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吉林大学2019年“赏经阅典”读书季启动 这些书籍吉大学生最爱看 现场体验古籍修复感受传统文化
老师正在演示线装书装订。 张扬 摄
长春晚报4月24日讯(记者 呼特):最美人间四月天,正是读书好时节。在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23日吉林大学2019年“赏经阅典”读书季活动也拉开帷幕。阅读工作坊、“传诵经典·声动吉大”诵读大赛、经典图书图文展、2018年度借阅排行榜、传统古籍修复、期刊漂流活动、图书查找大赛等活动,为吉大学子带来了一场丰盛的“文化大餐”。
吉大学生都愿意读什么书?现场,吉林大学图书馆中心馆一楼大厅发布了2018年图书馆阅读排行榜:《明朝那些事儿》《藏地密码》《全球通史》《人类简史》《如何阅读一本书》《全宋诗》《九州缥缈录》《学会提问》《幻夜》《天龙八部》。这其中既有历史文化、地域文化的内容,也有古诗、武侠小说等等,可见学生们涉猎范围很广。“你读过的书,会开拓你的思维,一点一滴地改变你的修养、学识和气质。大学生多读一些不同风格的书,对学生来说很有好处。”有老师认为。
现场另一处非常吸引学生们的区域,就是图书馆古籍部,以体验古书装订、石刻传拓技术、欣赏古籍修复技艺等形式,邀请学生亲身体验非遗传统技艺,近距离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记者看到,在修复师任欣欣的指导下,数学学院的研究生李楠正在尝试线装书的制作。他用针将线穿来穿去,一本古香古色的书装订完毕。“感觉非常荣幸,可以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李楠说。
记者了解到,古籍修复技艺是我国独特的传统手工技艺,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古籍修复师要熟悉各朝代书籍的形式和版本,还要了解各个历史时期纸张、书皮及装订风格,更要有娴熟的技艺,修复一本古书往往要经过十几道甚至几十道工序。现场,记者看到一本有多处虫蛀孔洞、纸张破损的《大足县志》在修复师张华手里越来越“完美”。修复师认真工作,一丝不苟的态度,吸引了很多学生关注。
“借助体验活动,希望能让更多师生了解古籍修复技艺,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神韵,从而认识到古籍保护的重要性。”吉林大学图书馆古籍部主任王丽华说,截至2018年底,吉大图书馆收藏了40余万册古籍文献,其中古籍善本六千部。经过一代又一代修复人员的手口相传,古老的修复技术被吉大人传承下来。如今,古籍修复人员将传统修复技能与现代科学技术手段相结合,应用到古籍修复和保护中,使古籍修复工作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