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党旗,在防疫一线高高飘扬——辽源市党员干部疫情防控故事集锦
宋香芝(右一)为居家隔离的村民进行体温检测。卢桂荣 摄
侯玉丽(左二)进行入户随访并测量体温。
那宏晶(右)和申莉详细检查和登记进入小区车辆。
唐泽章(左一)在车站执勤。姜滨 摄
李寒到检查站防控卡点巡视时,和丈夫王东明远远地打了个招呼。
吉林日报2月13日讯(记者 隋二龙 赵蓓蓓 庞智源):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辽源市委、市政府第一时间把思想、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上来,统一到省委、省政府的决策和部署上来,迅速成立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建立值班、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联动、群众参与的联防联控工作格局,全面打响疫情防控阻击战。
自疫情防控工作启动以来,全市主要领导,各县区、各单位、各部门“一把手”舍小家,为大家,带头上阵,坚守在最前线,不顾疲惫值班值守、拦车查卡率先垂范、入户排查一丝不苟,筑起了一道道“防火墙”,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
故事一:73岁老党员请缨抗疫情
1月27日上午,东丰县二龙山乡党委办公室门缝里突然塞进来一封信。
党办主任王克军拿起一看,这封信来自一位73岁的老党员,居住在双庙村2组的退休干部胡文秀。
老人手写的《请战书》字迹工整,苍劲有力:眼下抗击疫情的战役已经打响,我虽然73岁了,但身为一名共产党员,请求加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来,希望能为国家、为人民、为父老乡亲尽一点微薄之力……
“老人的这份心情给了我们很大鼓舞,但是考虑到老人毕竟年纪大了,所以就让他负责宣传,告诉附近的居民和亲戚朋友少走动、少串门、勤洗手。老人也表示理解,宣传工作一丝不苟。”王克军告诉记者。
1月31日,闲不住的胡文秀还来到卡点,为村里写了“外来人员不准进村”的标语。
胡文秀曾向乡党委表示,自己虽然已经退休,但任何时候有需要,都会全力以赴,这是作为党员的责任和义务,别看我岁数大了,但还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儿!
据了解,目前,东丰县二龙山乡参与防疫工作的党员人数有251名,大家在防控疫情方面认真负责,利用各种途径提醒村民若有外来人员及时上报,做好自我防护,共同度过这一特殊时期。
故事二:冲锋在前彰显巾帼本色
从大年初一开始,早上7时30分准时到岗,几乎每天都要工作到22时左右。
在东辽县建安镇中心卫生院,业务院长宋香芝牢记党员本色,肩负医生职责,在这场防疫攻坚战中始终冲锋在前。
“我入党30多年了,接受党培养的时间很长。国家有难、群众有难,身为一名老党员,我必须带头站出来!”今年58岁的宋香芝说。
1月29日20时10分,卫生院突然接到县疾控中心反馈信息:居住在东辽县某社区的宋某于1月22日坐北京至通化列车,同车厢有一名新冠肺炎确诊病历,宋某属密切接触者。
面对这一信息,宋香芝意识到:这事儿不能让年轻医生冒险,便自告奋勇带队,穿上了防护服前往居民家中。
临出发前,她不忘嘱咐社区医生:“我来测体温,询问情况并指导,你做好防护,别太往前靠。”随后对宋某进行体温检测,询问有无咽干,咳嗽,乏力等不适症状,对居家隔离注意事项进行指导。
面对入户随访和重点防控工作,宋香芝放弃了每天回家的机会。孩子们打来电话,她却说:“别回来了,我最近都在医院住,回来也照顾不了你们。”
殊不知,身处一线,宋香芝对重点防控人员需要每天上、下午各1次入户测量体温,为百姓筑起一面健康“墙”,她不知疲倦地坚守一线,也考虑到家人的安全。
“还有一年多就要退休了,但是我十分珍惜穿着这身白大褂履行职责的日子,而且我有责任和义务把党和国家交给我的知识技能回馈给大众。尤其是面对这次疫情,我没有理由后退,这是作为一名党员的本能。”宋香芝话语里透着坚定。
故事三:医生夫妇的“最美逆行与坚守”
与往年春节不同,今年,同为医生的侯玉丽和丈夫贺志一直忙碌在各自的岗位上,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一场义不容辞的“最美逆行”和“最美坚守”在夫妻俩身边上演!
侯玉丽是辽源市龙山区北寿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丈夫贺志是东辽县人民医院副院长,主管院内感染科。
2月3日8时,贺志将妻子送到单位,反复叮嘱道:保重身体,注意休息!随即,便奔赴到自己的岗位上。
接诊辖区发热人员、安排部署防疫工作、保障医护人员安全……每天,贺志都在全身心地投入到应对疫情的各项工作中。
同样,侯玉丽的工作也不轻松,入户随访测量居民体温,告诉隔离群众注意事项,到火车站24小时排查发热人员等等。
从大年三十开始,夫妻俩一直奋战在防疫一线,白天很少有见面的机会。
这些天,挂念对方时,他们就会用手机互相问候,并加油鼓劲。
春节期间,为了坚守好各自工作岗位,夫妻俩没有时间照顾老人和孩子,但家人们都很理解。
“我们两口子都是医务人员,更懂得只有社会这个‘大家’稳定了,‘小家’才能安定的道理。”侯玉丽深情地说。
故事四:“红袖标”在行动
1月31日8时,室外温度接近零下20摄氏度。
辽源市西安区东山社区的工作人员那宏晶和申莉已经带好疫情防控宣传员的红袖标,来到河西新苑小区路口开始了一天的卡点登记工作。
拿好登记本、宣传单以及口罩,站在寒风里,仔细观察着驶进小区的各种车辆。
申莉和那宏晶看到一辆悬挂鲁N的外地车辆准备驶入小区,立即示意停车,随后进行仔细地询问和登记。
“你好,耽误您一会,做个登记……”“您这是要去哪?电话是多少?”
从8时到17时,30多台进入车辆陆续登记在册。
面对外出没有戴口罩的市民,两个人也会进行温馨提醒,然后将准备好的口罩发给他们。
与此同时,西安区各社区也都行动起来,在小区出入口处设立卡点,仔细登记出入小区的外地车辆。
红城社区政务事务办公室主任董士伟这段时间一直没闲着,从大年三十开始,就一直在走访入户排查。
红城小区设立卡点后,董士伟又主动请缨,一丝不苟地询问和登记。
“身为党员,在卡点处坚守就是在履行自己的职责,虽然天冷了点儿,但为了保证小区居民的安全我们做什么都是值得的!”董士伟边说边揉了揉冻得发红的耳朵。
故事五:这个生日,我在岗
1月30日,农历正月初六。
对于通化公安处东丰车站派出所民警唐泽章来说,却不同寻常。这一天,刚好是他26岁生日。
一大早,教导员姜滨特意为唐泽章煮了生日面和鸡蛋,并送上生日祝福。
“大敌当前,只要咱们上下一心,一定能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虽然没吃上生日蛋糕,但公安局党委非常牵挂一线民警,中午给你加大餐。”姜滨鼓劲儿道。
8时30分,唐泽章戴上口罩,给值班民警测完体温,又配好消毒液把办公室、备勤室、食堂、办案区的角角落落喷个遍。
此时,正赶上公安处石景德副处长来检查工作,看到后连声夸奖“不错,小唐消毒很专业嘛!”
“我媳妇是护士,不专业让人笑话。”唐泽章挠着头,有些不好意思。
“还有,派出所的口罩快用没了,她问我要啥生日礼物?我告诉她,给我们所送50个口罩吧,保护大家健康这个更有意义。”唐泽章笑着说。
不到9时30分,唐泽章武装好到车站上岗执勤,维持退票秩序,组织配合客运职工检测旅客体温。
10时许,一对儿没有戴口罩的母女走进候车室准备乘坐K7522次列车,“咋敢不戴口罩啊?”唐泽章急忙问。
“买不着啊!”母亲一脸无奈。
你们等我一会儿,唐泽章边说边跑回派出所,把妻子刚刚送来的口罩拿出两个塞到母女的手中……
故事六:30秒的隔窗“团聚”
2月2日晚,东丰县医院4号楼外,刚刚下班的中医院儿科主任杨梅跟儿子一起来到这里,为丈夫陈凤岐送换洗衣物和日用品。
陈凤岐是东丰县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医院迅速开启了应急机制,从那时开始,他便再没有离开过医院。
“这是他第5年没有在家过春节了。”杨梅淡淡地说。
因为不能出这栋楼,外面的家属也进不去,杨梅将换洗衣服和鞋子放在楼门口,转到窗下,拿起手机,拨通了陈凤岐的电话后,抬头望向那个熟悉的办公室。
此时,陈凤岐也站在窗前,“行,东西放那,一会下去取,我都挺好的,放心吧!”说完冲着窗下的妻子招招手。
杨梅眼中噙满了泪水,没等说话又听到办公室里座机铃响,“好了,别担心,快回去吧,我接个电话……”就这样,短短30秒的“团聚”,是这一家医务工作者近半个月唯一一次“团聚”的机会。
“我爱人坚守一线,工作繁忙。我每天坚持给他发几条微信,不用他回复,只是在等一个‘ok’的表情。有一次他在休息的间隙给我发来视频,短短3分多钟,我激动的双手发抖,眼泪直流。他说隔离服太沉闷不透气,每天贴身的衣服都湿透了,鞋也是湿的……”杨梅说着,有些哽咽。
“作为家属,帮不上什么忙,就看他需要什么就及时送来。”杨梅的“后勤”工作很周到。
而陈凤岐依旧要坚守岗位,不仅要在发热门诊筛查疑似病人,还要组织培训学习新冠肺炎有关知识,协调管理发热门诊运行,这10多天里一直忙得脚不沾地。凌晨刚睡,5时不到又要爬起来处理各种突发事件。
因为陈凤岐知道,他必须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他必须做得更多,才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故事七:“战地”夫妻
2月7日,农历正月十四。
从正月初二开始,东辽县安石镇卫生院医生王东明,已经整整12天坚守在抗击疫情一线没有回家。
“爸爸,你啥时候回来呀?我可想你了!”
利用休息时间,7岁的女儿发来视频,嘟囔着小嘴儿说。
“快了,爸爸就快回去了。”王东明鼻子一酸,这个高大的汉子强忍着泪水,哄着女儿。
王东明所在的辽营收费站疫情防控检查站,每天过往车辆很多,作为安石镇卫生院的一名医生,他义不容辞地站到了一线。
手拿体温计,身穿防护服。王东明需要对从辽源进入安石车辆司乘人员进行体温检测,无数次重复着相同的动作。而且白班4小时,晚班8小时。
“其实白天还好,但是晚上太冷了,站在外面不到半小时,脚就会冻得失去知觉。”王东明不自主地跺了跺脚。
“我最担心的就是他的腰和膝盖,前几天给我发微信说让我把护腰和护膝都带过来,说是有点儿疼。”王东明的妻子李寒心疼地告诉记者。
李寒是东辽县安石镇纪委书记,疫情发生以来,她也一刻不停地在岗位上忙碌着……
每天一早,她都带头学习宣传疫情防控科学知识,带头做好舆情信息收集,带头劝阻停办酒席,带头增强政治意识,理性应对疫情,不信谣、不造谣、不传谣。
与此同时,她建立了镇级督查微信群,采取明察暗访等方式不定期调度和抽查卡口人员在岗情况,监督各村对疫情防控工作做得细不细、实不实、到不到位。
22个村子,24个检查站,走访巡视各个卡点间的距离24公里,一圈下来就要40多分钟。
夫妻俩有时候只能在上班过程中匆匆见一面,或者是在检查站巡视期间远远的打声招呼。
“因为虽然穿着防护服,但还是要跟人保持距离的,以防万一。”王东明说这也是他不回家的原因。
白天各自在岗,孩子只能由家里老人照顾。
对于王东明和李寒的日常生活,多数时间只限于微信联络。
“你爱吃饺子,今天起早包的饺子,一会儿路过你单位时给你送过去。”
“媳妇儿,今天初八!”“初八咋了?”“你忘了初八是啥日子了?咱俩结婚7周年纪念日”“啊!对不起老公,我给忙忘了,纪念日快乐!”
“虽然我们俩最近没时间见面,但都是为了同一个目的在‘站岗’,总觉得心离得很近。”李寒深情地说。
故事八:“90后”党员的坚守
万家灯火团圆时,她奋战在防疫阻击战一线;
人人居家防护时,她奔走在返乡人员随访路上;
……
“我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党员就要不一样,关键时刻冲在前。”这是东丰县黄河镇副镇长马胜越常挂在口头的话,她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这句话,也践行着一位90后党员母亲的使命。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马胜越第一时间回到岗位,主动入户摸排情况、想尽办法购买物资,倾其所能。
黄河镇300多名镇村干部在防守一线,配备防护口罩成为当前最难解决的问题。1月28日,马胜越听说东丰县有家商店将于9时购进一批口罩,她不到8时就在店门口等候。为了多购买一些口罩发给一线人员,她自己却一个口罩戴几天;为了多购买一些消毒酒精,她拿着50斤的大桶忍冻挨饿去排队;为了一线人员不受冻,她半夜拉回来棉衣、棉鞋分发给大家……
每天需要接触大量返乡人员和群众,为了家人安全,马胜越干脆把3岁的儿子送到母亲身边。
这段时间,马胜越一直驻守在单位,人憔悴了不少,眼圈也变黑了。
每天儿子想妈妈,都会高兴地向她发起语音通话或视频,由于太忙,马胜越干脆拒绝接听,儿子每次都不开心地说,妈妈不喜欢我了。
2月4日21时,儿子再次发出视频邀请,“妈妈我想你,妈妈你啥时候回来呀?妈妈不漂亮了……”关掉视频通话那一刻,一向坚强的马胜越顿时鼻子一酸,忍不住流下了热泪。
记者手记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新冠肺炎疫情逼近时,辽源大地广大党员干部齐聚在党旗下,积极投身疫情防控最前沿,用实际行动立足岗位承诺践诺,谱写了一曲曲不惧困难、奋勇担当的动人颂歌,用责任和担当筑起了一道道守护健康的生命防线。舍小家、为大家的背后,是一个个像他们一样的普通党员、一个个平凡家庭的长情守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