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连续工作5小时晕倒在抗“疫”岗位上 “我穿上这身‘白衣’就要为它负责”
周红在换防护服的时候突然晕到,她不得不成为“病号”。 长春市传染病医院供图
长春晚报2月5日讯(记者 于慧): 4日,大家都在迎接立春时节的到来,可在长春市传染病医院抗击疫情的隔离病房里,医护人员早已经没有了节日的概念。每天,医护人员需要做的就是对每一名患者给出最有效的治疗方案。
为了尽快战胜疫情,医护人员一直在上岗倒班之间交替轮流。一晃,护士周红已经在隔离病房工作了十多天。按照规定,她即将走出隔离病房。可她还是不能回家,因为从隔离病房出来后,还要再等待14天的隔离期。想到在隔离病房的工作,周红说:“那天突然晕倒后,不光我自己害怕,也把身边人吓够呛。”
困难藏在心中 一心投入“战场”
利用倒班休息的空闲时间,周红告诉记者,从收治第一例观察者入院时,医院就紧急组织医护人员进驻隔离区。接到通知后,周红第一时间报名。“我有11年的传染科工作经验,疫情来临了,我必须冲上去!”周红说。可就在她报名“参战”的时候,同事们却不知道,她的爱人经常出差在外,平日里,年幼的孩子和心脏不好的婆婆都是她来照顾,如今,她要进驻隔离区,所有的重担只能交给婆婆。“婆婆虽然身体不好,可大事面前从来不拖后腿,一直在背后默默支持我的工作。”周红感激地说。她告诉记者,等结束隔离区工作回到家后,她要好好报答婆婆的付出。
就这样,周红把家里的困难藏在心中。主动申请按下手印后,她作为第一梯队成员第一时间来到抗“疫”一线,开始了为期十多天的抗“疫”之战。“明天,我就能把这里的重任交给下一批同事了。”周红说。记得那天,接到命令进驻隔离区的时候,周红第一时间穿好防护服进入“战场”,开始了紧张又繁重的救治、护理工作。在隔离病房,全副武装的她每次要值守四五个小时。
从“盲扎”到“知心姐姐” 只盼疫情消退
值守期间不能吃饭、喝水、上厕所是常态,密不透风的防护服、护目镜,只要穿戴在身上就开始“蒸桑拿”,护目镜里的水汽让眼前的视线变得模糊。为了给患者处置抽血、打针,周红天天都是“盲扎”,所有的扎针环境完全靠着手去摸,而且在她的手上还戴着两层医用手套。接受采访时,周红告诉记者,由于工作量大,她和同事们都尽量延长工作时间,抽血、打针、护理病人、清理生活垃圾,尽可能穿着身上的防护服多干一点儿,这样不仅能让医用资源节约再节约,也能让其他同伴多休息一会儿。
有时遇到患者情绪比较激动,她们还要当“知心姐姐”,给患者做思想工作,安抚他们好好配合治疗,早日康复回家。体重50公斤出头的周红,为了完成患者的嘱托,每次出隔离区到指定地点休班的时候,都要准备一份清单,上边写着哪个房间、哪位患者需要什么,他们交代给亲人的话……回到隔离区的时候,还要为患者送3次餐食,每次两只手都是拎着满满的盒饭和物品。“患者刚进入隔离区的时候都带了很多东西,我要穿着笨重的防护服,一次次帮他们拿到病房。”周红说。记得最多的一次,她自己来回跑了6趟。有的患者身体不舒服,还要为他们把衣服换好,帮他们每天打热水。“一次就是10壶热水。”周红说。
累得虚脱晕倒 不能阻止她继续工作
2日,连续工作5小时的周红着急给患者送饭,早上只吃了一个凉鸡蛋的她因体力不支,在更换防护服时虚脱晕倒。“当时睁开眼睛,看见姐妹们在我身边掉眼泪的时候,我也哭了……”说着,周红的声音哽咽了。记者在采访的时候了解到,周红晕倒已经不是第一次,只是前几次没这么严重,她自己偷偷地应付过去,可这次她真的没起来。
在周红给记者提供的图片中,一张胳膊泛红的图片让记者心疼不已。她也是妈妈疼爱的女儿、丈夫心爱的妻子、孩子心中最爱的妈妈,可在疫情面前,她把什么都舍去了。每天穿着厚厚的防护服,在汗水的浸泡下,胳膊变得红肿,可隔着那厚厚的防护服,又有多少人知道呢?如今,眼看着第一梯队就要结束工作走出隔离区,周红也能休息一下,好好睡个觉。此刻,长春晚报记者想说,当我们在家安心休息的时候,身边却有无数“英雄”在为我们负重前行。接受采访时周红说:“我穿上这身‘白衣’就要为它负责,虽然前路艰难,虽然疫情凶猛,可我们不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