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串起乡村致富路——东辽县农村公路建设纪实
吉林日报2月11日讯(记者 赵赫):“现在村里户户通了水泥路,村民出行方便、卖粮容易、收入猛增,我们老百姓真正感受到了幸福。”辽源市东辽县安石镇朝阳村党支部书记韩丽笑着说。在该村,整洁的水泥巷路一头通向每一户家门口,一头连接着不远处的稻田和正在建设的朝鲜族民俗旅游度假村。
在东辽县,一条条秀美的公路在辽阔的平原上延伸,把村镇城乡连接起来,谱写着“四好农村路”建设的美丽画卷,脉动着产业发展的“血管”。
东辽县位于东北松辽平原与长白山过渡带,是全国著名的商品粮基地县、现代农业示范县、文化先进县。近年来,东辽县抓住国家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的有利契机,围绕养护好公路、建设美丽乡村、推进产业经济发展,大力实施农村公路惠民工程,确保农村公路“建管养运”协调发展。截至目前,全县农村公路总里程1873公里,其中县级公路232公里、乡村公路1641公里,列养率达100%。
乡村振兴,交通先行。东辽县政府以“建”为出发点,切实加强对农村公路建设的领导,夯实县政府的领导责任和对目标任务的监督责任,重新调整了农村公路建设指挥部,由县长任总指挥,发改、交通等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合力推进农村公路建设,真正做到了“能建必建”,农村公路成为贫困地区老乡脱贫致富的一把“金钥匙”。
“我们用土地入股合作社,然后再到合作社打工,一个工作双份收入、旱涝保收,种地这一项的收入就由原来的8000元增加到2万多元。”55岁的朝阳村村民刘奎峰扳起手指算起他家的经济账。
东辽县安石镇朝阳村作为朝鲜族和满族聚集村,依托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大力发展立体农业,家家户户开展稻田养蟹、小龙虾养殖,生意十分红火;新修建的旅游村路,将鴜鹭湖湿地公园、路河水库和民俗村串联起来,鴜鹭湖的花海、路河水库的野生鱼以及朝鲜族民俗风情等旅游景点享誉省内外,还有东辽黑猪、特色鹿茸、凌云韭菜、吉米飘香等特色农产品实现了产业化经营,助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让群众真正尝到了甜头、得到了实惠。如今,村民人均收入已增加到了3万多元,成为远近闻名的旅游村、富裕村。
同时,农村公路更为提升城乡交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打下了坚实基础。为加快推进城乡交通“一体化”,东辽县大力完善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和完善乡镇客运站建设,积极发展农村客运线路,延伸通组通屯班线。截至2017年末,全县13个乡(镇)共有客运站15个;所有村、屯和主要公路交叉节点都有班线客车停靠点和站牌;农村客运班线发展到82条,通校车线路85条,建制村通客车比例达到100%,屯屯通车率达到87.5%。
筑巢引得凤凰来。“四好农村路”成为了真正的产业路、致富路、幸福路,随着公路里程的延伸、公路环境的改善,东辽县招商引资项目不断增多,产业经济发展迅速,全县先后涌现出中德辽河源头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区、金州生态旅游产业开发区、凌云东辽黑猪产业区、安恕循环产业区等一大批特色产业区,为东辽经济腾飞插上了有力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