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文化无国界 友谊在邻邦——“感知中国”—中国吉林省文化旅游周活动综述
吉林日报10月5日讯(记者张丹):中、俄、蒙三国地理相邻、文化相通,尤其是我省,与俄罗斯、蒙古国有着深厚的文化基础和广阔的交流空间。9月18日至25日,由国务院新闻办、吉林省人民政府主办,省政府新闻办、省文化厅、省外事办、省旅发委等承办的“感知中国”—中国吉林省文化旅游周活动在俄罗斯和蒙古国精彩演绎。
此次活动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增加了更多角度、更深层次、更具特色的内容,采取了更加多样的形式,在对外讲述中国故事、展示吉林时代形象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一时间,吉林文化风靡俄蒙。
高层对接 媒体交流
此次“感知中国”—中国吉林省文化旅游周得到了俄罗斯和蒙古国的高度重视,政府高层积极参与。中国驻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总领事闫文斌、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副州长米热诺夫、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国际合作厅厅长斯塔里奇科夫和中国驻蒙古国大使馆临时代办杨庆东、中国驻蒙古国大使馆文化参赞兼乌兰巴托中国文化中心主任李薇、蒙古国副总理文化顾问达木丁苏荣、蒙古国中央省副省长蒙赫巴特尔及当地政府部门负责人出席活动,当地民众也是踊跃参加,使活动真正融入到当地的主流社会,充分实现了以文化旅游交流增进了解和友谊的美好初衷。
9月19日,中俄媒体高层论坛暨中俄媒体联合跨境采访启动仪式在俄罗斯远东联邦大学举行,论坛的主题是“创新媒体合作共建共享未来”,来自中俄两国的18家媒体负责人以及新闻业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了国家间媒体合作的新形势新环境、新方向新目标、新途径新方法和新机制新平台。论坛上还签订了推动成立中俄地方媒体联盟意向书,形成中俄地方媒体合作的长效机制,推动两地媒体未来在更多领域进行更多形式的交流与合作。
艺术表达 非遗传承
大型民族交响乐《福吉天长》是我省民族音乐的经典之作,也是此次“感知中国”中国吉林省文化旅游周活动的重头戏。它将中国民族音乐与西洋音乐充分融合,表现出吉林人民豪迈豁达、率真乐观、开朗包容的性格,抒发了祝福祖国福吉天长的美好心愿。俄罗斯观众叶卡捷琳娜兴奋地说:“在现场看演出感觉截然不同,更真实,更震撼!艺术可以升华心灵,中俄人民虽然肤色不同,但对待艺术的热爱之情是相同的,增进彼此的艺术往来会更好地促进艺术的融合。”
民间艺术表演、诗歌朗诵会、艺术家联谊演出、旅游摄影作品展、电影展映、吉版图书展赠等各具特色的活动相继展开,为俄蒙人民献上了一道道精美的文化盛宴。我省书画家原贵海、剪纸传承人闫雪玲、鱼皮画传承人徐毳、布艺画传承人齐晓秋和布贴画传承人张玉新的现场创作表演更是引人关注。一幅幅墨韵生动、线条优美的书法作品,一件件刻画细腻、真实形象的剪纸、布贴,转瞬间就呈现在眼前,让大家惊叹不已、赞不绝口。经过徐毳的设计、刀刻,鳙鱼皮和鲤鱼皮变成了《查干湖冬捕》《冰湖腾鱼》《草原琴韵》等一幅幅美丽动人的图腾画、栩栩如生的人物画、风光旖旎的山水画。蒙古国女孩艾敏用一口流利的汉语告诉记者:“我已经学习汉语8年了,非常喜欢鱼皮画,难以想像是鱼皮做成的。”
深度融合 务实合作
此次“感知中国”—中国吉林省文化旅游周还增加了走访慰问活动,与当地百姓深度接触,开启了交流新篇章。9月23日,代表团一行走进蒙古国首都爱护中心和蒙古国民族敬老院。首都爱护中心共有150余个孩子,是蒙古国最大的爱护中心。孩子们在音乐和体育方面都很有才华,为大家表演了马头琴合奏和草原舞蹈等精彩节目。民族敬老院是蒙古国唯一的国家级敬老院,现有老人140余人。由于敬老院坐落在草原深处,没有平坦的柏油马路,代表团进入敬老院时已是傍晚时分,老人刚刚吃过晚餐,艺术家们就在餐厅里献上他们的节目。没有椅子就站着,没有伴奏就轻唱,当《乌兰巴托之夜》唱响时,熟悉的声音,优美的旋律,让老人们情不自禁地轻声哼唱,大家一起打着拍子,那一时刻,中蒙人民在音乐中心灵相通、情感共鸣。
9月18日,“好邻如亲·精彩吉林”俄罗斯远东旅游推介会在符拉迪沃斯托克举办,两地旅游企业宣读了交流合作倡议书,本着资源共享、品牌共塑、优势互补的原则,建设旅游绿色通道,使两地互为旅游客源地、互为旅游目的地。9月23日,吉蒙航空旅游合作交流会在乌兰巴托中国文化中心召开,我省旅游代表团成员和蒙古国旅游界代表进行了务实对接,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就航线开通和旅游线路问题达成一系列共识。双方代表一致认为,中蒙航线的开通将大大促进两国旅游的发展,同时推进两国各领域的友好交流与务实合作。
文化是高山,厚重深远;文化是大海,海纳百川;文化是美酒,历久弥香……“感知中国”—中国吉林省文化旅游周活动历经八载的历练沉淀,始终不忘初心、精益求精,一心一意讲好吉林故事,传递中国声音,不断书写吉林文化立足东北亚、走向全世界的华彩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