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东黑土

长春 江城 四平 辽源 通化 白城 白山 松原 延边 长白山保护开发区

热线:0431-81126178
邮箱:jilin@cri.cn

龙井市:“网红吊桥”背后的旅游突围战

2018-11-26 13:47:57  |  来源:中国吉林网  |  编辑:田东艳   |  责编:葛宁远

 ​原题:吉林县域百变样本㉚ 龙井市:“网红吊桥”背后的旅游突围战

 龙井市:“网红吊桥”背后的旅游突围战

龙井市:“网红吊桥”背后的旅游突围战

  中国吉林网10月24日讯(中国吉林网、吉刻APP记者 周守海 图/文 ):今年的十一黄金周已经过去了一段时间,但是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龙井市的琵岩山景区依旧热度不减,其拥有的东北三省最长的5D玻璃吊桥成为了网友心目中名副其实的“网红吊桥”。虽然它刚刚建成投入运营不久,但是十一黄金周期间游客单日最多人数可达八万余人,火爆程度可见一斑。

龙井市:“网红吊桥”背后的旅游突围战

龙井市:“网红吊桥”背后的旅游突围战

  近年来,龙井市依托区位和资源优势,以打造“中国朝鲜族思源圣地”为目标,以建设“中国海兰江朝鲜族特色小镇”为中心,以发展民俗、边境、红色、生态等旅游业态为支撑,建设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力争到2020年,旅游收入年均增长25%,接待游客年均增长15%。

龙井市:“网红吊桥”背后的旅游突围战

  在龙井市东盛涌镇东明村,投资了8000多万元的海兰江畔温泉水乐园项目和民俗馆百年老街等项目还在最后的施工阶段,该项目将于十月底正式营业,预计每年收入是150万左右。不仅能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还将成为延边州乡村最大的集“民俗旅游、生态观光、休闲度假、餐饮娱乐”于一体的旅游胜地。

龙井市:“网红吊桥”背后的旅游突围战

龙井市:“网红吊桥”背后的旅游突围战

  全国文明村镇、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近年来,龙井市东盛涌镇东明村收获了许多殊荣。然而就在7年前,东明村各项发展指标在全镇排名还倒数第一,村集体经济不足2万元。

龙井市:“网红吊桥”背后的旅游突围战

  今年67岁的刘翠莲在1978年的时候第一次来到东民村,在刘翠莲的眼中,那时的东明村还是一个落后、贫穷的小村子,“那时候我们河北省的条件不太好,当时我姨和我姥姥家都在龙井,所以我就来这边了。刚到东明村的时候,我发现这边都是草房,我就觉得很好奇,我说这边怎么都是草房啊,是不是专门用来养牛的啊?我姥爷听后哈哈大笑,他说这些草房子都是住人的。”

  据刘翠莲回忆,当时还是沿用生产队的耕作模式,村民们挣工分,每家的生活条件都不是很好,一小坛豆油能吃一年。后来国家全面实施改革开放政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东明村实施,“地分了之后,家里的条件马上就好了。朝鲜族人一般都出去打工了,他们就把地流转给我们汉族人来种,这样一来,朝鲜族人也有钱了,我们汉族人种地也挣到钱了,真是一年比一年好啊,党的政策也好啊!”

龙井市:“网红吊桥”背后的旅游突围战

龙井市:“网红吊桥”背后的旅游突围战

龙井市:“网红吊桥”背后的旅游突围战

  2015年,东明村通过多方筹措配套扶持资金6000多万元,开辟建设集朝鲜族风情景观区、民俗文化展示区、特色农业采摘区、餐饮、住宿、观光于一体的海兰江民俗生态园。2017年,新建了4个居家养老活动室、村卫生所、门球场、篮球场、羽毛球场、观礼台、足球场、文化广场等设施,为村民提供了良好的文化体育活动场所和生活环境。东明村第一书记朱学峰:“2013年以前村民收入约为每年七千元到八千元左右,现在村民收入涨到了每年13500元左右”。

龙井市:“网红吊桥”背后的旅游突围战

  东明村在册人口是1779人,81%是朝鲜族人口,19%是汉族。改革开放以来,村里绝大多数朝鲜族人都选择出国打工,他们多数会前往日本、韩国、美国等国家,几十年来,东明村的人口一直呈现净流出的状态。

  而龙井市作为中国境内朝鲜族居住最集中、朝鲜族民俗文化保存最完整的城市,朝鲜族人口占龙井市总人口的65.8%,因此朝鲜族人口外出务工的情况也是相当严重,这也对龙井市的建设发展多少有一定的影响。为了摆脱这种困境,近年来龙井市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多项返乡创业促进政策,“林子大了,鸟就飞回来了;林子茂盛了,鸟也就不飞走了”,越来越多的朝鲜族人选择回乡创业,“返乡热”也因此成为一种潮流。工厂、家庭农场、农家乐、果园也是纷纷成立。

龙井市:“网红吊桥”背后的旅游突围战

  在永春专业农场内,金永春所种植的50公顷地的水稻和玉米也迎来了大丰收。看到一片片金灿灿的水稻,金永春的脸上也是笑开了花,“现在政策好了,就想要回国发展,我流转了不到50公顷地,一半种植水稻,一半种植玉米,年收入能有二三十万元。”

  1997年,金永春跟随大多数村里人一同前往韩国打工,这一待就是十年的时间,“当时我才24岁,主要是为了去挣钱。那时候我觉得种地没有出路,当时在东明村我们家种地年收入才有5000到6000元左右。”

  来到韩国之后,金永春主要做车床方面的工作,每个月能挣一万多人民币,收入非常可观。后来,金永春回到家乡,看到家乡建设得非常好,而且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返乡创业优惠政策,这也深深地吸引着他。2013年,金永春回到东明村,用自己积攒了十年的钱成立了永春专业农场,年产水稻40万斤左右,玉米20万斤左右,每年的收入近70万元。

龙井市:“网红吊桥”背后的旅游突围战

龙井市:“网红吊桥”背后的旅游突围战

  金永春:“现在国家有很多优惠政策,比如购买农机的话,有农机补贴,另外我们种地还有补贴,日子过得很踏实,很幸福。我打算明年再多承包一些土地,然后再对生产的水稻、玉米进行深加工,利用网络电商平台进行销售,创建自己的品牌。”

  和金永春一样选择回到家乡创业的还有龙井市清水果树合作社理事长梁作魁。1999年,梁作魁离开家乡去外省打工。六年的时间内,他去过敦化、山东等地,种过地,也做过生意。2005年冬天,一次偶然的机会梁作魁接触到了苹果梨种植,于是他决定回到家乡专心种植苹果梨,一种就是12年。

龙井市:“网红吊桥”背后的旅游突围战

龙井市:“网红吊桥”背后的旅游突围战

  如今的龙井市清水果树合作社拥有果园1500亩,果树41500棵,成树有21500棵,平均每年合作社的收益在1000万左右。“以前的果农,如果没有加入我们合作社的话,每年只能卖到15000块钱到20000块钱左右。但是加入到我们合作社以后,每年的收入能达到40000到50000块钱左右。最起码也能翻两倍的利润。带动社员收入增加30%到50%”,梁作魁笑着说道。

龙井市:“网红吊桥”背后的旅游突围战

龙井市:“网红吊桥”背后的旅游突围战

龙井市:“网红吊桥”背后的旅游突围战

龙井市:“网红吊桥”背后的旅游突围战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龙井市始终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力推进项目建设、新农村建设、对外开放、城镇化建设、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和软环境建设,实现了龙井经济社会的新发展。通过发展特色种植、全域旅游、食品加工等方式,为实现美丽乡村,幸福龙井而不懈奋斗。

  (部分图片来源于龙井市委宣传部)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3、“国际在线”网站一切自有信息产品的版权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并出示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信息产品。
  • 4、对谎称“国际在线”网站代理,销售“国际在线”网站自有信息产品或未经授权使用“国际在线“网站信息产品,侵犯本网站相关合法权益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委托律师,采取包括法律诉讼在内的必要措施,维护“国际在线”网站的合法权益。
  • 5、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