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在线吉林消息(陈施):日前,吉林大学科研团队在原始鸟脚类恐龙化石——“长春龙”研究中取得一项重要成果,发现了恐龙牙釉质波纹构造的最早记录。
“长春龙”标本。吉林大学 供图
11月20日,国际在线吉林频道来到吉林大学地质博物馆,采访了吉林大学恐龙演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陈军,了解此项成果发现的过程和意义。
吉林大学恐龙演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陈军介绍情况。陈施 摄影
据了解,“长春龙”是由吉林大学科研团队在吉林省中部地区发现的一种新属新种恐龙,全名“娇小长春龙”,体长1米左右。“长春龙”化石是迄今为止所发现保存完好的原始鸟脚类恐龙化石之一,“长春龙”骨骼保存完整、表面未风化,在石化过程中基本没有受到挤压和变形的影响。
复原“长春龙”骨架。吉林大学 供图
陈军表示,研究人员采集了大量的“长春龙”颌骨及牙齿标本,制作了骨组织学薄片。研究人员采用交叉学科的方法,从显微解剖结构特征层面,观察到了“长春龙”牙齿替换齿的产生、发育,使用齿的磨蚀到脱落及最终被替换的完整过程,获得了该型原始鸟脚类恐龙牙齿演化的详细数据。
研究人员在“长春龙”的牙釉质层内发现了波纹构造,釉质波纹构造可能与加强牙齿釉质构造有关,使恐龙的牙齿更耐磨,更好地完成剪切及磨蚀植物的食性要求。牙釉质层内波纹构造的发现,对认识恐龙的演化及其牙齿与恐龙食性、生活环境的关系等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显微镜下的“长春龙”牙齿照片。吉林大学 供图
牙釉质层内波纹构造是在体型巨大的鸭嘴龙类群以外的恐龙牙齿中首次发现,指示了牙釉质层内波纹构造并不是白垩纪中后期进步鸟脚类板状齿系所独有的,进一步揭示了“长春龙”与后期进步鸟脚类在系统演化方面的联系。
鸭嘴龙牙齿与“长春龙”牙齿对比。陈施 摄影
陈军介绍,恐龙牙釉质波纹构造研究是以吉林大学的古生物研究专家为基础,引进了国外人才,形成了交叉学科的队伍,并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进行合作,将多伦多大学古生物古脊椎动物的实验室完整地复制到吉林大学。
“另外,吉林大学将于2018年年底完成恐龙演化交叉学科实验室的建设,届时吉林大学将拥有更多先进的仪器、设备以及高端人才。”陈军说。
近年来,吉林大学科研团队立足于对“长春龙”进行综合研究,从多角度出发探索“长春龙”生长节律、个体发育、群落组成、生态结构等特征,致力重建“娇小长春龙”这一重要的原始鸟脚类恐龙的古生态模型,来诠释相关类别恐龙的系统演化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