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日报9月4日讯(记者 李梦溪):吉林省作家谢华良的儿童文学作品《陈土豆的红灯笼》,近日荣获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这是吉林省文学界可喜可贺的事情。为进一步提升吉林文学创作水平,提高作品影响力,增进文学交流,加快北方文学高地建设,由吉林省作家协会主办,吉林省作协创作研究院承办的“谢华良儿童文学作品研讨会”于9月3日在长春召开。省内外作家、学者十余人参加了会议,纷纷谈了对《陈土豆的红灯笼》的看法和对谢华良儿童文学作品的见解。
吉林省作协副主席景凤鸣首先代表吉林省作协致辞,提出召开“谢华良儿童文学作品研讨会”对于吉林省的文学意义和文化意义。著名学者、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秘书长贺绍俊发言说,他发现谢华良的儿童文学侧重写男孩子,他笔下的“好男孩”主人公有时“野起来像一匹马”。他把国内描写“好男孩”的儿童文学现象称为“好男孩主义”,就是鼓励孩子从小培养一种英雄主义精神,倡导阳刚精神的回归和弘扬。著名学者、中国作协《文艺报》文艺部主任刘颋说,“谢华良的作品有一种经典品格,它们来自于生活。孩子们喜欢陈土豆,我们更欣赏陈土豆坦然承受苦难,以他的敞亮、单纯和善良扛起了生活的重担。他让每个成人也应思考,如何朝向、成为更好的自己。”
吉林省作协名誉主席、著名评论家张未民认为,对真善美的呼唤是儿童文学的核心,除了对复杂人性和现实的书写外,儿童文学是文学重要而不可缺失的一部分。吉林省作协副主席、诗人、著名儿童文学作家薛卫民说,文学应该让人更加热爱生活。谢华良的写作突出体现了文学伦理上的成熟,这种成熟是不走捷径,不搞花架子,不玩吸引人的技巧和包装,是极其真诚、质朴,也是文学最本质、最高的要求。作家、评论家陈晓雷对《陈土豆的红灯笼》作了较全面的点评,也在作品的境界开凿、人物塑造和哲思诗意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儿童文学作家侯颖提出了对“儿童观”的思考,儿童文学第一是儿童的,第二是文学的,第三是健康的。小小说、儿童文学作家于德北说,谢华良从做乡村教师到从事县里的教学,他从学生、家长等身上积累了丰富素材,也是他成功的重要原因和源泉。吉林省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副主任、儿童文学作家窦晶认为,谢华良的“金色阳光”系列儿童文学作品是“乡村少年成长的能量站”。他的小说有为弱势少年心理疗愈的功能,昭示了正直是可贵的品质,他鲜活的语言使乡村少年产生强烈共鸣。他的作品也告诉了大人怎么对待孩子,对男女生之间朦胧情感的表现恰到好处,为青春期少男少女的相处方式开启了一扇美丽的窗,对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谢华良最后感慨地说,这次座谈对他的创作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这次获奖的其实是“陈土豆”,他将继续寻找典型人物,继续写好他。他写的“毛驴”总是沉默、固执的,坚守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他也是这样的人,同时心里充满敬畏,也充满期待。年一到来,大家会把红灯笼点上。其实,我们心里的“红灯笼”也能够照亮黑夜,我们要把它点得更亮、更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