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盯牢水环境质量改善和饮用水安全 我市水污染治理“管治保”一体同步推进
长春日报11月19日讯(记者 杨洪伦 通讯员 李春晖):18日,记者从长春市水污染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2017年,全市9个国、省考核断面中,水质为优良等级的断面比例为44.4%,较2016年提高了11.1%。地级以上水源地水质稳定达标,地下水8处点位符合考核要求。
今年前8个月与2016年同期相比,伊通河出城断面的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指标改善比例分别达到41.5%和64.5%,水质不断向好……
近年来,长春市委、市政府把水环境质量改善和保障饮用水安全,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重大民生工程来抓,全面落实水污染治理“管、治、保”责任,严格考核问责,实施标本兼治,全力打好打赢碧水保卫战。
全面落实水环境质量改善政治责任。长春市先后印发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清洁水体行动计划”“河长制”等工作实施方案,市政府与各地、各有关部门签订了《水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全市255条河流、6个湖泊全部落实河长制,设立各级河长2325名。3年来,仅伊通河综合治理项目就已完成投资217亿元,全市直接用于水环境治理的工程性投资达60余亿元。
开展以伊通河流域综合治理为龙头的河流流域水污染治理。从2016年开始,长春市实施了新一轮伊通河综合整治,伊通河流域累计完成截污纳管120公里,治理吐口122个,截流污水13.32万吨,14座调蓄池主体已完工。与2016年同期相比,2018年1月至9月,伊通河杨家崴子断面(出城)COD和氨氮指标改善比例分别为48%和70%,伊通河靠山大桥断面(出境)COD和氨氮指标改善比例分别为11%和16%。同时,长春市也开展了饮马河流域水污染治理,组建了饮马河河长办公室,遵循“统筹协调、分段治理、属地负责”的原则,完善各行政区水质考核断面,明确水质目标,逐月考核通报。编制了水体达标总体实施方案,全流域、上下游、左右岸,合力攻坚、综合整治。目前,饮马河水污染治理初步方案确定的33项重点工程,有7项已经完成。修订后的119个项目清单,正在按计划分批实施。饮马河靠山南楼断面COD指标改善比例为29%。
不断提升城市污水处理能力。目前,全市20个省级及以上开发区,已有17个完成集中污水处理设施建设;19座城镇污水处理厂中,17座已实现一级A达标排放。全市75处黑臭水体中,已有72处基本消除黑臭,剩余3处已完成控源截污工程,年底完成清淤后将告别黑臭。
围绕石头口门、新立城两大水源地保护,长春市开展了一级保护区内农田休耕,生态移民、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治理等水源地保护工程,在保护区加装防护围栏,即将实现全封闭规范性管理。目前,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内违法违规建设项目已全部清理。二级保护区内采石、采砂企业全部关停,逐步开展生态恢复。石头口门、新立城水库水源地一级保护区内1200公顷土地基本实现休耕。水源地水质在线检测系统、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已投入使用。一、二级保护区设立界桩1700个、界碑240个、警示牌220个。开展畜禽养殖污染综合整治,全市禁养区内1640家养殖场已全部关闭或搬迁。全市累计清理河道生活垃圾、柴草垛、旱厕、废弃物等7174处,清理涉河垃圾12.56万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