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东黑土

长春 江城 四平 辽源 通化 白城 白山 松原 延边 长白山保护开发区

热线:0431-81126178
邮箱:jilin@cri.cn

依法筑牢战“疫”铜墙铁壁——吉林省司法行政系统依法开展疫情防控工作纪实

2020-02-23 12:25:33  |  来源:吉林日报  |  编辑:杜伟   |  责编:陈梦楠

  原题:依法筑牢战“疫”铜墙铁壁——我省司法行政系统依法开展疫情防控工作纪实

  吉林日报2月23日讯(记者 王超):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落实落细吉林省委、省政府和司法部疫情防控要求,吉林省司法厅带领吉林省司法行政系统立足职能,积极行动,依法筑牢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铜墙铁壁。

  依法战“疫” 织牢织密法治防护网

  为加强疫情防控工作,吉林省司法厅积极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作用,全力服务吉林省疫情防控工作大局。迅速出台《关于依法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实施方案》,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普法等环节发力,细化20条具体举措,为坚决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提升依法应对突发应急事件的治理能力,织牢织密法治“防护网”。

  疫情防控,法治同行。吉林省司法厅在全国率先启动吉林省“疫情防控、法治同行”法治宣传专项行动,吉林省疫情防控法治宣传工作有序开展。组织专业律师编写疫情防控系列普法材料连续在《吉林日报》刊发。抽调律师、法律服务、普法、合法性审查等部门成立疫情防控工作“法律服务”专项组,合力推进疫情防控法律服务和普法宣传产品制作、推广工作。开展专题宣传,紧急印制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法律知识问答挂图和法治宣传挂图10万套共30万张,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有关法律知识问答手册4万套,及时发放到吉林省各地特别是基层村(屯)、社区广大干部群众手中。指导吉林省各级司法行政机关通过网站、微信公众号等网络平台,引导群众依法反映诉求、依法处理问题,畅通疫情防控宣传“最后一公里”。

  “硬核”举措 打造法律服务坚强后盾

  安全便捷,优质高效。为有效减少市民聚集、防止交叉感染,吉林省司法厅开通法律服务“绿色通道”,全力保障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运行。出台《吉林省司法厅疫情防控期间公共法律服务指引》《司法鉴定服务指引》《公证服务指引》《仲裁服务指引》《法律援助服务指引》,对公证、司法鉴定、仲裁及法律援助等工作进行公示、安排;充分运用“12348”吉林法网法律援助、司法鉴定、公证网上受理和预约系统,在线受理、办理公证业务,公示吉林省公证、司法鉴定和仲裁机构咨询电话和在线申办网址;开通疫情防控法律服务“绿色通道”,对涉及疫情防控工作的法律服务需求优先受理、优先办理。对当地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提出的法律服务要求,及时回应,及时组织专家团队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足不出户,便捷咨询。为满足疫情防控时期群众对公共法律服务的各类需求,吉林省司法厅在吉林法律服务网开辟“疫情防控法律服务专区”。“服务专区”设疫情防控法律服务指引、党和国家疫情防控政策、疫情防控相关法律法规、吉林疫情防控政策要求和疫情防控法律知识问答5个版块,每天更新,提供及时全面的法律知识,保障疫情依法防控工作顺利开展。截至2月17日,吉林法律服务网浏览量达1.8万次。“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平台采取远程移动坐席接听模式,保证接听时间。

  心手相牵 共筑战“疫”防线

  深入一线,众志成城。吉林省各级司法行政干部职工积极行动,投身抗击疫情一线。吉林省900多个司法所4000余名工作人员和广大人民调解员响应号召迅速行动,积极参与包保村(社区)疫情防控工作。他们走街、串巷、入户开展深入细致排查,重点做好返乡人员的摸底登记工作,对辖区内社区矫正人员、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和重点帮教刑满释放人员进行详细摸排,做到底数清、情况明、跟踪紧。截至目前,各地司法所共出动宣传车3000余次,参与入户排查1万余次,张贴宣传海报、宣传页5万余份,通过入户走访及向来往居民发放《疫情防控时期法律常识》《致辖区居民的一封信》1万余份,通过电话核实居民信息2万余户。

  在此期间,吉林省司法厅出台《关于疫情防控期间做好湖北籍刑满释放人员临时安置防控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司法局要提前做好接收安置防控工作,对6月30日前即将刑满释放的16名湖北籍服刑人员做好接收预案。疫情期间,成功安置2名湖北籍刑满释放人员,做好5名原在湖北、天津关押的吉林籍刑释人员的衔接、安置和疫情防控工作。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湖北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只因一声“湖北需要”,吉林省司法厅迅速部署。在防疫物资极度紧缺的情况下,2月2日就将火速筹集到的20吨高度酒精和价值10万元的防疫药品,通过救援绿色运输通道运往湖北。吉林省律师系统也纷纷行动起来,自发捐款167万元,还捐献了口罩、消毒液、酒精、防护服等物资。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3、“国际在线”网站一切自有信息产品的版权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并出示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信息产品。
  • 4、对谎称“国际在线”网站代理,销售“国际在线”网站自有信息产品或未经授权使用“国际在线“网站信息产品,侵犯本网站相关合法权益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委托律师,采取包括法律诉讼在内的必要措施,维护“国际在线”网站的合法权益。
  • 5、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