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脱贫攻坚当先锋 一心为民谱华章——记安图县万宝镇东安村驻村第一书记卢锡顺
吉林日报7月20日讯(记者 李抑嫱 实习生 李佳):“作为一名驻村干部,能为村里百姓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是我最大的心愿。同时,作为一名青年干部,更要肩负好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争当脱贫攻坚先锋。”
2016年3月,安图县人民医院医务科主任卢锡顺被选派到万宝镇东安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走出办公室,前往扶贫一线;脱下白大褂,穿上黄胶鞋,卢锡顺开始了他的“治穷”之路。
万事开头难。卢锡顺发现这个只有123户人家、303口人的小村庄,贫困户就占了五分之一,老人孩子占村民总数的三分之二。村子地理位置偏远、自然条件恶劣、群众思想落后,人均年收入不足2000元。如何才能让村民走出困境?如何才能让他们发家致富?漫漫长夜里,他一遍遍地绞尽脑汁,左思右想。
“东安村虽然比较偏僻,但周边就是林区,自然资源十分丰富,要想发展产业致富,还得围绕种植、养殖业做文章。”在大量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卢锡顺逐步找准了东安村产业发展的突破口,他要在种植木耳产业上下功夫。
思路有了,目标确定了,卢锡顺开始征求村民的意愿。本以为自己苦思冥想的项目会得到村民的积极响应,不曾想一盆冷水浇在了他热情似火的心上,大家听后都是同样的反应:“种木耳?得投入多少钱啊?赔钱了可咋办?”卢锡顺知道,村民想致富却缺乏资金,他告诉大家由他来解决启动资金的问题,最终有6户村民表示愿意加入。
项目有了,种植户有了,可问题也跟着来了。贫困户刘昭朋和刘昭君兄弟俩着手种植10万袋木耳,可启动资金没到位,兄弟俩产生了打退堂鼓的想法。该怎样帮他们找到启动资金?卢锡顺找到了小额贷款中心。小额贷款中心负责人表示支持项目没问题,但必须要有资产抵押和担保人,这对于刘家兄弟来说,又是一道难题。
在他的协调下,最终,小额贷款中心同意不要求资产抵押,但担保还是要有的。经了解,有单位的职工一个人可以担保4万元,但刘家兄弟需要10万元,卢锡顺便回家做起了妻子的工作。“老公,10万元不是小数目啊,咱俩工资也不高,他们还不上钱咋办,你就是一个普通扶贫干部……”“老婆,村民有致富的心劲儿,我作为第一书记应该帮一把,起码在任职期间我没有白干,我无愧于百姓。”听到这些,妻子沉默了,同意了他的决定,不仅是为了支持丈夫的工作,更是为东安村百姓脱贫致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通过一年的木耳种植,刘家兄弟有了收益,心里高兴,干劲也足了,他们说:“小卢书记,没有你的帮助,我们不可能这么快就脱贫,你真是我们家的恩人!”2017年,东安村20万袋木耳净盈利15万余元,带动20多人每人增收3000元,2018年村里又加种了10万多袋木耳。
种植木耳是个体力活,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怎么办?卢锡顺决定开展土鸡养殖项目。他带领驻村工作队员实地查看养殖条件,协调养殖场地,还自己垫付了8000元的鸡苗费,分给了28户贫困户。为了提高鸡苗的存活率,卢锡顺与“和龙头道养殖公司”对接,邀请专家免费对养殖户进行指导和培训。经过努力,一颗颗圆滚滚的鸡蛋成了“热乎乎”的钞票揣进了贫困户的腰包里。
东安村地处偏僻,村民有病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率很高。为此,他积极联系自己工作的医院,多次到村里送医送药。通过给村民普查式的体检,发现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人30多人,卢锡顺又联系医院为这些人做了治疗并建立了慢性病档案。
“无论是治病救人还是扶贫济困,都要心存仁爱之心。”从医院到村庄,卢锡顺完成了从青年干部到驻村第一书记的角色转换。3年来,他俯下身子为村民排忧解难,用真心、真情、实干的工作激情抒写着青春的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