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汪清县申报“黑木耳地理标准产品保护”进入实质阶段 架起黑木耳品牌化发展“快速路”
吉林日报3月28日讯(记者王雨):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汪清县依托丰富的林业资源和良好的群众基础,将黑木耳作为产业脱贫的突破口,从探索黑木耳人工栽培,到引导农户全面推广,再到实现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在依托“闭合型”黑木耳产业撑起的脱贫致富路上,汪清县将参与“黑木耳国标修订”、申报“黑木耳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架起黑木耳品牌化发展的“快速路”。
近年来,汪清县黑木耳产业发展成绩喜人,种植规模连续多年突破6.5亿袋大关,总产量持续稳定在4.5万吨左右。2018年,汪清县黑木耳总产值更是达到34亿元,栽培户增长到2万户,规模以上龙头企业达13户,成立了7个黑木耳协会,95个合作社,45个标准化基地,成功打造了“丹华”和“吉绿源”中国驰名商标,“春利来”和“山里友”吉林省名牌称号,优质黑木耳在汪清遍地开花。
在优质黑木耳产业基础的支撑下,如何将产业优势转变成品牌优势,让黑木耳产品标准化、规范化地推向市场,更好地形成汪清县黑木耳的集聚效应,汪清县进行了积极的思考与谋划。充分利用县市场和质量监督管理局的行业管理优势,于2016年末争取吉林省黑木耳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在汪清县落户,多次邀请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及省、州质量技术监督局等专家来汪进行指导论证,明确中心相关建设体系。并于2018年7月开始施工建设。2019年1月,总价值800余万元的42台(套)行业领先仪器设备完成前期安装调试。目前,包含黑木耳产品总糖、粗纤维、农药残留等17项行业标准开始检测,CMA计量认证基础材料准备及申报进入申报阶段。预计CMA计量认证完成后,黑木耳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将拥有授权范围内黑木耳企业生产许可发放、黑木耳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检测、相关委托授权等职能。
汪清县种植黑木耳的历史由来已久。早在1995年就被国务院命名为“木耳之乡”,2001年成功举办了“中国首届汪清黑木耳节”。2005年以来,更是先后被评为“全国黑木耳栽培标准化示范区”“全国食用菌行业十大主产基地县”“全国食(药)用菌行业优秀基地县”和“国家级出口食用菌质量安全示范区”等,在全国优质黑木耳发展历史上从未缺席。
为提高汪清县黑木耳在同行业和市场的知名度,引导黑木耳行业健康发展,2018年12月20日,汪清县向国家标准委上报了《汪清县人民政府关于汪清县参与黑木耳国标修订工作的请示》。并根据国家标准委的要求,今年1月7日再次上报了《汪清县关于黑木耳国标修订的意见》,均得到了国家标准委的积极回应。目前,汪清县已针对黑木耳感官要求中的形态、色泽、气味、杂质,理化要求中的干湿比、水分、灰分等多项重要国家标准提出了拟修订建议,汪清县参与黑木耳国标修订进入实质性阶段,各项工作推进顺利。
一个产品获得了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资格,就意味着获得了跻身国际市场的“金钥匙”“身份证”“通行证”,取得了国内市场的“护身符”。为了解黑木耳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报政策和工作流程,汪清县与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保护司、中国标准化协会全国原产地域产品标准化工作组多次进行沟通。同时,协调市场和质量技术监督局、农业局、发展改革局等有关单位进行充分研讨磋商,起草完成了《汪清县申报黑木耳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任务表》,明确了申报工作流程、内容和相关责任单位。下一步,各单位将倒排工期、挂图作战,以强有力的举措,切实解决申报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全力确保我县申报黑木耳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顺利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