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东黑土

长春 江城 四平 辽源 通化 白城 白山 松原 延边 长白山保护开发区

热线:0431-81126178
邮箱:jilin@cri.cn

白山市创新创业典型走笔

2018-10-12 09:29:32  |  来源:吉林日报  |  编辑:田东艳   |  责编:刘征宇

  原题:百花争艳俏枝头——白山市创新创业典型走笔

  白山市创新创业典型走笔

  浑江四方山红叶谷

        白山市创新创业典型走笔

  以省级创业先锋徐建友为董事长的白山市林源春生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依托长白山野生资源,集北五味子、刺五加、蓝莓、山野菜等良种繁育、种植、加工、贸易、连锁加盟经营及相关技术服务、科研开发为一体的吉林省农业产业化先进龙头企业。目前,公司产品12大系列158个品种,畅销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

         白山市创新创业典型走笔

     白山市众科玫瑰种植园鲜花飘香。

          白山市创新创业典型走笔

  白山市亨泰玻璃制品有限公司在董事长魏金生的带领下,12年来,企业由弱到强,现日产15万只玻璃瓶,吸纳当地就业100余人。

            白山市创新创业典型走笔

  位于临江市苇沙河镇错草村的天湖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返乡创业大学生魏树波理事长的带领下打拼16年,形成创业基地占地面积2920公顷,红松果林1200亩、林下参500亩、五味子100亩,长白山森林黑猪500余头,笨鸡2000多只,黄牛20余头,年净利润200多万元的产业规模,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吉林日报记者 王春宝 张俊增 洪铭潞

  写在前面

  9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强调,以培育壮大新动能为重点,激发创新驱动内生动力。要依靠创新把实体经济做实、做强、做优,坚持凤凰涅槃、腾笼换鸟,积极扶持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尽快形成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产业发展格局。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强调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农民工多渠道就业创业。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经济发展活力之源,是当前推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白山转型升级之道。

  创业成就梦想,创新引领未来。近一段时间来,白山市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作为适应经济新常态、培育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抓手,被列为全市“十大工程(战役)”之一,大力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的体制机制环境,全市上下齐心协力,不断开办新企业、开发新品、开拓新领域,培育新兴产业,点燃广大创业者的激情,呈现出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喜人景象。

  创业落地,创新添力。白山这座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城市,“双创”随着时代的脚步铿锵前行。环保无污染的新型材料、100%被人体吸收的人参肽……新时代,创新创业的“萌芽”连轴转动,在白山这块“双创”热土上,在阳光雨露的温润下,更多创新创业的种子在此落地生根、盛放如花。

  连日来,记者深入白山城乡,实地走近了20余位创新创业典型人物,踏访“双创”成果,聆听“双创”故事。

  “头雁”引领 铺就致富路

  金秋时节,走进临江市六道沟镇夹皮沟村。山岗下,千余架金黄的烟叶吊挂在一排一排架子上,淡淡的烟草芳香弥漫山间。

  “今年黄烟大丰收,再有1个月,这批烟叶就晒好了,肯定会卖个好价钱。”致富领路人、52岁的村支书周宗霖边说边把手里“排队站好”的烟叶凑得更紧更密。

  当记者问到:“夹皮沟村咋与黄烟结的缘?”

  “我是土生土长的夹皮沟人,上世纪80年代初走出了夹皮沟,去外地闯荡了20几年,最后还是想回到老家,为百姓乡亲做点儿实事。”周宗霖打开了话匣子。

  “2010年,我回到了村里并担任了村委会主任一职,就是想着带领乡亲们发展产业致富,因为夹皮沟有近百年种植黄烟的历史,形成了很多独具香型特色的黄烟产品,最终选择发展扩大传统黄烟产业。”

  项目选好,说干就干。在他的带领下,8年时间里夹皮沟村黄烟种植由原来的150亩,发展到现在2200亩,从业人员达1000多人。

  为进一步拓宽村民增收渠道,2010年他开始创建夹皮沟村黄烟栽培农民合作社和黄烟协会,把全村380户村民吸纳为社员,并带动贫困户18户43人脱贫,通过网络等多渠道的销售摸式,产品销往全国。

  截至目前,夹皮沟黄烟产业产值达2000多万元,人均收入达2万多元,18户贫困户提前脱贫,带动全村1000多人就业。如今的夹皮沟村,在周宗霖的带领下,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返乡创业,带民致富。夹皮沟村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大阳岔村也紧跟时代步伐,而他们的主打产业却是“仙草”——灵芝。

  来到江源区大阳岔镇大阳岔村,一栋栋灵芝大棚如颗颗珍珠洒落于此,大阳岔村党支部书记江雪生正忙碌地指挥着村民热火朝天地劳作着。

  谈起自己的创业致富路,江雪生坦言:是村民们的信任,让他挑起了带头致富的重担。“2010年、2016年,村委会两次换届选举,村民们都投了我的票,我不能辜负大家对咱的信任,必须想方设法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

  要致富,上项目。经过多次考察,他发现灵芝种植是一个好项目,有了发展方向,江雪生并没有立即着手去做,而是带领村干部、村民代表及老党员多次前往抚松、珲春等地参观学习。通过反复考察,江雪生不仅学会了种植灵芝的方法,更掌握了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

  有了这些保障,江雪生满怀信心地组织村民开始了灵芝种植。2017年,投入资金80万元,建成20栋大棚,当年收获灵芝袍子粉1.5吨,灵芝4吨,销售收入达30余万元,还带动贫困户10户15人,每人增收1500元。

  今年8月末,江雪生又新建了2栋新大棚,据估算,今年预计出产灵芝5吨,灵芝孢子粉2吨,总体收入将超过去年。

  群雁高飞头雁领,一花先放众花随。带动村民创业致富,特色种植外联市场内接地气,乡村振兴动力强劲。

  内外兼修 激发内生力

  产业要发展,创新是关键。在白山大地有这样一些民营企业——依托地域资源优势,通过持续创新研发,产品叫响市场。

  走进白山市东北亚新型建筑材料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实木复合地板生产线、纸面石膏板生产线、光触媒硅藻泥板生产线……多条设备都在满负荷运转。

  “你看,这个光触媒硅藻泥轻质高强板是我们公司自主研发的专利新产品,具有清除甲醛、呼吸调湿、寿命超长、隔热阻燃等优点,其生产工艺技术在全国同行业里都是处于领先地位。”东北亚新型建筑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潘长发自豪地向记者介绍。

  眼下,白山市东北亚新型建筑材料有限公司正积极研发创新型材料:预计年产硅藻母粒100万吨,30万吨的钾钙镁硅肥项目正在研发生产。总经理潘长发还介绍,2个项目成功投产后,预计产值将达60多亿元。

  利用地域特色资源,创新发展绿色建材、创建绿色建材企业,潘长发带领他的团队,立志为白山绿色转型发展贡献力量。

  唯有创新,才是企业发展的“华山一条路”,这在国药肽谷成为明证。

  在抚松县工业园区内,国药肽谷有限公司名扬中外,这是一家专业致力于胶原蛋白肽、植物肽为原料、功能食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于一体化的大型高新技术企业。

  “我们公司生产的人参肽定位为‘功能性食品’,是全国唯一拥有SC认证的人参肽原料供应商,是世界肽科技的旗舰型企业。”公司总经理石丰骄傲地说。

  今年9月10日,国药肽谷有限公司受邀参加2018第五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医学峰会,并荣获“杰出贡献奖”。

  “你看,8月7日国家兴奋剂检测研究中心刚下来的检测报告,检测的200多项结果都是合格的,也就是说国家运动员都可以食用,安全性问题可以让消费者百分百放心。”

  现在,他们的技术可达1000道尔顿以下,人体可以100%吸收小分子肽。人参肽系列产品可以有效提高人体免疫力、缓解慢性咽炎等。

  “中国人参看吉林,吉林人参看白山。”可以100%为人体吸收的人参肽、拥有12项全球领先的肽相关专利,石丰率领他的国药肽谷团队已经走出人参产业原料生产及粗加工的尴尬境地,向着人参产业精深加工迈出坚实脚步。

  百花齐放 唱响“创”字诀

  白山市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貌特征,农业大面积发展受此瓶颈制约,勤劳的白山人在农业转型创业历程中,瞄准了特色种植业和养殖业。

  来到浑江区六道江镇白山市众科玫瑰种植专业合作社,在100亩的玫瑰花园内,程少军正与合作社员工们忙着采摘玫瑰花,待剪枝、包装后发往白山和通化两地的鲜花市场。

  今年,是程少军创业的第5个年头,2013年,程少军不顾父母的不解和反对,在六道江镇东村承包8栋温室大棚,创立了白山市众科玫瑰种植专业合作社,不幸的是,他的创业激情刚刚开始就被一场病虫害浇凉了心。

  “创业初期由于不会选花苗,技术也不熟练,又遭遇了病虫害。当时,很多花苗都病死了,产量很低,不仅没赚到钱,还赔了不少,这也正是家人所担心的。”创业初期的失利,并没有打倒程少军,用他的话说“选定的路,再难也要走下去”。

  2014年,程少军背起行囊,远赴昆明学习玫瑰花种植技术。因为掌握了专业技能,一年后,程少军的玫瑰种植切花已经形成规模,他自己也根据东北特有的气候和土壤,研究出一套适应本地的玫瑰切花简易棚膜越冬技艺。

  通过几年的发展壮大,目前,合作社玫瑰种植面积已达106亩,年产玫瑰切花600万枝至700万枝,玫瑰品种也从最初的3种扩展到现在的21种,产品销往北京、大连、长春等地,每年仅玫瑰花一项就可实现产值180多万元,同时还带动贫困户、残疾人等种植户40多户致富。

  眼下,程少军正设想着把合作社打造成以种植为依托,集花卉规模化生产、观光旅游、采摘、会展博览等相关产业于一体的多功能、复合型、创新型产业综合体,在进行农业生产经营的同时展示农业文化和新农村形象。

  植得花香四溢,自有蜂蝶艳舞。

  走进群山环抱的长白县新房子镇老人沟村,虽至仲秋,仍见青山苍翠,百花绽放,成千上万只蜜蜂飞舞,忙着采花酿蜜。

  创业致富女强人于丽梅有着15年的养蜂经历,从创业之初的10群意蜂发展到如今的100多箱,她把“甜蜜事业”做得红红火火,也成了远近闻名的养蜂能人。

  “刚开始养蜂只是想有一个营生,干到今天养蜂对于我来说,已经不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一个爱好。”于丽梅告诉记者,她养蜂的秘诀就是“人不离蜂,蜂不离花”,目前于丽梅养殖意蜂100余箱,年产蜜能达6000多斤,收入达10万余元。

  于丽梅说,养蜂15年,虽然蜂产品很有市场,但常常是买家找不到卖家,而卖家又找不到买家。一家一户的散养模式,已跟不上市场的需求,蜂产品只能销在本地,外地的客户找不到养蜂人。于是,于丽梅就有了和大家一起干的想法。

  2009年春,在镇政府的支持下,长绿养蜂合作社成立了,于丽梅与社员们积极探索养蜂技术,采取“合作社+散养户”的模式,统一生产,统一销售,发展社员50多户,养蜂3000多箱,在养蜂行业开辟了自己的“甜蜜”事业。

  谈到未来,于丽梅又有了一个新的目标——建立养蜂基地,将养蜂散户集中起来,统一管理,形成品牌,带动新房子镇的养蜂业再上一个新台阶。

  “双创”之花群争艳,万紫千红满庭芳。

  德艺双馨,琴瑟和鸣的刘雪佳、王禹霖夫妇,以对文化艺术事业的追求和对孩子的爱心,在靖宇县创办佳霖艺校,在当地享有很高的声誉;

  身残志坚,即使失去十指,依然能在松花石上雕刻出精美图案的浑江区文财木石雕刻厂厂长乔文财,用刻刀书写着人生的梦想;

  开发朝鲜族特色,打造民俗旅游,长白县圣山阿里郎旅游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丽善,用匠心打造“圣山阿里郎”品牌,用恒心传承朝鲜族文化永流长;

  ……

  一个个创新创业传奇故事,在白山这块“双创”热土上精彩呈现。

  创业氛围朝气蓬勃,创新发展蔚然成风,白山市的创新创业工作在新时代新征程上阔步前行。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3、“国际在线”网站一切自有信息产品的版权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并出示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信息产品。
  • 4、对谎称“国际在线”网站代理,销售“国际在线”网站自有信息产品或未经授权使用“国际在线“网站信息产品,侵犯本网站相关合法权益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委托律师,采取包括法律诉讼在内的必要措施,维护“国际在线”网站的合法权益。
  • 5、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