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两会新观察 打造长春雕塑城“升级版”
俯瞰美丽的长春世界雕塑公园。 贾春文 摄
长春日报1月12日讯(记者 朱怡):新闻背景 随着长春世界雕塑公园的对外开放,“雕塑城”的建设也开启了“快进”模式。至今,长春已举办18届国际雕塑作品邀请展和4届世界雕塑大会,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千名雕塑艺术家为长春永久留下了大量精美的作品。
同时,长春还建起了10座雕塑艺术主题公园和4座雕塑艺术馆。伊通河沿线、轨道交通站点……在艺术馆、主题公园之外,更多雕塑作品直接融入百姓生活,融入城市文化血脉。长春如同一座全新的雕塑作品,以长达20余年的布局构思、精雕细琢,再造城市空间,再塑城市品质,以强烈的文化自信引导城市建设。
每一件巧夺天工的雕塑作品都要经历反复的打磨、锤炼,被命名为“雕塑城”的这件作品也不例外。带着对打造长春雕塑城“升级版”的深入思考,长春市人大代表李志新建言,“用雕塑解读城市文化底蕴,丰盈城市文化血脉,通过雕塑让长春向世界敞开胸怀。”
“一园一镇”网状布局
“阵地建设、合理布局是建升级版雕塑城的基础环节。” 李志新认为,在已有阵地的基础上继续向城市边缘延伸,逐渐建成两个中心点,其一是城市内的长春世界雕塑公园,另一则是城市外围的雕塑主题小镇,并从两个中心继续向外辐射,最终形成“一园一镇”、城市主要商业圈雕塑带、街头作品三级网络,让雕塑作品覆盖整座城市,用雕塑文化滋养城市灵魂。
作为中心之一的长春世界雕塑公园,自2003年对外开放以来,通过举办长春国际雕塑作品邀请展和世界雕塑大会等方式,汇集了来自五大洲的400余件(组)室外雕塑作品,园内还建有长春雕塑艺术馆、松山韩蓉非洲艺术收藏博物馆等。正是这座公园让雕塑与长春紧紧相连,也让长春拉开了打造雕塑城的序幕。“然而,雕塑公园的围墙和大门却在雕塑与市民中间架设了一道栅栏,拉开了二者间的距离。” 李志新建议长春世界雕塑公园应该取消门票收费,拆掉围墙,将雕塑作品解放出来,让市民可以与雕塑亲密接触,也让原本高高在上的雕塑艺术更加亲民。同时,“敞开”怀抱的雕塑作品也体现了雕塑城的热情、好客。
两个中心中的“一镇”是指雕塑主题小镇,“我们应该利用国家提出建设1000个特色小镇的计划,主动启动建设富有地方特色的雕塑小镇。” 李志新说,雕塑小镇可以是雕塑艺术家的大本营,可以是雕塑爱好者的学习实习基地,也可以是长春市又一雕塑主题旅游景点。 雕塑小镇应与雕塑公园功能互补,小镇主要定位于娱乐、体验,让市民在欣赏作品的同时,不仅可以了解作品完成流程,还可以自己动手制作,从而对雕塑有更深层次的了解。
城市雕塑是一种公共艺术,国际上著名的城市都有数量众多的精美城市雕塑,所以两个中心阵地建设还满足不了雕塑城的基本要求。“雕塑在城市中的布局,与城市建设协调发展成为另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李志新认为,并不是城市大街小巷都能看到雕塑作品,才算达到全覆盖的标准,合理布局才是关键。“我们需要考虑城市总体规划,并综合考虑城市空间布局、历史文化、市政交通、社区网格、绿化生态和旅游系统等关系,整理之后,以两个中心阵地、主要商圈雕塑带、街头作品三级网络形式来覆盖城市。”
“一步一景”解读城市
雕塑不只是诞生于艺术家之手的作品,更是城市精神的载体,它是城市的文化名片,代表着城市的文化内涵和品位。在李志新看来,好的城市雕塑作品不仅要传达出美好的视觉形象,更要彰显出城市的文化、品格和历史文脉。“在引进各国经典雕塑作品的同时,我们还应该鼓励反映本地人文历史、城市风貌题材作品的创作,将发生在长春的好人好事,值得纪念的历史时刻凝固在雕塑作品中,让一件件作品组成城市大事记。”
记录只是城市雕塑功能中的一种。一件杰出的城市雕塑作品还应该成为一座城市的标志。李志新说,当我们提起“撒尿的小孩”,就会想到比利时的布鲁塞尔,就会想到小男孩浇灭导火线拯救城市的故事;当我们提起“自由女神”,就会想到大洋彼岸的纽约,而我们缺少的正是这样一座具有代表性、带着永恒意味的作品,希望长春敞开宽广的胸怀,为诞生这样一件优秀作品蓄势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