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19座桥梁提升改造 南溪湿地成“城市外滩” 伊通河水清岸绿景观带年底粗见雏形
长春晚报2017年1月17日讯(记者 陈琼):去年,伊通河综合治理进入关键阶段,把母亲河打造成为水清、岸绿、乐活的景观带是最终目标。昨日,长春晚报记者从市建委了解到,长春市引入了十几家国内知名设计单位,全面参与伊通河综合治理工程的设计。经过综合治理后,伊通河将恢复水体自净能力,中段的19座桥梁将进行升级改造。
今后 伊通河自身就能净化
近年来,治理伊通河的黑臭水体一直是个难题。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负责人杜成银介绍说,“伊通河污染严重,有些排口向河内排放污水,中心城区合流系统雨季溢流污染严重,再加上伊通河底泥中常年积累的大量污染物持续释放污染物质,恶化了水体水质。”他说,伊通河流量小、水动力不足,导致整个水生态系统功能丧失,河道基本没有自净能力。
“控源截污、生态补水、生态构建,才能解决伊通河河水污染问题。”他说,控源截污是基础,先要完善截污系统,开展海绵城市及调蓄池建设,控制初期雨水污染和雨季溢流污染;采取措施控制底泥污染释放。通过在伊通河沿线增设一些地埋污水厂,将处理完的干净水排回伊通河,满足河道生态流量需求。“这些地埋污水厂都采用了先进的结构形式和工艺,不仅水质达标,还能确保噪音、臭气不会对周围居民产生影响,与周边环境能够融合。”
完成这些工作后,还要让河道恢复自然生态系统。针对伊通河的具体情况设置一些人工增氧措施,增设旁侧湿地等。通过这些生态设施的构建,让伊通河的水体自净能力进一步增强,保障水质维持在一个较好的水平,确保伊通河水质能够稳定达标。
长春大桥外立面将进行翻新
伊通河综合治理工程还将对19座桥梁进行改造提升,目前设计方案已经进入审批阶段。预计今年春季开始施工。
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园林景观分院桥梁建筑室主任刘宸介绍,经过前期调查研究,这19座桥不同程度存在破损和结构上的安全隐患,涉及机动车桥16座。“长春大桥是连接机场路的一个主要通道,可以说是伊通河的一个门户桥梁。我们对它的外立面进行了翻新改造,再借灯光效果来显示它的结构。”
此外,繁荣路桥虽然建成的时间比较短,但景观体系不够完善,为此对它的外立面进行了二次装修设计,与周边景观相协调。
桥梁改造提升还涉及兴华闸、自由闸、四化闸3座拦河闸桥。他说,“这三座拦河闸桥是伊通河上比较大型的人行步道桥,针对这三座桥梁可能会营造一些比较有特色的上部结构。”
南溪湿地将成为南部“城市外滩”
南溪湿地和伊通河中段、河道长度约19公里的两岸公园景观设计单位是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该公司负责人告诉长春晚报记者,南溪湿地分为滨河绿地和滩地湿地两部分,建成后将成为长春城市南部的城市外滩和生态海绵,又以一心(全民健身馆)、一廊(诗意生活廊)、一带(缤纷历史带)进行了凝聚和串联,融合了长春雕塑文化、历史人文、城市精神的展现,又保留和整理了现有的坑塘等特有的场地条件,融入海绵技术、水生态设施、游憩设施、服务设施,建设成为伊通河南段的综合性城市湿地公园。
伊通河中段以绿道慢行系统、生态景观林带串联两岸景观,规划设计了各具特色的十大公园,并结合现状为五岛赋予了生态、记忆、文化、童趣、爱情等差异化的主题。在植物造景方面,突出长春森林城疏朗大气的风貌,整合提升出若干具有一定规模的色叶林、春花林、花甸等景观。在人文景观方面,十大公园将长春的工业、电影、雕塑、农耕等文化元素以景观手法展现在伊通河畔,为市民展现城市伴河而生的水绿廊道。在功能完善方面,在现有滨河环境的基础上,经过了多次的调研和市民意见征询,完善了各种景观配套设施,包括绿色交通设施、运动健身设施、儿童游戏设施、休闲服务设施、标志标示设施等,在保留和尊重市民对伊通河的场所记忆的前提下,对两岸景观进行提升改造。
经过综合治理,到2016年年底,伊通河主河道沿河带状公园基本建成,沿河旅游配套设施基本建成并投入使用,沿河棚户区基本拆除;串湖流域污水应截尽截。实现伊通河流域200年一遇防洪标准的生命线基本建成,水清、岸绿、乐活的景观带粗见雏形,绿色宜居的生态轴初步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