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东黑土

长春 江城 四平 辽源 通化 白城 白山 松原 延边 长白山保护开发区

热线:0431-81126178
邮箱:jilin@cri.cn

长春市绿园区:搭建对接平台 助企行动出实招

2019-06-24 13:38:38  |  来源:长春日报  |  编辑:田东艳   |  责编:刘征宇

长春市绿园区:搭建对接平台 助企行动出实招

长春市绿园区:搭建对接平台 助企行动出实招

 绿园区举办一系列培训活动。 刘旭 摄

  长春日报6月24日讯:19日,绿园区组织开展“服务大企业内创业,轨道交通装备产业新动能培育行动”,为科研机构与企业搭建对接平台,以科技成果助力企业创新发展。

  自绿园区启动“万人助万企行动”以来,500余名助企干部积极深入企业,整理问题清单,截至6月20日,区调度室共收集企业反映问题486件,已经确认办结75件。在收集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绿园区总结出现频次较多的问题,精准把握问题,并归纳总结出有效的解题答案:搭建多种平台,成为供需双方的纽带,助推“万人助万企行动”走向深远。

  科技成果对接

  搭建融合发展平台

  “服务大企业内创业,轨道交通装备产业新动能培育行动”是绿园区“万人助万企行动”的重头戏。培育行动力争促成企业和科研院所开放共享创新资源,搭建大中小企业融合发展平台。

  活动中,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科技管理部副部长吕义做了“中车长客‘双创’平台建设与科技成果转化” 报告,详细介绍了中车长客在创业创新方面的工作开展情况和取得的成绩,并以中车长客发展轨迹为例,阐述了科技成果转化对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作为国家级科技型企业孵化器和技术转移中心的运营机构,吉林省惠融企业服务公司也在活动中介绍了促进技术转移、孵化培育科技型企业的相关服务职能。活动现场发放了《轨道交通科技成果汇编》。

  随后,吉林大学、中国科学院长春分院、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长春理工大学分别做了创新成果的介绍和发布,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吉林大学科技成果《焊接机械手的动作补偿》正好能解决我们公司的生产问题,之后,我们会详细沟通。”长春市兴泰起重机械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科技成果对接平台为企业提供了大量高端有效的信息,让企业解决了苦寻无门的尴尬。

  信息对接

  搭建双向选择平台

  “万人助万企行动”开展以来,助企干部积极履职作为,深入企业,研究解决企业面临的各种问题。针对各企业屡屡提出的用工难,招聘难的问题,助企行动主动为供需双方搭建平台,做起了公益“中介”。

  助企行动中,区就业服务局助企干部积极与企业沟通,了解掌握企业招聘需求,依托区、街道(镇)、社区三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机构,帮助企业发布招工信息,并通过“长春市绿园区就业创业服务”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上传信息。目前,长春市利德实业有限公司招聘保洁员、长春市维特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招聘冲压操作工等信息已经陆续发布,为企业加大了招聘宣传力度,拓宽了招聘渠道。

  针对非即时性的招工需求,助企干部结合日常走访调研等工作,持续关注企业用工需求,整合用工类别、数量等信息,根据实际情况分类别,分区域召开专场招聘会,给企业和求职者搭建双向选择平台, 切实解决企业用工难、招工难问题。

  助企行动中,助企干部还征集到企业各类技能培训需求,在深入了解企业具体需求后,向企业推荐相关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助企干部李平介绍,“吉林省维达机械设备有限公司需要对安全员和焊工进行技能培训,我们通过对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的位置、师资等方面的综合衡量,向企业推荐了绿园区伟恒职业技能培训学校,帮助企业建设人才队伍。”

  理念对接

  搭建科技创新平台

  前不久,绿园区举办了“企业专利应用工程师培训暨一线创新工程师培养与实践”活动,绿园区众多企业相关人员参加培训。

  培训中,中国创业学院导师、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蔺雷带来了“企业内创业”主题演讲,详细解读了大企业内创业的目的和意义。来自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专家详细讲解了专利申请实务、专利分析等方面的知识;创新方法专家详细讲解了创新方法的理论基础、分析工具和实际使用步骤,并采用实际工程问题作为真实案例,在系统阐述原理基础知识的同时,切实提高了企业一线工程师的创新实践能力。

  在“万人助万企行动”中,部分高新技术企业与科技小巨人企业提出了高端培训的需求,为此,区科技局、区工信局、绿园双创基地等多方筹备,策划组织了此次培训活动,以各领域专家的智慧、经验引导企业注重科技创新,将“万人助万企行动”与创新创业、产业升级融合起来,以产业升级促进经济发展。

  (撰稿 朱怡)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3、“国际在线”网站一切自有信息产品的版权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并出示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信息产品。
  • 4、对谎称“国际在线”网站代理,销售“国际在线”网站自有信息产品或未经授权使用“国际在线“网站信息产品,侵犯本网站相关合法权益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委托律师,采取包括法律诉讼在内的必要措施,维护“国际在线”网站的合法权益。
  • 5、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