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志愿者:抗疫一线 必当有我
吉林日报2月18日讯(记者 孟凡明):穿上防护服,戴上口罩、护目镜,2月16日8点30分,团省委青年志愿者周康亮背起20公斤重、装满消毒液的药壶,又开始了他一天的工作。
2月9日一早,探亲归来的周康亮隔离期结束,作为吉林省青联委员的他立即向团省委递交了志愿书。经过系统培训,2月11日,他与其他18名志愿者一起,到长春龙嘉国际机场开展防疫志愿服务。志愿服务第一天,他就被分配到机场T2航站楼的8号出站口给旅客测温。那两天,正好长春气温回升,机场室内温度很高,护目镜一会儿就上满了水汽,汗水顺着眼角流进眼睛里。每隔一段时间,周康亮和其他志愿者就得轮流给护目镜喷上酒精,擦拭除雾。8号出站口是出站大厅中间最大的出口,每天客流量达到2000人左右,周康亮一站就是一天,下午4点交班时,汗水已经湿透了整个后背。“与测温相比,消杀要更辛苦一些。”一壶喷完,周康亮走回灌装点,一边装消毒液一边说,“我们消杀的范围包括整个机场航站楼的公共区域、卫生间、飞机廊道、机舱等等,仅廊道就有40多个。白天就要消杀两三遍,得五六桶,一天下来腰酸背痛。”“其实我最佩服的还是和我一起来的这些孩子们,他们都是在校大学生,干活特别仔细,遇到重活儿都往前冲,认认真真践行志愿者责任和义务。”周康亮说。从一个廊道走到机舱,全部消杀一遍,周康亮转身往回走。“疫情当前,你出来志愿服务,家人有没有顾虑?”记者问。“哪能没顾虑?孩子现在还小,我一出来家里就剩她们娘俩,我吃什么、住哪儿,都是她们惦记的事。”周康亮说,决定递交志愿书的前一晚,夫妻俩彻夜未眠,反复研究问题都怎么解决,该做点什么准备。最初的两天,他每天晚上都买点面包香肠,在车里睡。后来经营宾馆的朋友听说了,专门把他叫去,给他开了一个房间休息。“现在每天晚上和儿子视频的时候我最欣慰,孩子好像一下子长大了,知道帮妈妈干活了。”周康亮笑着说,“国家有难,匹夫有责。我是吉林省青联委员,就应该给咱吉林青年做好榜样,肩负起吉林青年的使命担当。”说完,他又举起了消杀喷头,走向下一个消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