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打先锋 站排头 以思想大解放推动高质量发展 “进一门、走一网、盖一章、跑一次”——长春市二道区审批服务改革纪实
审批服务一条龙,实现“政府多用心,群众不闹心”
一门式集成,实现“进了一个门,能办所有事”
审批业务实现“不用来回跑,一次办成事”
编者按
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后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了以新发展理念为主要内容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
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新使命开启新征程。以数字吉林建设为引领,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开创吉林振兴发展新局面,夺取决胜全面小康、建设幸福美好吉林的新胜利,以优异成绩向改革开放40周年献礼!
长春市二道区,早已率先而为。
——牵住牛鼻子,改到更深处,这是一次全新的“二道探索”!
2014年5月,展开“一门式”改革,“一口受理、一窗通办、一门服务”模式在东北地区领跑;2016年8月,改革经验全市推广,“实体大厅+网上大厅+手机APP+自助终端”的“四位一体”模式率先形成;2017年11月,担负全省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试点,成立行政审批局,探索形成了一枚章审批,一张网集成,一次性办结,一条龙服务,一体化监督等“五个一”审批服务模式。实行该模式运行以来,全区原有的26个行政审批科室精简了78%,审批人员减少了88.3%;575个审批服务事项,“只跑一次”比例达95%以上,“一次不跑”比例近40%。企业、群众办事效率大大提高。
——朝着问题改,向着基层去,这是一次深刻的“二道实践”!
“党和政府的初心是什么?为人民服务。开弓没有回头箭,改革没有回头路,只能一往无前、一抓到底。”二道区委书记黄宪昱的一席话道出了二道人改革的决心与魄力。近年来,二道区作为吉林省相对集中许可权改革唯一试点城区,在领跑“一门式”改革的基础上,紧抓成立行政审批局的新机遇,突破体制制约,创新审批模式,全力打造长春市政务服务“一门式、一张网”综合改革升级版,区属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只跑一次”比例达95%以上,推动了行政审批、项目落地和经济发展大提速。这一系列“一”字,彰显了为民服务的初心。
——刀刃向内,服务向好,这是一次可推广可复制的“二道经验”!
成立审批局,把该“放”的坚决放开,该“简”的坚决精简,该“管”的真正管好,该“服”的服务到位。当前,二道区在开展“一门式”及“一门式、一张网”改革中所形成的坚实基础,通过整合资源、发挥优势、拓展特点、高标定位,打造政务改革升级版本,即完善的政务审批体制机制,加上完备的网络服务平台,形成了群众满意的政务服务体系。
打造政务改革升级版本,为企业“松了绑”、为群众“解了绊”、为市场“腾了位”,为廉政“强了身”,也为幸福美好二道建设“提了速”……今日二道,带着“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的责任担当,将“最多跑一次”改革向纵深推进,值得期待。
一门式集成,真正实现“进了一个门,能办所有事”
怎么能让百姓办事简单点,少跑腿?向繁锁的行政审批程序动刀!2014年5月,二道区在东北地区首创“一门式”政务改革。
二道区委书记黄宪昱告诉记者,“一门式”就是落实中央和省、市新一轮深化改革精神,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把区级行政审批权下放到街道社区,通过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实行“一站式”便民服务。简单说,就是居民走进一扇门能办百件事。
“以往百姓和企业办事,对‘四难’问题反映比较强烈:多门难进、多窗难跑、多时难等、多件难交,为一件小事到处跑、来回跑,费时费力。通过‘一门式’改革,对百姓来说,进来心别堵,中间办事快,告知简洁明快,使百姓第一时间清楚到哪办,怎么办,这些做到位了,百姓就会有切切实实的获得感。把矛盾化解在无形状态,让矛盾萌芽的机会也没有”……“一门式”改革,让幸福二道建设提了速。
近年来,二道区整合服务平台,以政府购买和升级改造两种方式,投入8000万元,按照服务半径车程10分钟、步行1刻钟的标准,规划建设了1个区级政务服务中心和8个街(镇)公共服务中心,方便群众就近办事。统合服务事项,全面理清各部门涉及政务咨询、审批、服务、认定、登记、出证的事项,列出《“一门式”承接事项清单》,明确办理依据、受理单位、基本流程、申请材料和办理时限,192个自然人事项和383个法人事项一并纳入政务(公共)服务中心“一个门”办理。从事涉审批服务事项的15个部门抽调10人进入行政审批局,按一岗多能、一人多专打造审批队伍;通过岗位调剂、公开招聘及购买服务相结合的方式,对169名综合窗口人员进行业务知识“全科”培训,达到“一处场所、一个机构、一支队伍、一种标准、一口受理、一窗办理”,做到了“事项全覆盖,程序全透明”。
一张网融合,真正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不跑腿”
居住在东盛街道的张大娘到万通社区办老年证,同时给刚出生的孙子办医保证。11分钟,办得利利索索。而原来得跑社区、街道和区机关,最少15天。两证同时到手,老人赞不绝口。看似简单的11分钟背后,却蕴藏着社保、民政、计生等多个部门间大量数据和流程的“跨领域”整合。
近年来,二道区以省、市开发的政务外网为基础,在平台优化上精准发力。整合网络,以“长春市政务服务平台审批系统”为基础,运用专线+VPN的办法,实施“全网通”工程;与省、市同步推进业务主管部门专线网络融合对接,达到各部门信息共享,逐步实现“统一入口、一网通办”。整合业务,对区属审批服务事项的申请材料、审批环节实施标准化打造,编制《办事指南》,按照统一制式进入审批系统,实现审批事项全覆盖。围绕“一次性告知模版化、审批流程扁平化、现场踏勘规范化、监督评价具体化”,对审批系统升级改造;独立行使审批权的垂直管理部门按审批职能和审批科室“两集中”、审批系统和审批人员“两到位”要求,统一进入区政务服务中心后台,实现审批局与各部门的无缝对接。整合职能,审批局统筹管理、指导全区“1+8”政务(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和运行,通过一张网统合受理和审批环节,使前台后台整体联动,做到了“织密一张网、下好一盘棋”。
一枚章审批,真正实现“不用找人办,谁来都一样”
以突破条块分割、体制制约为首要,在事权集中上出实举,迈实步,二道区实施“一门式”改革,推进由统一的政务服务平台受理业务办理,由政务服务中心设立的一个窗口盖章出证,企业和群众在阳光透明、公平公正的权力运行中乐享服务型政府带来的便利。
厘清权力清单,深入梳理区级权限内涉及发改、卫计、教育等15个部门的124项行政许可事项,制定《二道区保留行政审批事项通用目录》。建立事项目录及动态管理机制,因国家、省、市和区政府对行政审批事项的调整变更,及时增减目录事项,定期调整权力清单,对无法定依据的事项全部取消,对无现实需求的“零审批”事项,由上级主管部门按法定程序逐步取消。
明晰责权边界,对受理、审核、踏勘、批准“四定责”,明确一般事项、重大事项、实地踏勘或组织专家认证等全流程的组织、分工、协同、责任,划清责任边界,实现“审管分离”。强化职能归口,遵循“整批划转、过渡移交”原则,按《行政许可事项划转移交方案》,组织区属15个业务主管部门向行政审批局划转事项。
集中收缴、封存全区42枚审批章,用一枚“行政审批专用章”把住证照出口,做到了“事权大集中,全区无例外”。
一次性办结,真正实现“不用来回跑,一次办成事”
“非常满意,前天来递交了材料,材料在来之前就可以在网上查询需要带什么,来了之后把材料一交,什么也不用干就可以等结果了,省去了之前反复填写相关信息和来回补充材料的环节,今天直接来了就取结果了。之前这样一个业务需要多长时间根本说不准,更别提得跑几次了,最终还有可能因为各部门的相互推诿等而办不成,现在一个门里能办多件事,再不用满城跑了”,正在区政务服务中心办理企业更名的赵女士说。
近年来,二道区以解决“权力碎片化”问题为重点,在效率提升上创新招法,一律取消兜底性条款,取缔户外牌匾审批等于法无据的审批项、审批环节48个,减少申报材料237项。
对于必须设置的区域性、阶段性审批条件,由业务主管部门给出标准,最大限度降低行政审批自由裁量权。压缩审批时限,对于较为简单的即办件,通过给综合窗口充分授权和网上提速达到即来即办、立等可取;对于多部门联办、现场踏勘、专家评审等较为复杂的承诺件,总体时间按减少1/2确定承诺审批时限;利用人脸识别系统、人口基础信息库、法人信息库等进行大数据沉淀,同一主体申办不同事项只需提交一次要件;开设自助审批服务厅,相对简单服务事项可以自助办理,服务效率明显提高,做到了“环节大精简,审批大提速”。
一条龙服务,真正实现“政府多用心,群众不闹心”
在二道区政务服务中心,几名办事群众在自助办理区的电脑旁忙着在线申报、业务查询,大厅的工作人员正在为群众讲解如何操作自助终端机。“在这里办事群众可以查询到办事需要的材料,也可以自助进行业务办理,还可以享受到全免费的打印复印服务。”工作人员介绍说。来到查询机前,王女士查询“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信息变更”“《就业失业登记证》补办”等6个近期需要办理的事项,点击选项,一张张便条自动打印出来,办理条件、所需材料一目了然。“确实方便!以前办事不知道该带啥东西,这回都写得清清楚楚。”王女士连连称赞。
近年来,二道区以企业和群众办事需求为导向,在倾心服务上精雕细琢。一律实行“模板式”清单告知,将事项受理条件、申请材料、审批流程、收费标准、踏勘条件、法定依据、办事进度等审批要素,按照网络平台统一格式逐条规范,提供示范文本、下载表格、填写说明,借助网络平台和手机微信公众号一次告知。
努力实行“入户式”全单服务,依托社区网格,建立社区(村)便民服务网点,设立专机专人;开展PG+政务服务,发挥好网格员在服务网格内联络企业和群众的积极作用,利用移动自助设备和智慧平台,通过开展宣传咨询、需求调查、帮办代办,将服务触角向企业和家庭延伸,形成中心辐射街道,街道传递社区,社区指导网格的“3层加密4级联动”服务网;利用线上申报、快递送达等手段,实现群众办事“零跑动”。同时,全区建立“容缺后补”“无偿帮办”服务机制,做到了“服务精细化,办事不折腾”。
一体化监督,真正实现“审批无障碍,群众无痛点”
“比如,清馨苑是我们软环境建设的一个品牌,主要职能是监督。再好的政策,得有监督才能切实落地,让清馨苑入驻我们区级政务大厅,就相当于主动把监督部门请进来,主动往我们自己头上悬了一把刀,为什么要这样呢?就是以求我们能真正敞开大门接受监督,真正落实我们的一条龙服务”,二道区行政审批局局长王守民说。
以规则落地和群众满意为标尺,在实效保证上综合施策。创新制度机制,制定出台《行政审批工作模式建立及运行办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改革监管监察实施细则》,建立“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责任承诺制”等服务规范,做到于法有据、按章操作;运用实时评估系统,对涉及审批服务的部门和人员“一事一评”,并发挥审批局、督查室、软办、纪检部门的综合作用,建立现场抽查、网上评议、内部考评、社会监督相结合的立体监察体系,做到了“吐槽全接受,监督无禁区”。
改革是否有生命力,关键要看群众的体验感、获得感和满意度。二道区政务服务改革,主要成效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提高了审批效率。审批流程由“纵向串联式”优化为“横向并联式”,大幅减少了审批环节、办结时间。二是压缩了裁量空间。实施标准化服务,认流程不认面孔、认标准不认关系,减少了服务审批过程中的主观性、随意性和差异性,消除了“微权力”对办事结果的干扰。三是节约了行政成本。以往各部门延伸到街镇、社区窗口平均为6—7个,最多达15个,整合后窗口数减少了65%;原来每个街镇需要政务人员80-100人,现在只需20-25人,减少了近75%。行政审批局成立后,全区从事行政审批的科室将由原来的26个减少到3个,工作人员由70人减至15人,科室精简了78%,审批人员减少了88.3%,行政运行成本大大降低。四是发挥了制衡作用。通过构建“审批、监管”信息双向互通、结果互认的“闭环式”联动模式,形成了“审管分离”格局,消除了“以审代管”弊病。五是优化了营商环境。突出项目前期提速、审批提速、配套提档等关键环节,争取项目审批权限尽快逐步下放,努力实现每个审批环节只跑一次。截至目前,通过政务服务“一门式、一张网”系统可受理行政审批及公共服务事项1063项,改革工作开展以来共计服务群众39余万人次。
撰稿 王焕照 盖卓威 孙铭蔚 薛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