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东黑土

长春 江城 四平 辽源 通化 白城 白山 松原 延边 长白山保护开发区

热线:0431-81126178
邮箱:jilin@cri.cn

四平市梨树县:大棚里的“聚宝盆”

2018-10-26 14:17:55  |  来源:中国吉林网  |  编辑:田东艳   |  责编:刘征宇

原题:吉林县域百变样本⑨梨树:大棚里的“聚宝盆”

四平市梨树县:大棚里的“聚宝盆”

  中国吉林网10月3日讯(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记者 王小野文/摄):62岁的刘连忠,家住梨树县喇嘛甸镇王家园子村,是村里的“老会计”。

  他每天的生活,就是围着自家两栋蔬菜大棚转,刷着“朋友圈”,卖菜!

  现在,他家的茄子开始出货啦!

  8月12日,就有菜贩子看到朋友圈里的信息,顶着大雨来他家的大棚拉走了400斤茄子。

四平市梨树县:大棚里的“聚宝盆”

  就在他的大棚里,伴着雨打大棚的噼里啪啦声,刘连忠与中国吉林网、吉刻APP记者讲起了他的大棚。

  他种植大棚算晚的,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

  “刚包产到户时,我们村就有搞大棚的。”刘连忠说,当时,大棚是新鲜物,建一个就要一两万元,铺的底子比较大,不敢整啊。

  “那个时候,一家一年的纯收入也就几千块钱,建大棚那是要掏家底的。”有了这个计较,刘连忠就这样看着别人干,他还种着大苞米。

  到了上个世纪90年代初,他坐不住了。

四平市梨树县:大棚里的“聚宝盆”

  “到了旺季,看人家天天卖菜,那真是天天数钱。”刘连忠咬了咬牙,拿出家里的存折,建了大棚。

  那个大棚,花了他2万多元。

  “说实话,就是看人家挣到钱了,眼红了。轮到自己干了,心是一直悬着的。”刘连忠说,毕竟不是小钱,用农村话讲“那得多少苞米能堆出这2万多块啊!”

  当时,种的是九月青豆角。

  他天天盘算着:这得卖多少豆角能回本?

  这个账,没用他算多长时间,结果就出来了。他的豆角摘了三轮,就卖了七八千块钱。

  当年,投入的本钱就回来了。

  他算了笔账:同样的土地,种大棚的效益是种大苞米的15倍。

四平市梨树县:大棚里的“聚宝盆”

  得干大棚!

  他的大棚,也由一栋变成了两栋。

  由于家里人少,他家始终是这两栋大棚,没有扩大。

  一直干到2015年,上了岁数,身子骨也熬不住大棚的辛苦,在儿女的劝说下,刘连忠“退休”了。

  他把大棚转给了妻弟。

  这样的退休生活,在一次外出考察后结束了,刘连忠再一次出山。

  2016年,村里组织了一次到辽宁考察棚膜经济。在辽宁,他们见识到了一种“土堆式”温室大棚技术。

  与传统大棚相比,它并不是完全棚膜覆盖,而是将一面变成土墙;在地面上,布有一套灌溉系统;在大棚顶端的通风口,可智能调节。

  它最大的优势,就是能产越冬蔬菜。

  咱们能不能干?

  村里很多人持怀疑态度。

  这一次,刘连忠没迟疑,吃了“螃蟹”,贷款5万元,建了一栋“土堆式”温室大棚。2016年7月份,他的这栋大棚建成投产了,总投入16万元。

  “政府很支持,我们的大棚都有政策补贴,每亩地是补2.5万元。”刘连忠说,他的这栋棚补了6万多元,自己也就投入10万多元。

  他粗略算了一下,到现在,他的这个大棚成本已经回来了。

四平市梨树县:大棚里的“聚宝盆”

  今年7月份,他在这栋“土堆式”温室大棚里种了4100多株茄子。这次,刘连忠再一次吃了“螃蟹”。

  这茄子是从外地引进来的,通过技术栽培、嫁接,产收期非常长,能摘到明年7月中旬。

  “我现在做全程监测。”刘连忠说,到明年7月中旬,就能知道这一棚的茄子产量多少,收益多少。

  如果可行,那就要在村子里推广的。

  这一棚预计能产多少?

  “我预计最低能产10万斤。”刘连忠说,他的这个茄子刚上市时,卖0.5元/斤;到现在,达到1元/斤;价格还在逐步的往上涨,天气冷后,尤其进入11月份以后,能达到2元/斤,就按1元来算,也能收入10万元。

四平市梨树县:大棚里的“聚宝盆”

  市场咋样?

  “坐在家里,发个‘朋友圈’,就等着菜贩子上门了,不愁卖。”刘连忠晃了晃手里的手机。

  翻开他的手机,都是他拍的蔬菜照片和小视频;微信里,更多的是他与菜贩子们的交流。他的茄子销往省内外,省内有长春、吉林、辽源等地;省外主要集中在黑龙江省的牡丹江、大庆等地。

  “小轿车,在我们村里就是个平常物。”刘连忠自豪地说,这都是大棚带来的,只要肯干,都能富起来。

  棚膜经济,已成为梨树农民增收的“聚宝盆”。据统计,梨树棚室瓜菜播种面积达到8万多亩,产值12亿元,主要销往长春、哈尔滨、大庆、北京、上海等地。

  “小豆角卖出猪肉价”“反季生产冬季果菜”“南寿光北梨树,瓜菜生产之都”正在梨树大地奏响富民曲。

  记者手记:梨树棚膜经济的“小目标”

  在梨树的三天采访,中国吉林网、吉刻APP记者听到了很多通过大棚致富的故事。

  可以说,梨树的棚膜经济,始于农民的自发行为,是对富裕生活的追求。

  用刘连忠的话说,一包产到户,村里就有人搞起了大棚。改革开放吹响了梨树人通过大棚致富的号角。

  那个时候的大棚很简易,柞木杆做立柱,竹条子做支架,扣上塑料布,起早贪黑忙碌其内。蔬菜上市了,赶着车,拉着菜,蹲市场或走街串户的叫卖,很是辛苦。

  “天天数钱!”这就是大棚对种大苞米最为有力的冲击。

四平市梨树县:大棚里的“聚宝盆”

  白色的大棚,在梨树很多村屯扎根而起。

  站在梨树县高家村四楼观景台上,你能感受到“白色海洋,绿色银行”这八个字所带来的震撼。

  以高家村为例,全村的大棚主要分布在两条沿线:一是梨喇沿线,二是梨郑沿线(至四棵树),其余都分布在屯里。

  不仅如此,在高家村的辐射带动下,梨树县周边多个乡(镇)陆续发展起了棚膜经济,现已形成了以高家村为核心的超大型棚膜核心区,在全省首屈一指。

  高家村甚至在2011年还成立了人力资源市场。用工需求最忙时节,每天到高家村的务工人员多达1200人次,全年务工人员可达11万人次,务工收入高达1100万元。

  这,还只是棚膜经济在梨树发展的一个缩影。

  对于棚膜经济,梨树有个小目标:“南有寿光,北有梨树”。目前,正积极筹建梨树蔬菜交易批发市场和农产品物流中心,逐步使梨树成为东北最大的蔬菜交易集散地。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3、“国际在线”网站一切自有信息产品的版权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并出示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信息产品。
  • 4、对谎称“国际在线”网站代理,销售“国际在线”网站自有信息产品或未经授权使用“国际在线“网站信息产品,侵犯本网站相关合法权益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委托律师,采取包括法律诉讼在内的必要措施,维护“国际在线”网站的合法权益。
  • 5、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