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画好民族团结同心圆——珲春市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记事
美丽的朝鲜族姑娘用舞蹈表现团结向上、不屈不挠的优良品质以及对家乡的热爱。 王法权 摄
珲春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多元的民族文化孕育了一方神圣“净土”,每晚在友谊宫上演的“五彩珲春·三国印象”文艺汇演,既展现了珲春特有的民族文化魅力,又展示了各民族兄弟姐妹亲如一家、团结和睦的生动画面。 王法权 摄
吉林日报9月23日讯(朴春梅 记者 张琰):九月的珲春,水碧天蓝,丰收在望。各民族的老人们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腌辣白菜、做大米饼,摆“百家宴”,情意浓浓,一派团结、幸福、和谐的生动画卷展现在人们面前。
珲春市地处中朝俄三国交界,是一座多民族聚居的边境口岸城市,珲春市30万人口中,朝鲜族、满族等少数民族占45.9%。近年来,珲春各族人民群众像相亲相爱的一家人,休戚与共、奋力拼搏,共同建设美好家园。2019年,珲春市以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为目标,不断提升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互帮互助 民族团结一家亲
2016年12月,国家民委命名珲春市为第四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标志着珲春市民族团结工作又迈上一个新台阶。
珲春作为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城市,各民族兄弟姐妹在这座城市安居乐业,共同建设美丽家园,一个个温暖人心的故事在这座城市的角角落落发生着。
“你怎么又来了?不是告诉你在家好好过除夕吗?”今年除夕,新安街团结社区书记金英花没有休息,她像往常一样,去那些空巢独居的老人家送饺子、送水果、贴对联。在团结社区,只要提起金英花,辖区内稍年长的居民都叫她“金主任”或者“英花”。那些她帮助过的居民,对她是赞不绝口,都说她是困难群众的贴心人、好朋友。“我们辖区有很多朝鲜族老人,他们大都看不懂也听不懂汉语。”为了方便这些老年群体,金英花每次开会都用朝汉“双语”,她还用朝文中文写各项通知和宣传资料。金英花在社区开办了朝鲜语培训班,要求工作人员学习朝语,方便开展社区工作。
在珲春,“同唱一首歌、同跳一支舞、同吃一桌饭”已成为各族群众的生活常态,每天都在上演着各族人民和谐共荣一家亲的场景。
发展经济 兴边富民奔小康
民族团结是发展进步的基石,发展经济是珲春各民族的共识和心愿。
金秋时节的珲春市板石镇孟岭村,漫山遍野的苹果树上,果实累累,散发出沁人心脾的芳香。村民们将摘下的苹果,按大小、品相分类装箱,销往全国各地,以及日、韩等国家。“我们的苹果除了周边游客来现场采摘外,多数都在苹果生长过程中就被预订一空,早早都有了买家,如今的村民再也不用担心销路问题了。”孟岭村村委会主任李峰杰表示。如今,孟岭村已成为延边州远近闻名的朝鲜族“苹果村”“富裕村”。
在珲春,还有很多像孟岭村一样的村落,它们凭借自身资源、地理等优势,利用“兴边富民行动”资金发展特色产业,建成了地栽木耳、花卉、绿色米、无公害葡萄、富硒苹果、延边黄牛等多个种植、养殖特色产业项目基地。通过发挥基地的辐射带动作用,为农民拓宽就业渠道,开辟增收门路,创造发展空间,真正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繁荣边境农村经济、带动农村发展的重要载体。
文化融合 注重传承与发展
文化是民族生存发展、团结进步的重要力量。着力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构建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成为珲春市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必修课”。
每到傍晚,珲春世纪广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在悠扬的舞曲中,各族群众身着盛装,手拉着手,围成一个个圆圈,跳起了欢快的舞蹈,唱起了民族歌曲,吸引了不少过往市民和游客主动参与,展现了各族群众“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生动一幕。
近年来,珲春市积极发掘和学习不同领域具有代表性的民族团结进步典型,注重发挥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民族团结进步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组织成立了朝鲜族成人和儿童艺术团,民族舞蹈家、民族音乐家、满族剪纸艺人、密江乡洞箫等协会。其中,杨泡满族剪纸、密江洞箫进入省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行列。在大力发展特色民俗旅游村寨建设上,防川村、密江村、孟岭村先后入选“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