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全国人大代表王艳凤:我们村贫困户只剩下4户9人 怎么做到的?
中国吉林网2018年3月5日讯(吉网 吉刻APP特派北京记者 王小野文/摄):
“这个事,一定要盯紧了,不能放松。”3月4日下午1时,吉网、吉刻APP特派北京记者见到了全国人大代表王艳凤,她一直打着电话,说着事。
又说了五六分钟,才结束这个通话。
与记者没唠上三分钟,电话又响了起来……
“到北京后,一到了中午,就要跟‘家里’联系联系,看看有没有什么事,不能我出来了,就放下了。”王艳凤解释。
她说的“家里”,就是榆树市刘家镇永生村。
她是永生村的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
吉网、吉刻APP特派北京记者:你是今年新当选的人大代表。
王艳凤:是啊。我是一个贫困村的村支书,能来到北京,走进人民大会堂,这很难得。说句心里话,压力也很大,自己肩上的担子很重。
作为一名农民代表,不仅是代表我这一个村的农民,应该是代表全省,乃至全国的农民。凡是农民,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把家乡建设得更好,自己更富裕。
吉网、吉刻APP特派北京记者:贫困村?
王艳凤:我们是省级贫困村,是2016年评定的。当时,有贫困户231户578人,整个村是1077户3547人。
在这些贫困户中,最多的是大病,这个占60%多;剩下部分,有因学致贫的,有因残致贫的,还有年龄大没有劳动能力的。
吉网、吉刻APP特派北京记者:我注意到,你介绍的时候用了“当时”两个字,那现在情况如何?
王艳凤:通过两年的脱贫攻坚,目前只剩下4户9人。可以说,这两年,我们村变化非常大,尤其是在村民的精神面貌上,跟过去不一样。
以前,贫困户都是等靠要,来扶贫的,就问“你能给我啥啊?”“你让我们干啥也干不了。”
吉网、吉刻APP特派北京记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意识?
王艳凤:我感觉是两方面造成的,一是没有资金;二是没有意识,尤其是思想上没有解放。
吉网、吉刻APP特派北京记者:在脱贫上,都采取了哪些办法?
王艳凤:主要是以产业为主。
我们成立一个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我们经过了认真的研究,认为农村想要致富,就是要挖掘自身资源,也就是农产品;还有一个劳动力,这就是我们自有资源。
成立公司以后,把我们的农产品进一步开发、加工之后,让它产生更大的价值。
举个例子来说,我们以前都是种大苞米的,但种植业要转型,就不能抱着铁杆庄稼不放,选择了一些经济作物,首选的,也是老百姓能接受得了的,而且从技术上都能掌握得了的。我们种植粘玉米,跟一家公司联手,把我们全村的土地进行流转。流转之后,用70%的土地,种植粘玉米,种植粘玉米的收入要超出普通玉米的3倍,从更大程度上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吉网、吉刻APP特派北京记者:介绍一下村里土地流转的情况?
王艳凤:就是农户以土地入股,把土地流转到合作社。如果想全额入股,我们现在土地是做到1万元/公顷,相对来说,今年在榆树地区土地流转的价格在7000元~8000元。到年末,还有一个保底分红,能有一两千元。那么,老百姓的土地流转价格就是1.1万元,或者到1.2万元。
吉网、吉刻APP特派北京记者:为什么要定的比周边高?
王艳凤:我们进行的是脱贫攻坚。就是为了保证农民的收入,让农民、贫困户在土地中能够得到更大的收益,增加他们的收入。
此外,通过这种模式,也把农村剩余劳动力解放出来,他们可以到合作社,或者是公司去就业、去打工,进而有了二次收入。
吉网、吉刻APP特派北京记者:除了粘玉米,还有什么产业?
王艳凤:在农村,有野生的苦菇娘。它是有药效的,治疗东北的哮喘、咳嗽、感冒啊,有一定的效果。在往常,都是各家把它晾晒,泡水喝。但我们现在就对它进行了开发。
把它加工成酒,是一种保健酒。还有菇娘的皮,我们制成了茶。我也带来了,我现在就是喝这个。看起来,很简单,很粗糙,但是食用起来确实很方便,也有效果。
起初,就想用原生的,不用加工。但是几次实验之后,都不是很成功。想进入市场,靠一家一户的小作坊,肯定是不行的了。我们就想什么办法,能够让它储存,还能让它运输。储存很关键,像这菇娘皮,一冬可以用,但开春开化了,温度一上来,它是不是发毛了,甚至是变质,这个就不行了。这些都是小作坊解决不了的,只能是进行公司化运作。
吉网、吉刻APP特派北京记者:目前,这系列的产品效果如何?
王艳凤:我们是从2017年才开始做的,准备今年铺开。上市以来,效果不错,有很好的销量,也打开了市场。
吉网、吉刻APP特派北京记者:产品的价格如何?
王艳凤:菇娘酒一瓶是168元;茶一桶20元,亲民价。
吉网、吉刻APP特派北京记者:还剩下的这4户贫困户有没有脱贫时间表?
王艳凤:今年底要全部脱贫。虽然脱贫,但我们并不满足,我们还要致富。到2020年,奔小康。我们还有决心在2020年以前,提前进入小康社会。
说实在话,这会让我们的任务很重。
吉网、吉刻APP特派北京记者:这种压力来自哪?如何来实现?
王艳凤:来自我们村的基础,我们本来就是一个贫困村,如何能够从一个贫困村鱼跃到富裕村,甚至是到小康村。
摆在我面前的首要任务,就是把产业发展好。带动老百姓致富这一块,是多渠道的、多元化的。不仅是种植业,还有养殖业。
我们村都有布局和谋划。
吉网、吉刻APP特派北京记者:永生村的2020年,你有什么样的期待?
王艳凤:肯定是小康啊。我们不单要期待,还要努力。我们不单要努力实现,还要必须实现。这个目标是雷打不动的。我们村自己也在研究,我们想,我们不能到2020年才进入小康社会,我们要提前进入。我们绝不是用嘴说就能进入小康社会的,要靠奋斗!用实实在在的事,用实实在在的收入,才能衡量你达没达到小康,进没进入小康。
吉网、吉刻APP特派北京记者:厕所革命进行的如何?
王艳凤:在2016年就做完了,每家每户都是室内的水冲厕所。并且水泥路面通家,自来水也入了户。
吉网、吉刻APP特派北京记者:你一直扎根于农村,那在你看来,如何理解当下的“村官”,又与以往有何不同?
王艳凤:先用一句话概括,那就是“过去是‘管理型’,现在是‘服务型’”。以往,你只要完成上级交办给你的任务就差不多了。但现在,你还要这么干,就是不称职的。现在,应该想到如何带领你的村民致富,能够有更好的发展,这是你的责任。还要把党和国家的政策落实好,让所有的政策发挥效益,让老百姓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
吉网、吉刻APP特派北京记者:想问一下,村民们有没有啥意见让你带到北京来的?
王艳凤:来之前,我也做了调查,逐一走访了贫困户,还有村里的学校、卫生所、村办企业啥的。
像有的提出,“这些年政策非常好,就是医院推荐的有些药不在报销范围里。”“希望提高农村大病救助补贴”还有“加大黑土地保护支持力度”的。
吉网、吉刻APP特派北京记者:今年也是改革开放40周年,对农村带来最大的改变是什么?
王艳凤:这变化可大。在我小时候,可以说是电改变了农村的生活。有了电以后,电视机就进来了,那个时候也不是很普及,一个村有那么一两台就不错了,屋外还有支个杆子,风一吹,一晃动,台就没了,人就得去外面转动木杆子,找台。
到了现在,随着农村的产业致富,农民的腰包鼓了,我们现在看的电视是网络的,就连我们村的老头老太太都会用手机微信,网上购物也有了,以前买东西都是上供销社,或者是赶大集,我们自己的农产品也搞电商,都卖到北京来啦!
最后,也做个预告,近日,全国人大代表、榆树市刘家镇永生村的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王艳凤将做客吉网、吉刻APP全国两会北京直播间,讲述永生村的脱贫攻坚战及村民的致富小康梦,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