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东黑土

长春 江城 四平 辽源 通化 白城 白山 松原 延边 长白山保护开发区

热线:0431-81126178
邮箱:jilin@cri.cn

长春市园艺特产业绽放光彩 3年实现从187亿元到230亿元的跨越

2019-08-05 10:00:18  |  来源:长春日报  |  编辑:田东艳   |  责编:刘征宇

长春市园艺特产业绽放光彩 3年实现从187亿元到230亿元的跨越

  九台区上河湾镇双顶村是远近闻名的“林果村”,水果种植面积达350多公顷。每年9月是金红苹果采摘季,红彤彤的苹果为果农带来丰厚的收益。 袁达 摄

  长春日报8月5日讯(记者 袁 达):在玉米、水稻等粮食作物还在加速生长的时候,一批特色作物已经结出沉甸甸的果实。从过去的春种秋收,到现在一年四季收获不断,长春市园艺特产业正在广阔的田野生发出最美的风景。

  “我今年种了10栋大棚香瓜,从5月份就开始收获了。”农安县华家镇迟家村村民张景富的香瓜大棚里,一个个拳头大小的香瓜散发着清香。16年的香瓜种植,给张景富带来了丰厚的收益。“瓜刚上市的时候,最贵1公斤能卖到60元。”张景富颇为骄傲地说,虽然价格较高,但仍供不应求,最多一天可以卖500公斤,“以前种玉米一垧地最多能挣5000块钱,现在种香瓜的收入至少是种玉米的10倍以上。”

  和张景富一样,长春市许多农民通过发展园艺特产业搭上了“致富快车”,增收效果显著。近几年,长春市紧紧围绕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部署,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民增收和保障改善民生为总体目标,坚持把园艺特产业作为农业转方式、调结构、加快推进供给侧改革的重要载体和抓手,抢抓机遇,积极发展。

  2015年,产值187亿元;2018年,产值230亿元……近年来,长春市园艺特产业产值划出一条精彩的上扬曲线,实现了新时期跨越式发展。

  园艺特产业产值是如何在3年间实现了从187亿元到230亿元的跨越?2016年是一个关键节点。

  从2016年开始,长春市以市场为导向,重点从“调结构、促转型、打品牌、上项目、抓改革、保增收”等六个方面发力,因地制宜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积极调减普通玉米种植,突出发展特色种植业和现代都市农业,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发展蔬菜、苗木花卉、瓜类、果类、食用菌、薯类六大主导产业,农业种植结构不断优化。

  就是在2016年,德惠市朱城子镇沿河村农民乔国亮开始栽种大棚葡萄。“我赶上了好时候,享受到了很多扶持政策。”乔国亮的葡萄种植从最初的6栋发展到如今的25栋,并建起了家庭农场,葡萄能从6月中旬持续供应到11月末,“现在市场价格非常好,比如,甜蜜蓝宝石在超市里售价达到200元1公斤,阳光玫瑰每公斤也能卖到100元到120元。”

  一个个家庭农场红红火火,一个个园区拔地而起……各地加大扶持力度,支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发展园艺特产业,为新建改造棚室、规模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等提供资金支持,并做好园区道路建设和“村村通”硬化路项目建设,保证园艺特产及时运出。

  在现代农业引导资金项目的引领下,长春市优势特色产业园区和规模化棚膜园区发展建设提速,现已建成特色产业园区27个、200亩以上规模化棚膜园区10个,建成国家级棚膜园区19个、省级棚膜园区86个,全市设施园艺面积发展到30.4万亩,成为拉动种植业结构调整和促进农民增收的大产业。

  九台区波泥河街道的苗木花卉、双阳区齐家镇曙光村的有机水稻、农安县靠山镇卧牛石村的红石砬小米、德惠市布海镇长山村的绿色果蔬……长春市倡导“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各地根据农业资源禀赋和特色产业发展基础,大力发展优质、高效、适应市场需求的经济作物,去年15个村镇成为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同时,长春市以创建全国绿色有机农业示范市为契机,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化建设、绿色有机品牌认证。园艺特产业园区与科研单位建立协作关系,集成推广先进种植技术,并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模式,建设了一批试验示范基地,建立了产品追溯制度,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我们的蔬菜最远卖到了俄罗斯,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榆树市八号镇北沟村是有名的棚膜蔬菜村,如今的“北沟蔬菜”越卖越远。销售曾经是阻碍园艺特产业发展的短板,长春市通过打造地域公用品牌、申请农产品地理标志、对优势农产品进行商标注册、参加各类展会、开展特色农产品推介等举措,不断提高园艺特产的知名度。长春市还积极整合优质农产品,构建线上线下同步销售网络。通过发展和完善特色农业订单产销模式,引导生产主体与农产品收储、加工、销售企业签订购销合同,按照订单要求开展标准化生产,让园艺特产走出长春,走向了全国和世界。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3、“国际在线”网站一切自有信息产品的版权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并出示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信息产品。
  • 4、对谎称“国际在线”网站代理,销售“国际在线”网站自有信息产品或未经授权使用“国际在线“网站信息产品,侵犯本网站相关合法权益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委托律师,采取包括法律诉讼在内的必要措施,维护“国际在线”网站的合法权益。
  • 5、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