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支付方式改变生活 八旬老太也会用微信零钱买菜
长春日报9月23日讯(记者 林桂清):每天清晨,二道区东盛街道万通社区的居民都会到万通市场去买菜,选好了菜,讲好了价,拿出手机扫描摊主的二维码付款,交易很快就完成了,偌大的市场内很少看到有人用现金付款。以科技为支撑的移动支付改变了居民消费体验,同时也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家住万通小区的于凤英老人今年81岁了,从去年开始,老人也成了手机支付的一员,平时去买菜她会用微信零钱支付。“前几年好不容易学会了用银行卡买东西,可没多久又流行手机支付了,于是我也学着孩子们用微信零钱买菜。”老人笑呵呵地说。
在于凤英老人家里,珍藏着许多上个世纪的票证。老人介绍说,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国家实行统购统销政策,发放各种商品票证,那时候各种各样的票就是老百姓生活的基本保障。记者在老人家里看到了她珍藏的粮票、油票、布票,还有当时购买粮油需要用的城镇居民粮油本,“那时候几乎所有的日用品都要用‘票证’和现金来买,尤其是买布、副食这些稀缺品,真是一票难求。”
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商品越来越丰富,票证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市民的日常消费也不断增加。“这是我们家的第一台电视机,是1980年买的,自那以后,家里陆续添置了洗衣机、电冰箱。”于凤英拿着一张老照片回忆往事。从那时起,百姓餐桌上的食物愈加丰富,身上的衣服从蓝、灰两色变得越来越丰富好看,自行车也成了多数市民的代步工具。
老百姓的钱包鼓起来了,可是带着现金出门既不方便又容易丢失。于是,本世纪初银行卡广泛使用,让大额交易变得简便又安全。而近几年,随着移动支付技术的广泛应用,微信、支付宝等成为人们金钱往来的首选方式。
从凭票购物到如今的手机支付,支付方式的变迁,让百姓的生活有了不一样的体验。于凤英老人感慨道:“我见证了新中国成立70年来百姓生活的巨变,中国人用智慧和汗水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跨越,我为这变化感到欣慰,更为祖国的强大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