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东黑土

长春 江城 四平 辽源 通化 白城 白山 松原 延边 长白山保护开发区

热线:0431-81126178
邮箱:jilin@cri.cn

吉林高校11位教师入选教育部2017年“长江学者奖励计划”

2018-05-30 16:36:03  |  来源:中国吉林网  |  编辑:田东艳   |  责编:刘征宇

  中国吉林网5月30日讯(吉网 吉刻APP 记者 刘晓宇):喜讯、喜讯……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2017年度“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入选名单,吉林大学有7位教师入选2017年度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东北师范大学有4位教师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一起来认识一下吧!

  吉林大学共有7位教师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

  吉林大学共有7人入选2017年度“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入选名单,他们分别是:

  法学院房绍坤、通信工程学院孙晓颖、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王慧远3人入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名单;

  汽车仿真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Junmin Wang、化学学院史晓东、物理学院王旭东3人入选 “长江学者讲座教授”名单;

  哲学社会学院白刚入选“长江学者青年学者”名单。

  据了解,“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是教育部于1998年设立的专项高层次人才计划,有效地培养了一批高层次人才在高校从事科研、教学工作,同时也吸引了一批学术上卓有建树的海外优秀学者回国工作或为国服务。

  该奖励计划自设立以来,吉林大学共有70人入选。

  东北师范大学4位教师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

  东北师范大学共有4位教师人入选2017年度“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入选名单,他们分别是:

  教育学部教授于伟、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梁茂信、化学学院教授张前入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美国理海大学教授Zicheng Yu入选“长江学者讲座教授”。

  据悉,全国共有80所高校的148位教授入选2017年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项目,东北师范大学获批人数在全国高校中并列第五位。

  近年来,学校大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努力发掘海外人才,着力培育本土学者,打造引育并举的人才发展良好氛围。为做好2017年度“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推荐工作,学校做到多措并举、全程跟踪、深耕细研,助力人才脱颖而出。

  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是国家重大人才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等共同构成国家高层次人才培养支持体系。

  截至目前,东北师范大学“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入选人数增至20人,其中特聘教授10人,讲座教授5人,青年学者5人。

  【专家简介】

吉林高校11位教师入选教育部2017年“长江学者奖励计划”

  于伟,男,1963年2月生,2005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获博士学位。国家教材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哲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吉林省“长白山学者”特聘教授,学校首批“仿吾计划”青年学者,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于伟教授在《教育研究》等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在五南图书出版公司、教育科学出版社等出版著作十余部,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等多项奖励。

吉林高校11位教师入选教育部2017年“长江学者奖励计划”

  梁茂信,男,1959年10月生,1994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历史系,获博士学位。学校首批“仿吾计划”特聘教授,历史文化学院美国研究所所长,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梁茂信教授长期致力于美国史研究,曾在《历史研究》《世界历史》等高水平期刊发表论文五十余篇,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商务印书馆、人民出版社等出版著作近十部,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等多项奖励。

吉林高校11位教师入选教育部2017年“长江学者奖励计划”

  张前,女,1971年10月生,2003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获博士学位。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论文指导教师,吉林省“长白山学者”特聘教授,学校首批“仿吾计划”青年学者,化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张前教授在Nat. Commun.、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等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70余篇,授权中国专利5项。

吉林高校11位教师入选教育部2017年“长江学者奖励计划”

  Zicheng Yu教授,1963年11月生,1997年毕业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为美国理海大学教授,主要从事自然地理学研究。

  怎么样?

  看完上面的名单,你是不是也要竖起大拇指为吉林省的高校点赞呢!

  当然,吉林省的高等教育与成绩远不止这些。

  吉网、吉刻APP记者翻阅了吉林省统计局官方网站发布的《吉林省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1]》(简称:统计公报)。

  根据统计公报显示,吉林省在科学技术和教育方面成绩斐然!

  截止到去年年末,吉林省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24人,已建成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1个

  仅以2017年举例,到去年年末,吉林全省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24人。已建成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1个,省部(吉林省与科技部)共建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78个,省级科技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45个。

  全年吉林全省国内专利申请量20450件,比上年增长8.1%

  全年吉林全省国内专利申请量20450件,授权量11090件,分别比上年增长8.1%和11.0%。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7780件,增长3.2%;发明专利授权量3057件,增长25.9%。2017年度登记省级科技成果600项。

  全年有9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科技奖励

  全年有9项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科技奖励,17项获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92项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17项获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4项获得省科学技术发明一等奖,4项获得省科学技术发明二等奖,6项获得省科学技术发明三等奖,13项获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14项获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7项获得省自然科学三等奖。全年共签订技术合同7332份,实现合同成交额219.77亿元。

  2017年,全年招收研究生2.31万人,在学研究生6.35万人

  2017年末吉林全省有研究生培养单位21个,全年招收研究生2.31万人,在学研究生6.35万人。有普通高校62所,其中,普通本科院校37所(包含6所独立学院),普通专科(高职)院校25所;全年招收普通本、专科学生17.87万人,普通本、专科在校生64.39万人,比上年增加0.16万人。全年成人高校本专科共招生5.17万人,在校生11.42万人。

  如果说,文章需要用华丽的辞藻去修饰,那么,斐然的成绩,用数据说明最有说服力!

  多年来,我省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

  5月29日,吉网、吉刻APP记者采访了入选2017年度“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名单的东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教授于伟。

  于伟教授是国家教材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哲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吉林省“长白山学者”特聘教授,学校首批“仿吾计划”青年学者,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

  在谈到吉林省对高等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等方面时,于伟说,多年来,吉林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吉林省高校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比如,吉林省为了更好地吸引、凝聚和造就一批具有国际国内影响的高端学术和技能人才,为建设高等教育强省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撑,组织实施了“长白山学者计划”和“长白山技能名师计划”,这两个“计划”的设立,充分体现了吉林省对人才的重视。被聘为“长白山学者”特聘教授以后,政府会给与一定的政策资金支持,这些都是真金白银的支持。

  今年,东北师范大学有4位教师入选2017年度“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名单,成绩喜人。

  于伟说:“虽然这个结果超过了我们的预期,但这也说明了东北师范大学无论是双一流学科,还是学科评估等方面工作都做得非常好,这也是东北师范大学艰苦奋战、努力攀登、长期积累的结果。”

  作为2017年度“长江学者”之一,今后对吉林省教育发展会起到哪些作用?

  于伟说:“作为‘长江学者’,在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海内外交流等方面,都将起到重要的引领和推进。”

  “接下来,我会努力工作,为吉林省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于伟说。

  入选“长江学者”,对吉林省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东北师范大学4位教师、吉林大学7位教师入选教育部2017年“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对吉林省的经济发展有哪些影响?

  吉网、吉刻APP记者采访了吉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占国,王占国说:“这两所高校有11位教师入选,说明吉林省的教师队伍上升了一个新台阶。

  王占国说:“从两所学校入选的教师来看,吉林大学入选的教师理工科偏多,东北师范大学入选的是文科教师,他们的入选对吉林省社会经济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比如,吉林大学入选的教师是研究通信工程、材料科学、汽车等方向,而通信和汽车这些产业也是吉林省大力发展的项目,入选的教师们能为吉林省企业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人才,从而更好的企业发展服务。”

  王占国说:“我觉得入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的老师就像一面旗帜,引领其他老师、学生向他们学习。”

  “此外,入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的老师们基本上都会有科研实验室或者研发团队,从科技成果转化方面讲,我认为,科研成果产业化对吉林的发展意义重大,科研成果能助推企业发展,企业发展了就能进一步提升吉林省的经济发展,这是很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王占国说。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3、“国际在线”网站一切自有信息产品的版权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并出示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信息产品。
  • 4、对谎称“国际在线”网站代理,销售“国际在线”网站自有信息产品或未经授权使用“国际在线“网站信息产品,侵犯本网站相关合法权益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委托律师,采取包括法律诉讼在内的必要措施,维护“国际在线”网站的合法权益。
  • 5、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