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吉林网8月16日讯(中国吉林网 吉刻APP记者 栾喜良 摄影 李煦 罗浩):修一条公路,带动一片产业,富裕一方百姓。
“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这是吉林省践行乡村振兴战略的奋进脚步,同样也是又一个“走心”工程。
农村公路是公路交通的“毛细血管”,是基层群众交通运输获得感最直接的来源之一。一条条公路串起了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也成为支撑乡村振兴的坚强基石。
近年来,“四好农村路”建设在吉林省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一条条农村公路,正让吉林的农村更强、农民更富、乡村更美。
乡村筑坦途,拓宽幸福路。
“出门就是柏油马路,处处是风景,鲜花绿植路灯都跟城里一样,别提大家多高兴了。”16日,在梅河口市曙光镇曙光村,几个村民你一言我一语地说着眼前的路,幸福的笑容洋溢在脸上。
事实上,村民所描述的一切,指的就是村里的“四好农村路”建设。
幅员12平方公里,辖4个自然屯的曙光村,近年来不断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累计投入资金 2000 余万元,修建户户通水泥路 8.1公里,仿古围墙5000 延长米,浆砌石边沟 10000 余延长米,硬化老镇区商铺门前甬道 5000 平方米,铺设沥青路面 40000 余平方米,硬化农户庭院 20000 余平方米,安装路灯100盏。
“要想富,先修路。”这句话,在广大农村地区依然应验。
中国吉林网、吉刻APP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农村公路越修越好,村民的致富路也越走越宽。曙光村积极探索发展村集体经济收入新途径,在抓好特色水稻种植主导产业的基础上,由村党支部牵头,采取 “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成立春之源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入户农户 42 户。
值得一提的是依托良好的区位交通优势,曙光村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引进域外企业投资建厂,全村共落户生产加工型企业 20 户(其中:大中型企业 14 户、规模以上企业 6 户),镇党委将企业税收分成 5%返还给村集体,每年可增加集体收入20万元左右。
沥青路面宽阔平整,交通标识醒目明了……梅河口市曙光镇曙光村这条路,其实只是吉林大地上“四好农村路”建设的一个缩影。
下面这组数据统计,就能说明问题。
据统计,到2017年底,吉林省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87748公里,其中县、乡、村级公路分别达到10686公里、28228公里、48834公里。自然屯通硬化路率达到76.2%,贫困地区达到78.5%;所有乡、建制村100%通客运班车,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网络建设取得一定成效;柳河县、东辽县获评首批“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磐石、德惠、东辽、柳河、通化县、梅河口、临江、洮南、大安、双阳、九台等县(市)被选为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铺下的是路,通达的是富。
“四好农村路”建设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活力,也为农民增收贡献了力量。根据统计,全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1412.11亿元,跃升至2017年的1482.12亿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的8598元,增长至2017年的12950元;依托便捷的公路网络,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5700个,超亿元企业发展到280户,现代农业发展呈现蓬勃生机。
路有了,还得管好。
农村公路发展,不能满足于有了路就行。建好的路有人管理,这样才能充分实现其功能。
中国吉林网、吉刻APP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县道县管、乡村道乡村管”,这是我省20余年农村公路管理体制改革的成果,也是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截至目前,我省714个乡(镇)逐步建立由主管交通的乡(镇)领导任站长的农村公路管理站,落实专职管理技术人员,农村公路有人管养的局面已经初步形成。
理顺机制织就农村路网,激活山水扮靓美丽乡村。
“下一步将着力构建责任清晰的组织保障体系、稳定可靠的资金保障体系、因地制宜的技术保障体系以及政府督导的考评体系。” 吉林省交通运输厅副厅长丁海发在接受中国吉林网、吉刻APP记者采访时表示,这将确保通乡、通村“四好农村路”旧路改造任务,确保自然屯到2020年80%通硬化路。
具体来说,从建设方面,要突出高标准建设,确保建设一条达标一条。从管理方面,要突出政策落地,体制机制落地,确保路路有人管,突出构建“路长制”,建立健全县乡村公路管理体制。从养护方面要突出路面整洁、路况优良,路容绿美,确保每条公路都能及时养护。从运营方面,要突出服务,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脱贫攻坚、农业农村现代化,确保公路运输在效益上有重大的突破。充分体现公路运输、客运运输和货运运输融合,突出体现城市与乡村融合。
一条路承载希望。
一条路富一方人。
一条路通向未来。
吉林省“四好农村路”建设,铺就百姓幸福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