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日报8月14日讯(记者 胡晓琼 张鑫多):近年来,南关区通过四级联动统筹、街居一体互动,构建“一核四化”工作格局,编织立体化融合式党组织服务网络,整合各类资源沉淀反哺基层,做实做强街道社区党组织服务功能,着力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成立街道、社区大党(工)委,构建以党组织为核心,居民自治组织、社会公共服务组织、综治组织、群众志愿组织协调联动“1+4+N”组织体系。设立区域党建、区域共建、区域自治“三项公约”,形成基层治理自律规范。通过“骨干留任”“公开选拔”“挂职锻炼”“社会招录”等方式选优配强社区党组织书记。构建区、街、社区、网格“四级联动”服务体系,推动工作力量和重心向社区倾斜。街道班子成员全部下到所辖社区党组织担任第一书记,区级领导一对一包保,定期开展“社区工作日”。建立绩效考核、政行风测评、函告沟通等“6考1直通”考核激励机制,推动驻区单位参与区域治理事务。
强化街道社区党组织政治核心功能,以党组织链接圈为核心,引领社会治理圈、公共服务圈、共建共享圈、自治互助圈、文化凝聚圈,加速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城市基层党建“生态圈”。在区级层面,建设“星火源”党建指导服务中心,成立“老书记工作室”;在街道社区,探索成立“街路”党建联盟;打造“曙光7号”“鸿立方”等街路党建特色载体品牌;在商圈,成立功能型党组织,推行“一核心四矩阵”工作法;在专业市场,打造“家文化”,把支部建成党员之家、消费者之家、企业主之家、职工之家;在商务楼宇,建设党建楼宇社区,将“一门式”政务服务送到白领家门口,优化政务环境;在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党建活动等,引导非公企业自觉融入时代大潮,听党话、跟党走。
推动党建工作从单打独斗向尽锐出战转变,强化基层基础保障。南关区累计投入近10亿元建社区。建立结构化补贴机制,逐步提高社区工作者待遇。开发数字指挥控制系统平台,运用大数据实现街区两级信息互联互通、互用互动。将全区划分为586个责任网格,配备“一长五员”,精准掌控格内的“人地事物情”,建立网格党支部,工作触角延伸到所有社区、街路、楼宇、商圈,市场及各类群体。实行“五沉淀”工作法,将52个职能部门、街乡和公共服务企业的2598名工作人员及9大类118项工作职责下沉网格;将市容环卫执法队伍力量向一线倾斜,将管理细化为定人定岗定时定位;将2500余名环卫工人纳入民情信息员队伍,提升动态条件下维护社会稳定、加强城市管理能力;将各职能部门一体衔接,建立数据决策、数据管理、数据考评智能化机制,构建“共参与、齐治理、重实效”的城市管理新格局。
推动党建工作从封闭运行到开放循环转变,阵地开放共享。58个社区全线建立党群活动服务中心,政务办理、文体活动、公益服务等6大项18类具体功能对外开放,形成“家门口”便民服务圈。创建新兴领域党建示范点、建立开放式组织生活基地、开通党员志愿者招募点;设立500万元“公益创投”专项资金用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建立“红色自治庭院联盟”“老旧散弃小区物业管理联盟”“五大特色睦邻联盟”等服务联合体。制定《社工人才建设整体规划》,实施“头雁工程”“班长工程”;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网格长等推动社工服务质量与市场化标准接轨,吸引高素质优秀人才投身基层、奉献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