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日报11月30日讯(记者 戈驰川):“解放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大讨论”活动的深入开展,冲击着旧的思想“藩篱”,澎湃出顺势图强的奋斗激情。白城市聚焦落实省委对白城——吉林西部生态经济区的定位,学思践悟、勇于创新,把解放思想成果体现在实际工作中,着力补齐“思想短板”,有力推动了各项重点工作。
10大领域251项重点改革任务顺利推进。实行“七线”工作法,推动“只跑一次”改革,办事时限平均减少近一半,“零跑动”和“只跑一次”占比达87.5%。“互联网+医保”做法被国务院通报推广,“代办制”做法使企业办事“不跑腿”,“六加惠民、六减便民”工作法推动不动产登记即时办结。
主动融入区域发展大局,“白齐兴国家级生态经济跨省合作区”有望上升为国家战略。强化与长春、嘉兴对口协作,招商引资成果丰硕,梅花、华为、国药等一批大企业大项目入驻白城。不断优化营商环境,荣获全国营商环境“十佳城市”称号。
实施生态保护与建设五年行动计划,河湖连通工程规划的124个泡塘全部连通,全市水面达到256万亩;综合治理草原233万亩,规模化种植燕麦30万亩;开展“三年造林还湿双百万”活动,造林114.5万亩,修复湿地120.9万亩。
持续开展蓝天、清水、净土“三大环保”行动,全市所有河湖全部落实“河长制湖长制”,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保持在90%以上,水体监测指标优于国家标准。强化环保督察整改,办结173个案件,对5起生态环保领域履职不力问题典型案例进行了通报。
推广“双带”“四增”新模式,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双带”,就是龙头企业+贫困户、合作社+贫困户两种带户模式。目前,全市通过“双带”模式落实种、养、加工等产业扶贫项目1442个,带动贫困人口21万人(次),户均增收1450元。“四增”,就是大力发展光伏扶贫、庭院经济、扶贫车间、电商扶贫四种增收模式。发展光伏扶贫,在每个贫困村建设500千瓦村级光伏电站,总规模18.5万千瓦,总投资14亿元,每个贫困村年均分红可达50万元,户均分红3000元。发展庭院经济,引导农户发展辣椒、黄菇娘、中药材等特色种植,全市累计投入补贴资金2.6亿元,庭院经济发展到19.6万户(其中贫困户5.7万户)、18.8万亩,预计户均增收1000元以上。建设扶贫车间,引导龙头企业、合作社、返乡创业者把生产车间建在村屯或农户家中,参与“扶贫车间”的贫困户人均增收1000元左右。发展电商扶贫,在所有贫困村建设电子商务服务站,网上交易量达到1.9亿元。
白城市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不动摇,克服经济下行压力,狠抓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地区生产总值、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地方级财政收入等主要指标增速在全省排名靠前。总投资100亿元的梅花项目,一期工程完成投资32亿元,实现当年建设、当年投产;投资50亿元的光伏领跑者基地,实现当年开工、当年并网;投资65亿元的吉运肉牛、投资56亿元的雏鹰生猪等三产融合项目快速推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持续提升,预计今年可达140亿斤。服务业发展迅猛,宏达、港原、中农等物流园区建设顺利推进,电子商务预计今年交易额20亿元。全市民营企业达到1.52万户,个体经营户13.9万户,从业人员33.4万人,占全市城镇就业总数的50.1%。生态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接待人数、旅游收入逐年增加,增幅保持在15%至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