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公交车司机的扶贫微信群 很多都是“私人定制”
陈春雷(左二)带领团队成员入户核实贫困户。 本组摄影 刘连宇
陈春雷给贫困户安装地板。
6路公交车队的房间里堆放着各种扶贫物资。
长春晚报12月20日讯(记者 刘连宇 实习生 李明璐):“12月15日,慰问经开区5户贫困残疾人家庭,购买大米、面粉支出323.5元。群捐款12月14日余额合计1757.29元,此项支出之后,尚余1433.79元。”
这是15日在“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微信群里公布的账目。群主是长春公交集团南通汽车公司6路车队司机陈春雷。过去15年间,他一直坚持做帮助贫困户的事。15年过去了,他扶贫的事越做越大,到目前为止,长春全市总计有300多人加入了他组建的3个微信群。
通过这3个微信群,57户贫困户固定得到米面油等生活物资,200多户贫困户得到了关注。通过这3个微信群,有6位贫困学子得到了生活费、学费,其中一位学生考上了吉林农业大学。
“我感觉帮贫困户已经成瘾了,看到贫困户因为我和群友的帮助生活得到改善,我觉得心里舒服。”
忘不了的拾荒老人
陈春雷今年39岁,是一名退伍军人,2000年从吉林省军区某部退伍。原在一汽附近居住,结婚以后和媳妇一起搬到东方广场附近的长吉南线。
“那时候经开区还没发展起来,长吉南线旁曾经有一排门市房,我和媳妇在那里租了一个小隔间做建材生意。大概是2004年的时候,我遇到了一位拾荒老人。”
那天中午,陈春雷途经自家门市房旁边的一个食杂店时,看到店老板给一位70多岁的老太太一个面包。这个食杂店的老板和陈春雷沾点儿亲戚,陈春雷就和他聊了一会儿。通过闲聊陈春雷得知,这位老人没儿没女,老伴早早地过世了,现在一个人住,没有生活保障。出于好奇,陈春雷去看了一下老人的家。
“那个场面我永远忘不了。老太太一个人住在快要倒塌的地房里,捡了很多废木材当燃料。我当时落泪了,没想到现在还有这么困难的人。我觉得应该帮帮她,于是回到家拿了小半袋大米和几包挂面给她送了过去。当时这个老太太说‘你不用给我送这些东西,给我拿来我也不会做’。我当时的想法很简单,不管别人怎么想,我都应该帮助她。如果都像我这么想,困难的人就少了。”
从2004年开始,陈春雷一直帮助这位老人家,没事就给她送吃的,老人家和陈春雷相处得很好。
2007年,他的门市房和老太太的家都拆迁了,从那时起,陈春雷和她断了联系。陈春雷很挂念这位老人家,而且从帮助她开始,让陈春雷产生了帮助有困难的人的想法。
陈春雷说:“这件事给我带来的感受是,只要有人带头,人心里本质的善就会被带动起来。所以,在此后的日子里,只要是遇到贫困户,我就要帮一下,无论帮多少,都会带动更多人参与。”
改变一个贫困户的家庭
德惠市朝阳乡长泡村五组的姚宏安不仅视力差,而且腿部有残疾,必须坐轮椅才能行动。
2012年,陈春雷应聘进入了长春公交集团担任驾驶员。一次意外让姚宏安的人生与陈春雷出现了交集。2013年,姚宏安家里着火,房子和家具全烧没了,他只好住在亲属家。
陈春雷因为经常帮助贫困户,身边也聚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人。一天有个朋友把这件事告诉了陈春雷,“你不是帮贫困户吗?现在有个贫困大户你管不?”陈春雷毫不犹豫地说:“我管。”
随后陈春雷来到姚宏安的亲属家,“我第一次去的时候不知道他需要什么,他说没吃的,没穿的。我就给他买了一些衣服和鞋,还有些吃的。他的脚因为畸形,所以必须穿软底的胶鞋,还得大两号才行,我跑了好多地方才买到。”
后来当地政府给姚宏安盖了房子,但是还缺少生活所需的锅碗瓢盆和被褥。陈春雷知道姚宏安正在为这个事犯愁,他就把自己家的电炒勺送了过去,还给姚宏安买了电饭锅。
陈春雷说:“为了给姚宏电炒勺,我和媳妇还打了一仗。因为我家当时做建材生意,店里没煤气,全靠这个电炒勺做饭。后来我给姚宏安家安装了防盗门,还买了水泥和沙子给姚宏安家抹了水泥地面。不过我的手艺比较差,水泥地面起灰。我有一个卖地板的生意伙伴,他用进价卖给我一些地板,我又给姚宏安家铺了地板。”
陈春雷每次去贫困户家做帮扶,都习惯发朋友圈。“发朋友圈不是为了显摆,因为给贫困户的物资很多是朋友拿的,发朋友圈是给朋友们一个交代,同时也想带动更多的人参与。”
事实上,陈春雷帮助贫困户的事通过朋友圈的传播,让很多朋友和战友知道了他的行为,大家都对他的行为表示赞同。2014年,战友黄柏功向陈春雷提议:“好多人都愿意和你一起干,再说贫困户那么多,你自己也忙不起,不如建个群吧。”陈春雷觉得这是个好主意,于是就把微信群建立起来,刚开始的时候群里只有约20人。
分工明确的扶贫“事业”
从2014年到2018年,陈春雷微信群里的人越来越多,他对微信群的发展历程至今记忆犹新。“起初是战友、邻居,然后就蔓延式发展,生意伙伴、家庭主妇、公务员都加入进来。我现在有3个微信群,一个是助学群,一个孤寡老人群,还有一个帮扶群。微信群有300多人,找贫困户、策划帮扶项目、捐款,拿各种慰问品……大家都各司其职。”
陈春雷目前的团队核心成员有3个人,一位叫雷雅晴,做房地产评估的生意人;一位叫李祥涛,供职于某事业单位;另一位就是陈春雷。
陈春雷说:“我们仨的工作主要是核实贫困户,找贫困户完全靠自己跑。帮助完一家后再与当地人聊或者听朋友介绍,然后接着去核实。因为我们确定完贫困户后会有几百人关注,甚至拿钱资助,所以我们3个人的责任很重大。”
雷雅晴告诉记者,他们3个人有明确的分工,一个人负责问,了解一下贫困户家里有没有地,有没有亲属在外地打工,要查看残疾证、低保证等等。一个负责记录,一个负责给证件拍照。
陈春雷说:“在核查中的确存在冒充贫困户的情况,因此我们在核实的时候需要非常仔细。”
陈春雷的团队每个月有4次扶贫活动,有的捐钱,有的捐米面油。马上到元旦和春节了,陈春雷准备给贫困户送年货,一位叫孙宁谦的网友捐了34袋大米,他还说不够的话再捐点儿,这两天他又拿来几十袋大米。从获取贫困户信息到核查,再到策划扶贫活动,最后大家进行募捐,陈春雷的团队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分工。
雪中送炭的定制扶贫
截至目前,陈春雷团队的固定帮扶对象有57户,他们分布在城区及周边地区,团队每个月都要探望一次贫困户,按照他们的需求来送各种生活必需品,而不固定帮扶的贫困户有200户左右。
为了支持陈春雷的工作,他所在的6路公交车队腾出房间当小库房,里面堆满了各种物资。
“我对帮助困难户有自己的理解,他们需要啥,我们就帮助啥,我们做的就是定制扶贫。”陈春雷讲述了他的帮扶理念。
团队成员李祥涛非常认可陈春雷的扶贫方式,她告诉记者:“我以前参加过很多志愿服务,今年夏天才加入这个团队。虽然这个团队没有经过注册,但他们的活动以入户扶贫和助学为主,陈春雷组织得很认真,活动频率非常高,都是给真正需要的人以帮助,我非常喜欢这种雪中送炭的活动。”
唤醒善良和打造希望并存
在接受采访的时候,陈春雷讲了两个故事。有一次他给一家自闭症学校的孩子送了很多食品,并跟孩子们一起玩。当时有一个孩子只要是老师不注意,他就用拳头打自己的头。陈春雷了解到,这个孩子的父母把他送到自闭症学校后就再也没来。有人跟陈春雷说:“这个孩子家长都不管了,你还管他干啥?”陈春雷认为:“帮助这样的孩子和帮助残疾人是一样的,我帮助他们的目的就是要最终引起社会对这些人的关注。”
还有一个就是陈春雷帮扶贫困学生的故事。陈春雷从初中开始就供这个孩子上学,现在他已经考上了吉林农业大学。孩子上大学后,陈春雷对这个孩子说:“你现在上大学了,已经是成年人了,你要通过学习来获得奖学金养活自己。我不能管你一辈子,但我可以给你的人生一个好的开始,希望你要珍惜。”现在这个孩子在闲暇时还会给陈春雷打电话,陈春雷觉得能够通过对孩子的救助改变他的命运,这件事很有意义。
现在这个团队总计帮扶了6个孩子,每月给他们生活费。“我的目的就是给孩子们一个希望。”陈春雷说。
收获快乐延续善良是幸福
陈春雷自2012年成为公交司机以后,先后在240路公交车队和6路公交车队担任司机。公交车司机的工作非常繁忙,每个月只有4天休息,他把闲暇时间都用到帮扶贫困户的公益活动之中。
他的妻子一直在做生意,对于陈春雷帮扶贫困户的事,她起初不太支持,她经常说:“一个大老爷们挣不了几个钱,还把家里的东西往外倒腾。”后来,妻子跟他参加了几次扶贫活动后,在观念上有了改变。现在她经常问店里的服务员:“谁家里有多余的衣服,洗干净拿来,我们要去帮贫困户。”
现在陈春雷身边有两种人,一种人对他的评价很低,对于这种人陈春雷常说:“干这事儿我认为有意义,感到快乐,睡觉心安。”另一种人对他的评价很高,觉得他是个好人,还和他一起去做帮扶贫困户的事。
陈春雷的儿子今年11岁,是团队中最小的成员。朝阳区乐山镇的小佳是他扶贫的对象,这个男孩比陈春雷的儿子年长5岁,小佳的衣服和自行车都是陈春雷的儿子给的。
每次去看小佳,陈春雷都带着儿子去,他觉得这是在培养孩子善良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