如今却成为全镇的富裕村,2017年人均收入达到13000元。”
走出村部,记者看到部分农户家的菜园子里都种上了五味子,也间接印证五味子产业在该村极高的发展地位。
村部后面一栋正在装修的新房,引起了记者的注意,索性走进去和房主攀谈起来。
“这个新房93.5平方米,两室一厅,有独立卫生间,安装了地热管网和太阳能热水器,比以前的好多了!”房主李青春兴奋地介绍。
“建这么好的一栋房子需要多少钱啊?”记者问。
“全部装修完,大约得十六七万元吧!之前那个土坯房住了近20年,最后都四处漏风。现在,手里有钱了就盖个和城里人一样的房子,好好享受一下。”李青春接着说,从种植五味子以来,家里条件逐渐好了,贷款也早还上了。2017年,家里的11亩五味子收入12万元,今年尽管受春旱不利影响,预计收入10多万块钱没啥问题。
据悉,二道沟村从2006年开始发展五味子种植到现在,种植面积达1300亩,年产鲜果50多万斤。2016、2017年该村年收入突破1200万元。
五味子产业铺就的致富路在二道沟村以悄然形成,村民全面奔小康已成定局。
该村村书记王祥并不满足这一单一的发展模式,又积极探索起乡村旅游,自己办起了农家乐山庄。农家大炕、溪边垂钓、生态美食成为游客休闲的绝佳去处。
“想让老百姓跟着你干,首先你得先干,让他们看见你挣到钱了才行。这也是我们当时为啥开山庄的原因。现在全村有4户人家也跟着我们开山庄,生意一天比一天好。”王祥说出了自己的致富经。
据三道沟镇委副书记赵孝芳介绍:“二道沟村现在越来越好了,家家都是万元户。村书记王祥也是个干事儿的人,现在正研究乡村旅游呢!五味子种植只是让村民致富的一个方面,五味子深加工,农家乐山庄,冬捕江鱼,建设爬犁坡场地,休闲度假,村子未来发展规划都在他脑子里……”
培植五味子,二道沟村走出了自己的特色路,稳健的脚步一往直前。
马鹿沟镇果园村:
乡村游“火”了朝鲜族村寨
果园民俗村位于鸭绿江源头第一镇——长白县马鹿沟镇东侧,全村现有居民86户,其中朝鲜族占总户数的近80%,是典型的朝鲜族聚居村。2014年,该村被国家民委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走进果园民俗村,记者看到壮观厚重的玄武岩仿古牌楼、86栋立如飞鸽的朝鲜族古典官邸式民居、蜿蜒的“历史长河”、跃然河上的木制拱桥、南北分列的大小水车、曲折的木制文化长廊,无一不展现着独特的朝鲜族风韵。
如今的果园民俗村俨然成为了朝鲜族文化、长白山文化、鸭绿江文化与乡村环境、田园风光和城镇生活的有机结合,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最完美体现,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美丽的鸭绿江畔。
在这里,游人可以春观花,宛若花海;夏赏绿,让人陶醉;秋采果,果香四溢;冬赏雪,洁白无瑕。独特的民俗美景,深受广大游客的喜爱,旅游产业发展也进入快车道。
身着民族服饰的村民金美子兴奋地说:“在村书记的带领下,我家也做民宿生意,村里不仅给我家房子进行了改造,还为我们招揽游客,现在几乎每晚都有客人入住。”
目前,果园村改造的9户民宿已投入使用,收费标准淡季每人每天50元,旺季每人每天80元,每年可接待游客70000人次,户均收入10万余元。
为了招揽游客,果园村成立了婚庆礼仪服务协会,组建了朝鲜族舞蹈队、器乐队、声乐队等开展婚庆表演、民俗表演、篝火晚会、农乐舞、扇子舞等特色活动。还有打糕、辣酱、盐渍辣白菜等饮食制作工艺展示。
村书记李寿福介绍:“2017年,果园村、十八道沟村、万宝岗村等7个村,和马鹿沟镇巨矢城旅游公司、马鹿沟社区成立了民宿度假旅游产业带,先后谋划开发了果园村朝鲜族美食、十八道沟村温泉度假、万宝岗村冰雪赏、南尖头草原观光等项目,助推果园村旅游产业发展。”
休闲旅游、民俗表演、特色农业等多种项目的发展为这个小山村带来了非凡的效益,果园村正在乡村振兴之路上大步跨越,越走越远……
江源区返乡创业基地:
“公司+农户”发展模式遍地开花
时代在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变,那份乡愁情结不变。
这里是一块充满激情活力的沃土,每一寸土地都孕育着美好的未来,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怀揣干事创业带农致富的梦想。
白山市森源养殖有限责任公司坐落于山清水秀的湾沟镇四平村。
从事冷水鱼养殖12年的总经理徐有国幽默风趣地说:“我们的办公楼是村里的‘地标’……我没有一分贷款,不欠任何人钱。”
看着四层办公楼,记者暗暗佩服,“没有一分贷款,不欠任何人钱”,投资近4000万元能在山沟里建设一个养殖场实属不易。
“这个厂区占地30亩,主要培育的冷水鱼有花羔红点鲑、金鳟、虹鳟、细鳞、七彩鲑等6个珍稀鱼类,每年出售300万尾鱼苗。”徐有国介绍着农民工返乡创业基地情况。
“2016年,我免费为7户返乡农民提供了6000多尾鱼苗,让他们尝试养殖,并给予技术跟踪指导。目前看养殖效果非常好,以后我打算专门做繁殖,带动更多的农民从事冷水鱼养殖行业。”
四平村养殖户王金谈自信满满地说:“冷水鱼市场前景非常好,去年,徐总给的鱼苗都长到3-4斤了,预计明年就可以上市了。现在市场价是25块钱一斤,你看我这些鱼能卖不少钱呢!”
目前,公司带动了3户中型冷水鱼养殖场、30户农民小规模养殖,形成了“龙头企业+养殖基地+农户”的新型产业化经营模式,直接、间接带动就业1000余人。
冷水鱼带农致富,市场巨大,前景广阔。
看完冷水鱼,记者前往另一处返乡创业基地——白山市林源春生态科技有限公司。
董事长徐建友谈起返乡创业经历时说:“我是一个农民,热爱家乡一草一木,带动农民致富是我的初心。做企业更要‘讲诚信、有担当、有责任’,才能长远地发展下去。”
“我们要把林源春建设成为集种植、采摘、生产加工、旅游观光为一体的标准化绿色生态食品园区,努力打造长白山生态食品第一品牌,成为长白山生态资源开发的领跑者。”
林源春常务副总姜波说:“2012年,我来到林源春当会计,到现在的常务副总抓销售,一步步见证了企业发展。企业在发展的同时,也不忘社会责任,带动周边1230户农民走了致富路。”
随着企业的不断壮大,引领示范作用不断凸显,“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逐渐铺开。
大阳岔镇小杨桥村种植户郭培福说:“2016年,在‘林源春’帮助带领下,我们种植了100亩蓝莓。企业为我们农户提供苗木和技术指导,现在苗木涨势非常好,明年就可以进入产果期。”
“林源春”返乡创业基地的不断壮大,直接带动返乡农民工1000余人实现再就业。目前,企业拥有特产种植基地1800亩,区域连锁特产种植面积达9500亩。
果香四溢,酒香醉人。
8月20日,记者前往江源区承天顺酒业有限责任公司,短短10公里的路程却走了1个小时,因为进山的路正在架桥维修,走走停停。
“要想富,先修路,修好路,奔小康。”
业务经理朱德有介绍,企业前身是由小手工作坊逐步发展壮大起来的,生产纯粮食固态发酵浓香型白酒,是一家集产品销售、联锁加盟、科研开发、技术信息服务及出口为一体的综合性民营企业,2018年申报成为省级农民工返乡创业基地。
企业员工王洪梅说:“我以前在广州打工,后来考虑到孩子上学,家里老人年龄大了需要照顾等多方面因素,回到家乡就业。通过招工方式进入酒厂,和爱人一起在酒厂生化室上班,实际收入不比外面少。”
承天顺酒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不忘社会责任,扶持当地农户106户,直接带动就业368人。后续第二、三期扩建还可带动400余人就业。
返乡创业基地的引领和示范作用不断凸显,带动村民致富的远景必将实现。
几天来,穿行在白山深处,特色农业、乡土文明、乡村旅游、创业基地,所到之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场面如火如荼,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攀升。
白山乡村振兴信心满满,绿色发展步履铿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