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规划利用四至五年时间,建设涵养林规模达10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5%— 辽源:绿染大地绘锦绣
辽源市森林公园栽植的松树。刘鹰 摄
东辽县组织机关干部、志愿者、学生到辽河源镇开展植树绿化,扮靓美丽家园。 王帝 摄
辽源市园林处对树木进行移栽。 刘鹰 摄
吉林日报4月25日讯(记者 隋二龙):四月春潮涌,图强正当时。
去冬今春以来,辽源市委、市政府认真学习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决定把大规模植树造林作为解决东辽河流域水污染问题的治本之策,结合《吉林省辽河流域水污染综合整治联合行动方案》《吉林省“全民共建绿美吉林”活动月实施方案》的部署,精心谋划,系统布局,全面启动建设“百万亩涵养林建设工程”。
不负春日好韶光,齐为大地植新绿。
连日来,记者行走在辽源城乡大地,到处可见植树造林的火热场景,一排排新栽下的树苗挺直腰身,沐浴着和煦的春风,焕发出勃勃生机。
从辽河源头到县区各地,尽览全市的林业版图,犹如一片浩瀚“绿海”,围绕实施百万亩涵养林工程,坚持全域布局,科学规划,推动建设全域绿化一张网,大规模增植水源涵养林,配套建设生态缓冲带,进一步实现提升经济效益、保障粮食生产、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县域绿色发展与释放生态效益、保护生态环境、改善局部小气候、提升城市形象的融合统一。
这一切,源于一个不争的事实。
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对东辽河污染治理作出重要批示。2018年11月,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把仙人河黑臭水体问题作为典型案例进行通报。面对重大政治任务和重大责任压力,辽源市委、市政府下定决心,积极探索破解东辽河污染治理的治本之策,先后组织召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学习会、林业生态建设研讨会,深刻认识水污染治理的复杂性、系统性和耦合性,通过研机析理、抓本治源,感到辽源水环境质量之所以会持续恶化,主要是水生态遭到破坏、生态空间遭到侵蚀。特别是生态基流占比较低、水体自净能力差。
从辽源实际看,曾经“五山一水四分田”的自然形态,如今森林覆盖率仅为31.67%,不仅低于全省12.6个百分点,相比之前的1989年,也下降了6.76个百分点,生态功能呈退化之势。正是生态空间的持续萎缩,导致了水源涵养不足,降雨量偏小、生态流量不足。
如何办?怎么改?
辽源市新一届班子反复揣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林草”,要彻底解决这些问题,必须抓住林草这个生态系统的基础要素。
于是,“绿色就是希望,绿色就是生机,绿色就是未来”的新生态发展理念,在大家心中变为共识。
计划四年完成,一年巩固。总面积6.8万公顷,总投资70.38亿元。
这是一张缔造绿色生态辽源的壮美蓝图;这是一曲咏唱绿水青山辽源的时代赞歌!
可想而知,届时全市6度以上的坡耕地,全市重要水源地周边第一山脊迎水面所有耕地;东辽河干流和一级支流、辽河流域一级支流和东丰县的莲河、梅河、大横道河、大沙河两侧缓冲带及2公里内第一山脊迎水面2度以上的坡耕地,全面实施涵养林建设,会是怎样的喜人景象?
据了解,截至目前,辽源各县区已安排水源涵养林建设10000公顷,土地流转全部完成。今年,还计划清收还林1762.6公顷,完成村屯绿化85个,道路河流绿化206.4公里,治理裸露山体77个,相关工作全面启动。
“可以说,这既是落实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强力扭转水环境质量持续恶化趋势的治本之策,也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打造生态辽源的现实途径。”辽源市委书记柴伟动情地说。
兴一隅绿、植一片林、富一方民。
如今,已成为每一个满怀深情的辽源人,对绿色的渴求和改变生态面貌的“执念”!
绿色渴望幻化成绿色行动,必将换来青山环绕、碧水润泽的绿色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