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东黑土

长春 江城 四平 辽源 通化 白城 白山 松原 延边 长白山保护开发区

热线:0431-81126178
邮箱:jilin@cri.cn

走进吉林抚松漫江镇锦江满族木屋村 仿佛闯入世外桃源

2018-01-29 10:26:00  |  来源:人民日报  |  编辑:田东艳   |  责编:刘征宇

  原题:大树堆墙、木筒烟囱、木片房瓦、木质汤勺……“木头”已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长白林海木屋村 刻木时光三百年(冬日恋歌)

  人民日报1月27日讯(记者  孟海鹰):

  【生态吉林(图+标题+摘要)】【关东黑土(白山)】  走进吉林抚松漫江镇锦江满族木屋村 仿佛闯入世外桃源

  木屋村的烟囱与花。王艳霞 摄

  【生态吉林(图+标题+摘要)】【关东黑土(白山)】  走进吉林抚松漫江镇锦江满族木屋村 仿佛闯入世外桃源

  村民徐俊明爷孙俩。刘占革 摄

  【生态吉林(图+标题+摘要)】【关东黑土(白山)】  走进吉林抚松漫江镇锦江满族木屋村 仿佛闯入世外桃源

  冬日里静美的木屋村。本报记者 孟海鹰 摄

  木头成为生活元素

  大树堆墙、木筒烟囱、木片房瓦……古朴、安宁、淡雅,远山近村仿佛一幅美丽的水墨画卷,在阳光和白雪的拥抱下缓缓打开。近日,记者穿林踏雪、逶迤行至长白林海深处的吉林抚松漫江镇锦江满族木屋村,仿佛闯入了世外桃源。

  木屋村地处长白山东南部深山莽林,距离长白山西坡25公里,曾位于进入长白山主峰的交通要道。作为全国现存的唯一满族木屋村,2013年,木屋村被国家住建部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我们村原名孤顶子村,因为一座孤立突出的山峰得名,后来因为锦江从此流过又改名为锦江村。”村支书迟玉习说,山里的日子早睡早起,简单平静。

  上世纪80年代起,吉林省著名民俗学专家、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曹保明和通化师范学院美术系教授王纯信多次到木屋村考察调研,撰写专著对木屋文化进行详细记录和解读。

  曹保明介绍,公元1677年,康熙派大臣武木讷探寻祭拜长白山之路,寻山结束回京时,留下部分兵丁在此居住,设营等待康熙前来祭祖。但由于噶尔丹叛乱、沙俄进犯等原因,直到去世,康熙也没登上长白山。而留下的人就定居在此,一等就是300多年,繁衍生息,形成村落。

  身后是蓝天和群山,脚下是厚厚的积雪,在村里小广场上,60岁的村民李玉和与59岁的老猎户邹吉友正配合着用一大段落叶松“劈瓦”。

  “这木槌的把儿不是安上去的,就这么长的,在林子里得找好几天才能找到,特别结实。”邹吉友拿着他的独特木槌说。

  在木屋村,处处有“木”,木皆有“道”。建筑材料、生产工具甚至小到如勺子这样的生活用品,几乎都是木头制成。“木头”已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长白山满族木屋建造技艺也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生活保持原汁原味

  “大上海就是五彩缤纷的世界呗,我还是喜欢我的小木屋!”村民于艳霞的女儿从吉林大学毕业后,去上海工作10多年了。于艳霞每去体验一次大城市,只是更想家。

  当日下午,当记者走入于艳霞家里,她正在招待一桌来自上海的客人。

  57岁的于艳霞非常在意“原汁原味”:“我做菜都按照老方法,不糊弄,我可不想客人走了以后骂我。”

  上海姑娘李娟一家边吃边赞叹“鸡好吃,鱼好吃,有小时候外婆家的味道”。于大嫂纯朴的脸上泛起开心:“那是哦,我自己养的鱼和鸡嘛,不偷工减料呐!”

  于大嫂夫妇、儿子儿媳妇、两个小孙子,现在村里一起生活。随着木屋村越来越有名,她家这些年经营农家乐,手头也宽裕了许多。

  在木屋村,村民们新中国成立前多以开荒、狩猎、人参采挖和捕鱼为生,现在除发展特色种养殖业以外,村里还成立了旅游专业合作社,部分村民继续从事长白山满族特有的酿酒、做豆腐等传统手艺。

  “小时候常常吃不饱。搞起旅游业,日子好多了。”迟玉习说,十九大报告对生态相当重视,我们保护好生态,搞好旅游业,好日子在后头呢。

  村子出了名,村里的基础设施也有了很大变化。记者就是从新建的林间木栈道走进村里的。王纯信这样描述之前进入木屋村的情形:我们穿行于树隙的沼泽中,羊肠小路弯弯曲曲……

  在村里踏雪而行,当记者夸赞木屋太漂亮了,一点没有破败感时,漫江镇党委书记白金华有些苦恼地回答:“我们也是下大力气保护的,跟塑料布就斗争很久,那个东西苫上后,损害木屋村的形象。木屋村现在分老村和新村,既要开发,更要保护。”

  村落开发要按规律

  “木屋村保护得非常完整,已和长白山紧密结合在一起,村民在保护生态文化上也有着自觉意识。现在,许多人把去木屋村作为一种文化到达,人们渴望走进生态文化遗产。”曹保明说,木屋村,美在自然。

  冯骥才曾说,中国最大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古村落。

  古村落,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但保护与开发有矛盾。

  “生产力发展了,木屋也需要在发展中传承。一个木屋村,又是民生,又是文化,又是旅游,它承载不了这么多,本身开发和保护就是矛盾的。”白金华在基层一线摸爬滚打,非常有感慨:老村保护,新村开发,没有经济支撑,村民没法参与进来。

  生长于此的于艳霞也有自己的想法:做旅游,要正规做,不要收太贵的门票,更不能变了味道。外来游览的李娟一家的观点是:原汁原味的好,不要变,否则就没有这个感觉了。

  其实不只木屋村,整个“非遗”产业化一直是一个颇有争议的话题。

  其中一种观点是,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只有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有条件的文化资源转化成为文化生产力,带来经济效益,才能有更多的资金投资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因此,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既要保护又要发展,以保护带动开发,以开发促进保护。

  “我们请了吉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做规划,初步方案已定,锦江满族木屋村文化旅游园区将要开工建设。”白金华说,我们要将其打造成长白山区的生态与文化博物馆、东北民俗的体验中心、艺术家的创作与写生基地、东北抗联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从前木屋村有40多户人家,但由于条件不好,许多村民搬走了。现在,随着旅游和经济发展,村庄保护力度加大,许多村民都搬回来了,才有了今天这样好的局面。”曹保明说,我们对于文化的保护和发展,需要社会的引领。鲜明的自然特色和历史特色是我们保护文化遗产的榜样,这种榜样在木屋村得到完整的体现,是今天和以后保护传统村落的一个典范。

  小贴士·木屋村的木

  木屋村的房屋俗称“木刻楞”。楞,指原木、生木。刻,指大木交叉着一棵棵摞起来。原木堆起来后,在树与树的缝间抹上“羊角”(指山泥和上一些枯草),风一吹,泥土干硬,便紧紧地把住了大树。

  满族将烟囱称为“呼兰”,木烟囱是一种空心木,制作工序繁杂,但经久耐用,可几十年不朽。

  木屋村的木瓦一般使用红松、白松。劈出来的木瓦,板上会留下木丝沟,利于排水。木瓦也可几十年不变形。年久,白黄颜色的木瓦会氧化变成灰色,如同青瓦般素雅。《 人民日报 》( 2018年01月27日 05 版)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3、“国际在线”网站一切自有信息产品的版权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并出示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信息产品。
  • 4、对谎称“国际在线”网站代理,销售“国际在线”网站自有信息产品或未经授权使用“国际在线“网站信息产品,侵犯本网站相关合法权益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委托律师,采取包括法律诉讼在内的必要措施,维护“国际在线”网站的合法权益。
  • 5、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