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打出改革“组合拳” 为企业提供全方位优质服务——长春新区营商环境调查
长春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打造一流服务环境,让群众办事更方便、顺畅。 石天蛟 摄
长春日报1月18日讯(记者 林桂清):1月14日上午,长春新区中关村创新中心,长春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高新区分局的移动服务车上门为一家企业提供工商注册服务。经过现场审核、现场办理,这家企业在半个小时内就拿到了营业执照。企业负责人赞叹道:“十几年前我创办第一家企业时,办营业执照跑了十几次,用了近一个月时间,现在咱们长春新区工商部门上门提供服务,半个小时就拿到了执照,这服务真的让我很感动。”
长春新区自组建以来,紧紧围绕国家赋予的“打造体制机制改革先行区”的功能定位,坚决贯彻长春市委深改委和改革办的改革部署,以“当尖兵、作表率”为目标,以优服务、聚要素、强经济为统领,以优化营商环境为主线,坚持先行先试、勇于创新、大胆突破,打出一套审批服务改革 “组合拳”,使服务效率大幅提升,有力地促进了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促进了实体经济发展壮大,促进了区域高质量全面发展。
推进放管服改革 打造一流的政务环境
在长春新区,记者听到了一个新的名词——“标准地+承诺制”改革,就是这个普通人听着有些生涩的词汇,让企业拿地后到开工前的审批过程由原来的近半年缩短到了13个工作日。
2018年7月,由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向长春新区管委会提出申请,将成缘路以南地块作为“标准地”试点地块,发布出让公告。9月3日,取得土地所有权的富奥翰昂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提交了项目建设报审申请,一次性提交全部涉审事项的报审材料,并签订承诺书。19日10时,企业一次性领取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等10项许可证书,当天13时就举行了开工仪式。
吉林省首块“标准地”为何能实现13个工作日完成项目建设前的审批,长春新区规划局副局长纪红给出了答案,“这其实是政府主动服务的结果,企业从拿地到完成审批只有13个工作日的时间,但我们的工作却从2018年7月份就开始了。通过流程、审批、告知等全过程创新设计,在企业拿地前由政府定标准,拟出让企业用地带着经济、规划、能耗、环境、建设等标准进行招拍挂,并做好‘七通一平’、施工用变压器、地块地质勘探等标准化工作。有了明确的标准,企业的用地规划、设计也更有的放矢。企业在提交报审材料并签订承诺书后,我们以‘一窗受理’的形式,采用各审批部门容缺办理,就好像原来的流程是‘串联’,要一个接一个地办,而现在是‘并联’,相关部门同步办理,最大程度地压缩了办理时限。”
除了率先推进“标准地+承诺制”改革,长春新区还率先推进了“只跑一次”改革,开展“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建立“多规合一”规划体系,完善投资项目联审联办机制。
推进服务机制改革 打造一流的服务环境
长春新区与中关村对接合作,是京吉战略合作的重要一环,共建的一中心、一园区、一基地,也将逐步吸引中关村创新资源向长春新区转移,实现优势互补、产业对接和协同创新。长春中关村创新中心负责人张宽对长春新区的营商环境和服务有着自己的见解:“长春中关村创新中心入区一年多来,我们感受到了新区各个部门的支持,无论是我们招商引资企业的工商注册上门服务,还是每户企业的包保服务,都让我们这种域外企业深切地感受到长春新区在营商环境改变中作出的努力,也给企业切实带来了很多的便利。在项目落地过程中我们遇到的困难,政府也会不遗余力地帮我们想办法、找出路,让我们这些域外企业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长春中关村创新中心从北京引入的第一家企业是注册资本达5000万元的润方(长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的牛源性代用血项目在落地的过程中遇到了问题。因为项目生产的人体代用血需要在牛血液中提取血红蛋白,为了保障牛的免疫安全,项目需要设立单独的养牛基地,但养牛基地的选址遇到了困难。为了帮助企业项目落地,对口包保单位长春新区科创委的工作人员在长春市各区域寻找合适的用地,甚至找到了松原市,这也让企业更坚定了在长春扎根的信心。
长春新区软环境办公室主任刘晓茹介绍,为回应和满足企业需求,长春新区在补齐服务短板方面建立了“四个机制”。一是建立全方位需求反馈机制。新区主要领导会亲自主持、全程参与企业的座谈会,面对面征求企业家在服务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对发展中遇到的困难现场研究、限时解决。“企业高管微信群”如今已有近200户重点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入群,让企业负责人足不出“群”就能解决难题。二是建立全覆盖精准服务机制,开展“千户企业万张服务卡”行动,明确了59个服务包保小组,与区内近千户重点企业、近万名高管建立紧密联系,为企业送政策、送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提供个性化服务。目前通过登门走访和企业主动反馈,收集企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861件,解决了809件。三是建立全流程精细服务机制。围绕招商引资和项目落位、企业开办和项目建设、投产运营和发展壮大三个周期,建立全流程、精细化的项目服务秘书制和领办代办制,充分激发区内企业创新创业、技改扩能、提质增效的积极性。四是建立第三方评估机制。委托第三方权威机构对新区软环境建设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对“只跑一次”改革、“百户企业大走访”活动、“千户企业万张服务卡”行动等重点工作进行专项评估,着力推动新区改进工作作风,规范行政行为,提高办事效能,确保政令畅通,更好地服务新区企业高质量发展。
推进政策体系改革 打造一流的政策环境
对于长春新区的域外企业来说,引进人才、留住人才是企业发展的一项重点工作。2017年年末,长春新区被公安部正式批准实施7项外籍人才出入境优惠政策,大大降低了外籍人才准入门槛,吸纳了更多有意愿在吉工作、居留的外籍高层次人才。出入境管理局还推出了“长春新区绿卡直通车”服务,在全国率先实现办理绿卡主动告知、登门办证、绿卡送达等配套服务。此外,长春新区启用120套“人才公寓”,推进“长白慧谷”英才计划评选,促进高端人才集聚,截至目前新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7000余人,先后有120名高端人才入围“长白慧谷”英才评选。
长春新区在打造国际营商环境政策上也实现了突破。新区制定推出的《长春新区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二十条”措施》,从市场准入、生产经营、对外贸易、人才引进、市场监管等5个方面,为市场主体提供全方位优质服务。为促进“二十条”措施的有效实施,配套制定《促进金融创新发展的若干政策》《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建设实施方案》等38项具体实施办法或工作方案,确保政策落地见效。
在打造产业发展政策方面,长春新区借鉴发达地区经验,对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服务业、金融创新等7个方面的政策进行完善,明确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业发展专项扶持资金,对新入区项目最高给予投资补助资金5000万元,形成衔接配套的政策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