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航空+高铁”无缝连接 综合交通枢纽魅力尽显——长春龙嘉国际机场综合交通枢纽一期北区工程建成运行走笔
宽敞明亮的换乘通道。
LED信息屏。
双向自动人行步道。
下沉庭院。
功能更加齐全的卫生间。
新闻提示
这里,展示了长春拥抱世界的新形象;这里,彰显出长春与时俱进的新活力。
这里,就是刚刚投入使用的长春龙嘉国际机场综合交通枢纽一期北区工程。
对于一个城市而言,机场综合交通枢纽是展示城市综合形象、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当前,长春正处于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加快振兴发展的关键时期,交通对于开放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日益凸显,建设好长春龙嘉国际机场综合交通枢纽,对于加快长春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引领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长春现代立体综合交通体系建设的关键节点、长春“航空门户窗口”的重要组成部分,2017年7月12日,长春龙嘉国际机场综合交通枢纽一期北区工程正式开工建设,长春向加快建设现代立体综合交通体系又迈出实质性的重要一步。
经过一年多的紧张建设,2018年10月28日,该工程联络通道与机场T2航站楼同步投入使用,舒适明亮的空间布局,现代化的装修风格,国际先进的自动化设备……让人眼前一亮,长春,正向着国际一流机场的交通配套体系加速迈进。航空、高铁的互通衔接,让这里成为“零换乘、无缝隙”的城市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
待枢纽南区建成后,这里将成为集民航、高铁、公路客运、轨道交通、机场大巴、常规公交、社会车辆、出租车等多重交通换乘方式于一体的综合换乘枢纽,真正实现不同运输方式的有机衔接,届时,地上的酒店及旅游集散中心,地下的车库、换乘通道、配套商业、换乘大厅,以及连接城铁的空中廊道将完美结合,开启这座城市更加美好的明天。
新通道 提升长春龙嘉国际机场服务能级
“哇!这里颜值真高”“真是国际化大都市的综合交通枢纽”“跟以前的通道比,这里简直太高大上了”……从龙嘉高铁站出来走进联络通道,旅客们的点赞声不绝于耳。
眼前的场景让人眼前一亮:通道的采光及通风天井采用的是玻璃幕墙,让整个通道采光更好;地面铺设的花岗岩,墙面采用象牙白铝单板,顶棚采用灰色铝锤片吊顶和象牙白铝单板饰面,顶棚两侧采用LED暗层灯带,通道不仅明亮而且不失暖意,整体效果又与高铁列车内的设计交相呼应……置身通道内,抬头仰望是蔚蓝的天空,驻足休息便是下沉庭院,让人在匆忙的旅途中身心愉悦、心情欢畅。
“长春龙嘉国际机场综合交通枢纽一期北区工程,建设内容包括改造现有龙嘉高铁站与T1航站楼连接的1号通道,新建2、3、4号通道及设备用房,项目建筑总面积为24491平方米。”中建八局东北公司龙嘉机场交通枢纽项目部负责人表示,该项目新建及改造通道总长度1165米,设置自动人行步道24部、自动扶梯3部、电梯(直)3部、采光通风天井30个、地面出入口20处,主要功能为龙嘉高铁站及其未来东扩站台、交通枢纽南区等与T2航站楼之间的联络通道,1号通道与机场二期地下停车库之间的联络通道。
“我们这个工程是长春龙嘉国际机场的交通配套体系,结合机场规划建设,将高铁、机场进行互通衔接,方便旅客换乘,将机场打造成为‘零换乘、无缝隙’的城市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该负责人表示,待枢纽南区建成后,这里将成为集民航、高铁、公路客运、轨道交通、机场大巴、常规公交、社会车辆、出租车等多重交通换乘方式于一体的综合换乘枢纽,真正实现不同运输方式的有机衔接。届时,地上的酒店及旅游集散中心,地下的车库、换乘通道、配套商业、换乘大厅,以及连接城铁的空中廊道将完美结合,枢纽一期的建成运行为最终完成交通枢纽的功能和形象迈出跨越性一步。
舒适明亮的空间布局,现代化的装修风格,国际先进的自动化设备,不仅让人眼前一亮,而且还具有重要的意义。“该项目建成运行,将极大提升长春龙嘉国际机场的服务能级,展现长春城市建设与管理水平,促进航空运输行业的发展与聚集程度,改善长春龙嘉国际机场、高铁站旅客出行环境,提升市民出行品质,推动项目周边配套设施建设,优化居民生活环境,促进经济发展。”该负责人说。
新亮点 打造国际一流机场的交通配套体系
增设下沉庭院,给通道带来宽敞明亮的感觉外,又增添了一道四季如春的风景线;多边菱形玻璃幕墙折射出建筑的线条美感,采光、通风天窗成为连接枢纽地下与地上部分视觉上一道美丽景致;双向自动人行步道,为旅客带来了出行的便利……在联络通道内,一系列“高颜值”的设施进一步提升了联络通道的功能。
——下沉庭院通透明亮
2号通道是交通枢纽的核心通道,承担着连接T1航站楼、T2航站楼、高铁站及地下车库的主要任务,由于通道较长,为缓解旅客疲劳感,增设整条侧向的下沉庭院,内部设置休息区,种植绿色植物,给通道带来宽敞明亮的感觉外,又增添了一道四季如春的风景线。
——采光、通风天窗相得益彰
交通枢纽地上的室外工程包括人行道、车行道、停车场、广场等设施,按照总体设计进行布置。采光、通风天窗成为连接枢纽地下与地上部分视觉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多边菱形玻璃幕墙折射出建筑的线条美感,整体上与机场的总平面布置相得益彰,交相呼应。在空中亦或是航站楼大桥上,俯视交通枢纽地上部分,布局之美尽收眼底,建筑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在通道内部每隔一段距离便是采光天窗,与外部的有效联通有效消除地下空间给人的压抑之感,让人心情顿然舒畅。
——设置人行自动步道
考虑到交通枢纽的功能及旅客出行的便利,在1、2、3号通道内都设置了双向自动人行步道,提升了整个项目的品质,完美体现了高品质的基础设施,为旅客出行提供便捷,真正打造“零换乘、无缝隙”的城市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
——通道内设施高端完善
1、2、3、4号通道内配备了完善的通风、供暖、WIFI、LED等设施,为旅客及广大群众提供了便利。LED信息屏的设置,完美诠释了项目的枢纽之意,在各个通道内都能及时有效地了解各个交通设置的信息,提供准确高效的交通指南,还可以兼具文化的传播功能,跟随时代步伐,了解时事动向。
挑战一:
53个昼夜艰苦奋战 成功完成管线排迁任务
“我们项目涉及多种能源及市政管线,需要排迁的管线长度9800米,与其他工程不同,在管线排迁时不能影响T1航站楼的正常运转和使用,这就大大增加难度了。”该项目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经过53个昼夜的不懈努力,在排迁过程中既保证了机场管线的正常使用,又按照节点时间完成排迁工作,为机场枢纽与T2航站楼同步投入使用奠定坚实基础。
该项目位于长春龙嘉国际机场T1航站楼、新建T2航站楼及龙嘉城际站之间,地下管线错综复杂,经过认真排查、细致梳理,共需排迁给水、消防、强电、雨水、污水、热力、通信、燃气等多种能源及市政管线,总长度为9800米。由于排迁的所有管线为正在使用的T1航站楼提供能源及生活保障,这就要求管线排迁时不能影响T1航站楼的正常运转和使用,给施工增加了很大难度。
“T1航站楼承担了长春龙嘉国际机场所有的旅客和货物运输任务,航班的主要时间集中在早6点至凌晨2点左右,为了保证机场的正常运行,我们有效的施工作业时间只能是凌晨2点到早6点。”该项目负责人说,时间紧、任务重,后半夜4个小时的施工时间对现场施工管理和作业人员的身体素质要求高,他们提前谋划,多次召开管线排迁专题会议,讨论管线排迁方案,确定排迁技术合理、方案可行,方才施工。同时,制定管线排迁应急预案,成立应急小组和管线排迁保护小组,做好排迁施工的保障和应急工作,最终成功完成管线排迁工作。
挑战二:
“5+2”“白加黑”
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
“去年7月,我们项目正式开工建设,今年8月26日完工,总计410天,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们克服了诸多困难,成功完成2449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的土方开挖、深基坑支护、钢筋混凝土结构、机电安装、建筑装饰装修等。”该项目负责人说。
该项目位于机场停车场并紧邻机场地下停车库及机场T2航站楼扩建工程,机场枢纽工程、机场T2航站楼及地下停车楼和机场停车场4处工程几乎要求同步完成,但施工作业面范围有限。
机场枢纽工程土方的开挖就会影响T2停车楼及地下车库混凝土浇筑,导致一方不能施工,或者严重影响施工进度;机场枢纽地上出入口的幕墙施工会影响停车场道路及景观全面建设;机场枢纽3号通道北侧基坑支护锚杆的施工,会影响停车楼的基坑内结构施工,两者基坑侧壁之间距离接近锚杆设计值,同时施工增加不安全因素……为此,该项目多次组织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并会同机场集团各相关部门研讨施工导流方案及施工时序,施工过程中每天召开专题会,协调解决各参建方存在的问题,现场24小时施工,科学合理布置现场各工序,本着建设效率最大化的原则,既保证枢纽工程按时完工,也避免影响机场T2航站楼及地下停车库的建设。
为了保证工程顺利完工,机场顺利通航,该项目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冬季施工方案及施工措施,零下20摄氏度的温度对于施工质量的保证及施工人员的心理和身体都是一个挑战,但是建设者们一刻也没松懈,项目管理人员被编制成4个冬季施工值班小组,24小时驻守施工现场。质量措施上,搭设全封闭暖棚,暖棚内部火炉加热,用塑料薄膜、防火布、防火棉被进行养护保温;技术上,严格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重点加强混凝土测温管理,每车混凝土都进行出罐、入模温度测量,对室外环境温度每4小时测量一次,混凝土内设置温度测量点,每2小时测量一次,有力地保证了工程进度。
挑战三:
多措并举破解难题
1号通道重获新生
不少旅客曾选择乘坐高铁前往机场,但之前的通道年久失修,在建设者们的精心建设下,1号通道重获新生。
“改造一个原有工程往往比新建一个工程还要难,1号通道的改造就是如此。”该项目负责人表示,1号通道是既有建筑,已使用多年,无通风及采暖设施,而且局部裂缝较多,渗漏情况严重,长年滴水,已经严重影响其正常使用,加之1号通道净高不够,无法保证旅客的舒适性,灯光设施也不能满足正常需求。
针对1号通道渗漏的情况,该项目专门成立了“地下通道防水渗漏治理”的QC小组,针对地下通道顶棚、侧墙混凝土多处存在裂缝和渗漏的情况进行方案研讨,确定主体结构进行环氧树脂堵漏剂、内部增设排水板、对外部防水卷材进行重新铺贴等多种防水治理方案。经过多次讨论,最终确定了改造措施:首先进行主结构内的堵漏工程,然后内部增设排水板,防排结合、双重保护,以保证后期的使用及运营。经过一个月的不懈努力,成功完成1号通道防水改造工作。该QC课题小组取得了2018年度全国市政工程建设先进治理管理小组称号和吉林省市政工程协会QC活动小组一等奖。为了改善1号通道净高不够的先天不足,他们在有限的空间内增设机电管线,运用了BIM技术将管线合理排布,做到了极致的净空高度,达到3.3米的净空,让改造后的通道舒适明亮。
“全力以赴交上 一份满意答卷”
“凝心聚力,共铸精品”,这是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东北公司龙嘉国际机场交通枢纽项目部的项目文化,在工程建设中,他们也是这样做的。“我们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全力以赴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该项目负责人孙红岩说。
“事必躬亲”是该项目所有人对孙红岩的评价。由于项目工期紧、任务重、建设意义重大,每天早上,孙红岩总是第一个到达项目现场,穿上反光背心、戴上安全帽,对工地每一处作业面进行详细检查,然后在项目早会上进行细致的工作安排;每天晚7点雷打不动召开项目生产协调会,解决第二天的生产问题;每天晚9点又会带着手电,穿上反光背心、戴上安全帽,和项目全员巡查现场。
孙红岩的带班记录本上详细地记录着每一处需要注意的问题:2号通道与机场停车楼处中埋式橡胶止水带安装不牢固需在下午两点整改完成,责任人:邱忠会;3号通道地面出入口处有一处裸露土未覆盖,需1小时内完成覆盖,责任人:杨恒志……
由于工程主体结构施工跨越整个冬季,当时最低气温达零下28摄氏度,孙红岩带领全体员工坚守在作业面,指挥和检查冬季施工质量、现场安全情况,夜间同值班人员一同检查混凝土浇筑及保温覆盖情况,确保了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质量。
严格执行合同,认真履行承诺,确保每个工程均按照合同和规范保质保量完成,把施工安全作为现场控制的核心之一,信守“质量重于泰山”,争创优质工程……孙红岩带领团队攻克了一个个难题,确保项目保质保量建成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