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城: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吉林日报3月19日讯(记者尹雪 贾凌竹):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小康社会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为确保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白城市以生态农业为突破口,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主题,坚持稳扎稳打、精准发力,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在高起点上实现了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稳中增效、稳中向好的目标。
种植结构不断优化,粮食产量稳步提高。2017年,全市粮食总产量继续稳定在120亿斤以上;农民年人均收入达到9000多元,同比增长8%。通过优化种植结构、坚持绿色发展、推进特色种植基地建设,使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实现了新提升。2017年,白城市籽粒玉米面积减少120万亩,全市粮改饲、杂粮杂豆及特色经济作物、水稻面积大幅增加,其中,水田面积增加45万亩,跃居全省第一。通过龙头企业的带动,利用盐碱地和退化草原,规模化种植燕麦面积突破16.3万亩。通过“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全市特色作物种植面积达608.5万亩,超额完成500万亩的目标任务。
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不断提升。金塔现代农业产业园、中加国际燕麦产业园、雏鹰生猪产业园等一座座现代化农业产业园区的建成,金塔集团、益海嘉里、雏鹰集团、飞鹤乳业等一批行业领军型企业的崛起,雏鹰400万头生猪、吉西300万只肉羊、飞鹤50万只奶山羊、首农2.5万头奶牛、牧原300万头生猪、阳春羊奶150万只奶山羊等一批重点项目的落地,白城弱碱大米、白城燕麦、白城绿豆等区域公用品牌的打造,为农业大发展、快发展夯实了牢固的基础。全市注册农民合作社11244个、家庭农场4256个、专业大户3500个、农业企业1500家,拉动全市农村土地规模经营面积达310万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崛起和逐步完善的土地流转市场服务体系,使适度规模经营水平达到新高度。各地依托项目建立了土地流转服务中心,仅去年全市农村土地流转面积就达194.7万亩,土地规模经营面积达335.4万亩,占农村集体耕地面积的33.6%。
棚膜经济和庭院经济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增长点。以城市周边五个棚膜产业聚集区和主要公路沿线棚膜产业带为引领,2017年,全市棚膜经济总面积达13.59万亩,发展庭院经济12.7万户,棚膜经济全年可实现产值21亿元。
农村新产业带动效应显现。以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子商务为带动,2017年,全市共选定20个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点,大安市被列为全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试点县;市邮政公司成立了白城市农产品电子商务运营中心及O2O体验馆,市农委协助邮政积极组织80户企业积极入驻邮乐购·白城馆;培育了洮宝团队等一批农村电商队伍。目前,全市建立农村淘宝服务站89个,云农场服务站190个;通过“龙头企业+贫困户”和“合作社+贫困户”两种模式,使210户企业、390个合作社直接参与产业扶贫。
农村社会化服务支撑效果明显。2017年,全市共使用国家购置补贴资金1.3亿多元,购置农机具7000多台,受益农户达5700余户。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8.94%。在科技培训上,开展了“千名农村基层干部大培训”活动,对全市919个村党组织书记和83个县乡农经管理部门领导进行了全员培训。通过农业管理人员、农技人员培训班,先后培训管理、农技、农民6万余人。各类农业保险业务的广泛开展,也为农业发展、农户抵御风险提供了有力保证。
农业农村改革不断深入。土地权确权工作方面,全市农村土地确权外业实测工作基本完成,累计完成910个村的实测任务,占村总数的99.02%,862个村完成了确权归户公示工作。在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中,积极推进洮北区中兴村、通榆县陆家村两个省级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村工作,目前,试点村已经初步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在推进农垦企业改革中,对全市14户农垦企业开展了调研,摸清了全市农垦现状,正式启动了农垦国有土地确权工作。
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改善。按照“干净、整齐、规范、配套、美观”的10字方针和“整体推进、分类实施、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16字原则,全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启动农村人居环境改善8项重点工程,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并把生态移民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一个重要载体,既解决一方水土养不了一方人的问题,又推动县一级探索集中建设新居、原有建设用地还田增收、以土地增减挂钩扩展新的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