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秧机安装了自动驾驶设备,内设北斗卫星定位系统,不需要驾驶员,只需一人负责上苗就行。 赵猛佳 摄
长春日报5月27日讯 (记者赵猛佳):天光潋滟,水田泛波,雨后的乡野充满生机。25日,德惠市岔路口镇岔路口村的一块水田里,农民们正在插秧。插秧机走过,稻苗整齐地插在田里,行距、株距非常标准。走近看,每台插秧机上只有一位农民在不断地更换着苗盘,驾驶位上却无人操控。那么,无人驾驶的插秧机又是如何工作的呢?
“这些插秧机安装了自动驾驶设备,内设北斗卫星定位系统,我们在后台设置好数据,它们就可以自己工作了,精度正负2.5厘米。”在稻田边,哈尔滨航天恒星集团的工作人员侯伟向记者道出无人驾驶农机的奥秘。
农机无人驾驶好处多大?德惠市江畔农牧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尹治文说,“这样的插秧机插出的稻苗行距和株距特别标准,稻苗生长期的采光、通风条件好,就能提高稻米的质量。另外,普通的插秧机需要3人完成作业,一人驾驶、一人上苗、一人保障,而这样的插秧机只需一人负责上苗就行了。一台农机一天可节省人工费600元至800元,整个插秧期至少能节省5万元。”
在岔路口镇农业综合管理平台上,记者看到,大屏幕显示着插秧时的气象信息、土壤墒情、农机运行轨迹等,速度、株距、行距实时跟踪记录,实现了数字化和智能化监控。据介绍,该地块位于岔路口镇北斗智慧农业示范园区内,占地300亩,今年正式开展水稻无人种植示范,地块已划分为大小不一的田块,主要开展北斗农机自动驾驶、无人机植保作业、遥感农情监测、智能化农业作业指导等内容,探索北斗导航、卫星遥感在农业中的应用。
“无人农业的示范、智慧农业的探索,聚焦的是未来土地怎么种的问题。”岔路口镇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要打造一套稻米种植的标准化系统,推动农业精细化规模化生产,打响岔路口稻米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