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长春大踏步迈入“双创2.0”时代 1~10月份,全市市场主体数量达到67.55万户
长春日报12月21日讯(记者 赵雪):今年1~10月份,长春市市场主体数量已达67.55万户,同比增长17.98%,其中,新登记市场主体12.06万户,同比增长21.69%;新开发就业岗位133575个,新增就业108213人;技术合同成交额达200亿元,占长春市GDP比重为3%,比去年年底翻一番,成为全国最活跃的区域之一。
一组闪光的数字,呈现的是长春市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精彩答卷。如今的长春,“双创”工作正向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发展,发展模式从以商业模式创新和消费领域创业为主的“双创1.0”,向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生产领域创新创业为重点的“双创2.0”迈进。
增活力
厚植“双创”沃土
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创业是就业富民之源。
长春市始终高度重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成立了“长春市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领导小组”,高标准谋划打造长春新区创新中心、净月生态大街沿线集聚区、四个创业创新核心区,以及多个创业创新示范基地的“一心一区四核多基地”“双创”空间布局。长春新区、吉林大学、长春光机所、国信现代农业四个基地在今年获批第二批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华为、浪潮、航天科工集团、北科建、科大讯飞、猪八戒网、中关村中国投资人中心、百度创新中心、盛景网联等一批重要“双创”项目纷纷入驻长春市,让长春创新热情持续高涨,经济发展活力全面迸发。
深改革
激发“双创”活力
只有找准制约创新发展的“堵点”、创业谋事的“痛点”,才能一举击中“简”与“活”的靶心。
面对“简”与“活”的发展命题,长春市精准推进简政放权工作,激发“双创”活力。2017年又减少行政审批项目7项,行政审批项目由249项减少到242项,累计简放比例达70.6%。取消了29个部门114项行政许可的524个审批条件。长春市还精准推进并联审批制度改革,基本建设项目审批时限由302个工作日压缩到51个;精准推进中介服务清理工作,保留中介服务项目127项、取消(调整)37项,保留非中介项目2016项、取消(调整)524项。
同时,突出典型示范引领带动作用,确定吉林长春产权交易中心等10户机构为“长春市十佳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鼓励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优质服务,为营造民营经济实现创新发展提供良好环境。2017年长春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达到335个,重点服务平台150个,年服务中小企业能力超过3万户(次)。
破难题
增强“双创”信心
“有了良好的创业环境,可钱从哪里来?”这是创业者们最苦恼的问题。
长春市充分发挥助保金池作用,2017年助保金池管理机构共承接省、市风险补偿铺底资金8625万元,为24户中小企业提供了41笔贷款业务,贷款金额41415万元,贷款余额21360万元,放大了2.5倍。同时,长春市充分发挥科技金融创新服务中心作用,2014年以来,累计为科技企业提供投融资和向合作银行推荐科技企业直贷近100亿元,帮助科技型“小巨人”企业实现“新三板”挂牌累计达42户。今年7月,科技金融创新服务中心升级为吉林省科技金融服务平台,服务范围由区域向吉林省辐射拓展,全年新增担保业务3938笔,新增户数1176户,新增担保金额101.6亿元,同比增长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