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癌症防治:到上游筑牢堤坝
吉林日报3月14日讯(特派记者 粘青 王子阳):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我国受癌症困扰的家庭以千万计,要实施癌症防治行动,推进预防筛查、早诊早治和科研攻关,着力缓解民生的痛点。这让一直关注恶性肿瘤早诊早治工作的秦海涛委员格外振奋。
秦海涛委员说,全民健康是建设“健康中国”的根本目的。“大卫生、大健康”概念的提出,把健康保障的理念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
为此,秦海涛委员做了大量调研,“癌症早期病例诊疗费用仅为中晚期患者诊疗费用的50%—70%,由此可见,早诊早治是高效的恶性肿瘤防控手段,对显著降低医疗费用、节省医疗资源也有重要意义。”
2018年底,由吉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牵头,吉林省癌症中心(省肿瘤医院)、省社会医疗保险管理局和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共同申请,省肿瘤医院负责实施的“吉林省健康人群恶性肿瘤早筛早诊大数据平台建设项目”启动。秦海涛委员说,这一项目将针对全省健康人群开展恶性肿瘤早筛早诊,建立健康档案,搭建大数据平台,降低肿瘤患者的医疗负担。但该项目只能惠及少部分人群,仍不能实现全省居民的大面积覆盖和从根本上解决肿瘤防控问题。
为此,就进一步加强恶性肿瘤早诊早治工作,秦海涛委员提出3点建议。
一是推动建设国内省级范围的早诊早治大数据平台。“通过对各省级区域内健康人群开展大规模、多瘤种早诊早治,实现全民癌症防治知识科普,为居民建立健全健康档案,采集健康数据、筛查数据以及随访数据,并对其进行分析、归档、挖掘和利用。”秦海涛委员说,要科学探索我国各地恶性肿瘤流行病学以及居民筛查需求,获取区域内早期恶性肿瘤分布塔,为各省各地根据实际制定与调整肿瘤防控工作策略提供充分依据。
二是尽快制定国家恶性肿瘤早诊早治标准化实施流程。秦海涛委员介绍说,要尽快打破现有的“只筛不治”“防治分离”的壁垒,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恶性肿瘤防控体系的科学化、可信赖的早诊早治管理模式和方法,通过组建集临床医生、医技、医学信息管理人员的专业早诊早治团队,实现基于流程的个性化、专业化、智能化全程管理,做到建立健康档案后即做相应筛查。对确诊患者给予多学科专家治疗指导意见,并开通转诊绿色通道及慈善救助等多方位就医支持。
三是恶性肿瘤早诊早治项目应尽快纳入医保范畴。“希望国家在政策方面有所突破。”秦海涛委员认为,可以在医保及新农合中设立专项资金进行高发恶性肿瘤早期筛查、早期诊断,真正实现癌症防控关口前移,“到上游筑牢堤坝”,提高居民健康防癌意识和健康指数,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