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红房子”里说“红旗”——走进一汽历史文化街区
新华社长春12月2日电(记者姚湜):2日下午,海南博鳌,35辆红旗H7汽车穿梭在2019中国企业家博鳌论坛现场,接送与会客人,提供相关服务。
3600公里外,从一汽红旗工厂新H总装车间下班的工人,穿过门前的东风大街,回到了位于厂区附近老街区的“红房子”。这些建于20世纪50年代的厂房和住宅,见证了“红旗”品牌的成长和中国汽车工业从萌芽到大发展的过程,这里有中国汽车工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红房子”里造“红旗”
在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东风大街周边,矗立着百余栋红色墙体,三四层楼高,带有中式雕檐、西式阳台的低矮建筑,当地人称之为“红房子”。这些建筑是“一五”时期苏联援建我国的156个重点项目之一。
2013年3月5日,国务院确定“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早期建筑”为我国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中,包括厂房11处,大、小屋檐建筑92栋在内的“红房子”被评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4月,“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早期建筑”被列入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街区。
保护街区维持着一汽建厂初期形成的“一侧生产、一侧生活”功能分区。在生产区,可以看到现存厂区奠基石、一号门、早期厂房、水塔、热电厂等历史建筑;生活区内则保持着邻里单元规划理念指导下形成的“街区”与围合的院落。
“红旗”车就诞生在这里。据年近90的第一汽车制造厂原总设计师刘经传回忆,1958年6月末,技术人员将高级轿车样车拆解,以“赶庙会”的方式张榜招贤。
“各个车间领导都赶到设计处来认领零部件,能做哪个部件就把哪个部件抱回去,设计处有专人做登记。轿车2000多个零部件,不到几个小时就被抢光。”刘经传回忆说,全厂职工夜以继日刻苦钻研,埋头苦干,1958年8月1日,中国第一辆高级轿车“红旗”试制成功,用时仅一个多月。
“红旗人”住“红房子”
斗拱飞檐,碧瓦红砖,枣红色楼体,殿庑式楼顶,走在长春市东风大街上,两侧的“红房子”错落有致。
20世纪50年代,一汽员工白天在总装、发动机、底盘等厂区工作,晚上回到“红房子”里休息。每套住宅都有独立的厨房、洗手间、浴室,房间内铺着厚重的木地板,提供煤气、暖气、冷热水,是长春市民羡慕的居住区。
今年60岁的李晓娟刚到一汽工作时,在减震器车间当工人。1984年结婚时,她搬进了“红房子”,跟公婆住在一起,“楼上楼下都是同事,很多同事都是从全国各地来支援一汽建设的。”
李晓娟回忆说,那个年代虽然住得很挤,但是街坊四邻亲如一家,有时候回来晚了,谁家有饭拿起来就吃,过年时,各家饭菜都摆成一排。
随着时间的推移,老街区的环境也在不断提升。20世纪70年代,“红房子”周边增加了围墙,住宅区变成院落;90年代,院落里增加了自行车、摩托车棚;2000年以后,又完成了道路翻建,管网改造等。
近几年,开发区工作人员还不断向“红房子”的居民普及文物保护知识和消防安全知识。很多老居民说,原来住了一辈子的“红房子”,竟然是国家级文物。
“红旗小镇”看“新红旗”
对于很多“汽车人”来说,“红旗”不仅仅是一个产品,更是一种精神,它见证着中国汽车工业的成长。
2018年1月8日,新红旗品牌战略正式发布,“红旗”步入快速发展期。今年9月,红旗品牌汽车销量再度破万,1月至9月累计销量同比增长223%。
2019年7月13日,长春红旗小镇概念规划发布,以一汽历史文化街区为中心,红旗小镇提出了打造智造中心、创新中心、文化中心等“五大中心”发展规划。
智造中心以智能、绿色、柔性、体验为建设理念,将红旗工厂升级为国际领先的智能化绿色工厂。创新中心则以红旗研发总部为中心,规划“未来创新港”和“联合研究院”,攻克并转化一批产业前沿和共性关键技术。
66年历史的俄式老厂房修旧如旧,一汽红旗工厂新H总装车间迎来新生,自动巡航小车沿着车间地面铺设的“轨道”运送物料零件,“新红旗”正在智能化、信息化、自动化工厂里生产。
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区文化旅游局局长王喜双说,一汽历史文化街区也在新规划下谋求新生,打造红旗博物馆、一汽展览馆、红旗荣誉中心,规划建设1958民俗大院、活态博物馆大院、汽车雕塑大院,形成汽车文化文创服务体系和商业服务体系。
对于如何保护和改造一汽历史文化街区,很多一汽老职工希望保留建筑原貌,从而保留我国汽车工业发展脉络和一汽建设者的乡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