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东黑土

长春 江城 四平 辽源 通化 白城 白山 松原 延边 长白山保护开发区

热线:0431-81126178
邮箱:jilin@cri.cn

长春经开区:让一流营商环境成为发展中最鲜明的“城市底色”

2018-11-29 13:47:40  |  来源:长春日报  |  编辑:田东艳   |  责编:刘征宇

  原题:经开区:让一流营商环境成为发展中最鲜明的“城市底色”

长春经开区:让一流营商环境成为发展中最鲜明的“城市底色”

  经开区在第13次“企业服务日”活动中,召开了“基层总动员、服务全覆盖、环境大提升”活动推进会暨“中小企业座谈会”。

长春经开区:让一流营商环境成为发展中最鲜明的“城市底色”

6月15日,长春经开区女企业家协会成立。

长春经开区:让一流营商环境成为发展中最鲜明的“城市底色”

经开区政务服务中心宽敞明亮。 宋莉 摄

长春经开区:让一流营商环境成为发展中最鲜明的“城市底色”

 经开区政务服务中心里设置了很多便民设施。 宋莉 摄

长春经开区:让一流营商环境成为发展中最鲜明的“城市底色”

  在经开区政务服务中心,“互联网+政务服务”给办事群众和企业带来越来越多的便利。 宋莉 摄

长春经开区:让一流营商环境成为发展中最鲜明的“城市底色”

 经开区组织召开落实优化营商环境“十八条”措施调度会。

长春经开区:让一流营商环境成为发展中最鲜明的“城市底色”

  经开区“政策大讲堂”现场。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由经开区新闻信息中心提供)

长春经开区:让一流营商环境成为发展中最鲜明的“城市底色”

  优质服务坚定了企业扎根经开发展的信心。图为大陆汽车电子(长春)有限公司车间。

  软环境是振兴发展的硬支撑!

  作为长春工业经济的引擎,经开区今年前三季度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32.4亿元,同比增长8%;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3.1%;共有323个项目开工,其中新开工亿元项目64个,完成投资63亿元;以石墨烯为代表的新材料、以机器人制造等为代表的高端装备制造、大数据、新能源汽车、生物基材料、生物医药、以跨境电商为代表的国际贸易等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每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都有5-10个项目作为支撑,仅前10个月就新增注册企业3000户……这一组组数字背后,凸显的是经开区新的发展潜力。

  那么,靠什么挖掘潜力、释放潜力,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经开区的做法是:在抓好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同时,注重为现有存量企业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提高综合竞争力,从根本上强化实体经济吸引力,提升企业“获得感”,从而推动人才、资金等各类要素更多地向本区域聚集。

  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明确提出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基础,全面深化改革,并将其作为六个方面要求的首要任务,将营商环境摆在了更加突出、更为关键的位置。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建设,通过全面推进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综合改革,加快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水平,通过优化环境吸引更多大项目、好项目落位长春,加速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经开区更是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发展的“动力源”,并与市委对经开区提出的“争当高质量发展排头兵”工作要求相结合,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定信心、勇于担当,让一流营商环境成为转型升级中最鲜明的“城市底色”。

  经开人深知,抓环境就是抓发展,优化环境是最大的硬资源、最大的软实力、最大的降成本。只有不断保持和优化助推发展的“水”与“土”,才能形成“洼地效应”,引导市场要素在经开这片投资热土上充分涌流。

  然而,一个地区的软环境好不好,不是听政府说得怎么样,要看企业的感受怎么样,看企业给政府的服务打多少分。大项目、大企业是各地的经济支柱,也是各地软环境建设的一面镜子。

  坐落于经开区的邦迪汽车系统(长春)有限公司,主要生产汽车制动管路、发动机管路等产品,公司计划于2019年启动新能源汽车热交换系统项目,完成升级转型。当了解到企业在技改扩能中需要4000平米厂房的需求后,经开区主动与企业对接,并综合考虑到企业在研发方面的需要,为企业提供了10000平方米的厂房,不仅解决了企业技改扩能的需求,同时还帮助企业创建了研发中心,让企业深受感动,“邦迪”总部当即决定将原本计划在上海、北京布局的项目放到经开区发展。“良好的基础设施建设、过硬的要素保障条件、和谐的社会环境,政府服务意识强、服务水平高,经开区的软环境是吸引我们投资的重要因素。”企业负责人说。

  为了让企业在经开区安心发展,秉承着“营商环境比金子更珍贵”的理念,经开区全面优化提升营商环境,在全市率先成立了“一办三局”,即软环境建设办公室和三个专门为企业服务的项目服务局,通过建立服务小分队,设立服务专员,为企业提供“手拉手、心贴心”的“热恋式”服务。同时,创新开展以“企业服务日”为代表的“四大特色”载体活动,为区内企业成长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创新出台《优化营商环境十八条》等举措,打造投资福地、政策洼地和服务高地,坚定企业在经开区落地、扎根发展的信心,真正实现了从规上企业、中小微企业到在建、续建项目服务的多角度、多层面、全覆盖。

  如今,在经开区,软环境建设已不是简单地提高工作效率,帮助企业解决一些问题,而是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平台搭建等方式助推企业发展,让企业强大起来。同时,服务的载体和形式也与日俱新,使全区干部职工切实做到“眼睛向下、身子下沉、劲往下使”,服务企业意识明显增强、责任意识明显提高,从以往被动性、指令性的服务转变为积极主动作为;办事效率不断提高,形成“人人关系软环境,事事关系软环境”的思想共识。

  在经开区,人人都是软环境,人人都参与软环境建设。

  一项项优化发展环境的举措,正提升着经开区的区域品牌、品质和品位。

  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生”“长”

  营商环境是重要的软实力,也是核心竞争力。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改善营商环境的重点是什么?

  世界银行发布的《2018年营商环境报告》中,今年的营商难易程度排名包括10个指标:开办企业、办理施工许可证、获得电力、登记财产、获得信贷、保护中小投资者、纳税、跨境贸易、执行合同和办理破产。

  作为我省中部创新转型核心区的引擎、省市经济工作的主战场和主力军,经开区在优化营商环境上下了不少功夫。从其发展中,可以看出这些年来优化营商环境的重点变化。

  “过去做开发区时,所谓的营商环境更多指土地、资金等方面的优惠。但如今我们优化营商环境,强调的是软环境、制度环境,核心是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说,在营商环境需求上,10年前的国内外企业,更侧重于税收、土地劳力成本、市场空间等需求;现在的企业更加看重行政管理透明度和稳定性、企业发展的长远性等。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认为,改善营商环境不仅是提高行政审批效率等政府服务水平,更重要的是提升政府诚信度,保持政策稳定性,营造透明、公平、可预期的环境。

  对于“重点不是什么”“重点是什么”,经开区用实践进行检验,发展中涌现出不少亮点。

  企业从“生”到“长”,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对营商环境的关注点各有不同。

  从“生”的角度看,经开区对新生事物的态度令人印象深刻。

  今年10月份,总投资4.78亿元的长光圆辰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背照式CMOS生产项目竣工投产。据了解,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一条专门用于背照式晶圆加工的生产线,而CMOS生产线建设项目将填补这一空白,建设我国唯一专门用于开展背照式图像传感器制造的工艺生产线。该项目将提供背照式CMOS图像传感器加工服务,提升CMOS图像传感器在高、中、低端的附加值,开辟CMOS图像传感器应用的新纪元。

  这一“零的突破”,离不开经开区的高效服务。原本需要一两年时间建设厂房,经开区只用半年时间就为其解决了,令项目合作方以色列Tower公司负责人大为惊讶。

  “半导体行业厂房从规划到建设完成,即使在南方气候条件比较好的情况下一般也需要一到两年时间,而经开区只用了半年多,我做了10多年基建,这也是头一次遇到。主要原因就在于经开区领导多次现场办公,有了问题,规划、环保、建设等部门都帮我们出主意、想办法。一些关键手续,区里还派人协助办理。”长光圆辰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长春唯品会物流有限公司吉林省总部项目的快速落位,也颇具典型,得益于经开区创新推出的“容缺受理”服务模式。长春唯品会物流有限公司吉林省总部项目是经开区招商引资的重点项目,该公司在工商登记注册时,由于“外商投资企业主体证明文件”要30个工作日才能取得,无法进行工商注册,但项目单位急于取得营业执照进行银行开户,以避免土地“流拍”。经开区工商分局与区政务服务中心第一时间跟进,与区招商局、管委会办公室积极协调,在管委会办公室出具限时补件承诺的条件下,当天为该企业完成了注册登记。“承诺制”下的“容缺受理”,最大程度方便了企业,为企业进入市场赢得了时间。

  优质服务坚定了企业扎根经开区发展的信心。今年,铁开微纳米、华大基因测序仪、中粮聚乳酸原料及制品等具有智能化、高端化特征的大项目纷纷在经开区开工、竣工,新模式、新业态逐渐崭露头角。在新旧动能转换的大背景下,新动能逐渐增强,新经济雏形渐显,为新一轮转型发展赢得先机。

  从“长”的角度看,经开区以国际化视野推进发展,吸引了国内外众多企业落位。然而,不同企业有不同的需求。外企更关注会计、法律、仲裁等专业服务,国企更加关注政府办事效率,民企更加关注政府诚信度。针对这些需求,经开区不断创新载体,努力改善提升。

  “企业服务日”活动是经开区助推企业成长壮大的一项创新举措,如今已形成常态化、制度化。每个“企业服务日”,经开区管委会领导都会带队上门走访,每组每次至少走访两户企业,针对企业提出的问题,能解决的当场解决,不能解决的当场明确责任人、责任分工和办结时限,由区软环境办公室全程督办、限时办结,并将督办结果纳入年终考核。

  奥托立夫汽车安全系统公司是经开区的一家汽车零部件企业,因为公司总部在上海,所以物流成本高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企业。在“企业服务日”中,经开区管委会领导多次到企业进行实地踏查,研究方案,出台了针对该公司的物流补贴政策,一举帮助企业拿下北京奔驰、上海福田、烟台通用等多个大厂几年的订单,使企业得到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也让企业放弃了向河北保定发展的计划。

  据统计,截至目前,经开区已开展“企业服务日”活动41期,走访规上企业362户次,帮助企业解决各类问题468件。

  为了进一步给企业搭建交流合作发展平台,经开区还组建了汽车产业、生物制造业等产业联合会、女企业家协会;为亿元以上企业免费提供人才公寓,形成了企业热爱经开、扎根经开、宣传经开、发展在经开的良好局面,许多企业因此焕发新活力,转型升级步伐加快。2017年、2018年,全区已有江森、丰田、博泽、福耀、石川岛、大陆电子等30多个技改扩能项目,全部达产后可实现近200亿元的产值。区内企业着眼长远、抢占先机的整体发展氛围正在逐步形成。

  此外,为了真正丰富政商沟通渠道,构建“亲而有度、清而有往”的政商关系,经开区在今年4月创新开办了“政策大讲堂”,让政府成为“企业通”,帮企业成为“政策通”,让好的政策能够扎实有效地推进和实施,真正帮助企业解忧除困。通过“事前精心准备,事中宣讲互动,事后跟踪反馈”,形成“部署、落实、执行、反馈”的工作闭环,经开区“政策大讲堂”按需解读,序时推进。截至目前,区党办、经济发展局、安监局、食药监局、工商分局、质监分局等牵头部门,分别围绕高端人才引进政策、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相关业务、高新技术企业和“小巨人”申报政策、食品安全、商标注册和质量提升等进行了深入宣讲与解读,有效开展活动22次,培训数千人次,受到驻区企业的欢迎和好评。

  深化改革见实效 政务水平再提升

  近年来,经开区始终着眼优化营商环境建设,高位推动政务服务和行政审批工作,以行政审批便利化建设带动全区软环境进一步优化,确保市场主体总量良性增长。

  环境新提升

  标准化政务服务中心更加便企利民

  “原本以为需要一上午才能办完,可是没有想到,半个小时左右就办完了!”近日,在经开区政务服务中心大厅内,前来办理公司注销业务的张先生为经开区政务服务高效率点赞。他说,“不仅办事的效率提高了,而且办公环境也变得更好了,与三年前相比,改造升级后的经开区政务服务中心面貌一新,各功能区设置更加合理,引导标识更加清晰美观,便民设施更加齐备,整体环境更加舒适,办事的体验感进一步提升。”

  “有了自助服务机,我们办事方便多了。办理的各项业务流程、所需材料、审核时间一目了然。”在经开区政务服务中心的自助申报区,市民王先生正在电脑前填报企业相关信息。据了解,他的公司刚刚成立,需要办理登记、执照变更等多项业务,24小时自助服务终端机帮他节省了很多时间,还能随时查询办理情况。“这里有电脑、打印机、身份证读卡器等设备,可以为我们提供方便快捷的自助服务,真是太贴心了!”王先生说。

  在改造升级后的经开区政务服务中心,高科技设备已成标配。可以时时跟踪反映办事满意度的多媒体设备、可以刷脸认证的可信身份证终端、不用排队等候的“指尖上的政务”,还有自助申报网络设备……“互联网+政务服务”给办事群众和企业带来更多的便利。

  “为了给群众一个舒适的审批环境,按照《长春市标准化政务大厅建设实施方案》要求,我们充分根据区级政务服务中心及5个街镇公共服务中心实际情况,着眼功能建设,加紧推进工期,9月初全面铺开两级政务大厅标准化建设工作。”据经开区相关负责人介绍,经过两个月的时间,区政务服务中心改造完成。改造后的区政务服务中心布局流畅,空间利用合理,审批更加便利。

  “改造前,我们对照长春市标准化政务大厅建设标准,经过多次调研,几次形成设计方案,重新规划功能区布局,并且为了满足政务服务改革需要,在设计规划的过程中,坚持前瞻性原则,在空间、布局配置上留余地,尽量采用可移动、方便后期完善改造的设计方案。”经开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区政务服务中心与“四街一镇”5个公共服务中心联动,共同研究改造方案,改造过程中时时跟进指导,并且充分结合自然人办事的特点,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做法,全方位统筹设计方案,力争打造更具特色、更具体验感的新型自然人办事大厅。

  据了解,改造后的经开区政务服务中心业务使用面积增加到1500平方米,设置了咨询区、自助申报区、业务预审区、材料填写区、制证出证区、业务受理区、部门审批区、休息等候区、物料流转区等功能区域,并设置无障碍步道、无障碍卫生间等便民设施,同时提供免费饮用水、免费打印复印等便民服务,办事群众体验感大大提升。

  “一进大厅就感觉特别亮堂,区域划分也清晰合理,工作人员的服务也非常热情。”到经开区政务服务中心办理增加股东业务的高女士说:“本以为需要一天才能办理完,结果一个小时就办完了,工作人员中午也不休息,真是节省了很多时间。”

  速度再提档

  行政审批提质提效

  在全面推进政务服务综合改革以来,经开区始终以省、市要求为指引,以“振奋精神、提质提效”精神内核为牵引,以群众、企业办事需求为落脚点,全力建设“一网、一门、一次”改革新高地,在市场准入便利化建设过程中展现了“经开速度”,为全区乃至全市经济发展注入了“经开活力”。

  “政务大厅改造升级后,我们充分研究了群众前来办事哪些时间在咨询、哪些时间在修改材料、哪些时间在等待,合理调整了服务流程。”据经开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他们设置了材料预审环节,企业到区政务服务中心办事,首先在咨询区进行业务确认,之后由工作人员引导到“业务预审区”进行材料预审,如果发现问题,第一时间提出修改内容和方式,申请人进行事先修改,修改后通过预审,到咨询台取号等待窗口叫号进行业务受理。“这样一来,让办事人一进门就知道申请材料合不合格、哪些材料需要修改、怎么改,大大提升了办事效率。”该负责人说。

  除此之外,经开区还进一步优化工商审批人员配置。经开区工商分局结合业务实际,以业务精、能力强为标准,选派5名工作人员入驻政务大厅审批办公区域开展行政审批工作,包含1名业务科长主持日常工作,并配置档案管理人员和一定数量的辅助工作人员。在人员配置上实现机制健全、分工合理、保障有力,为业务的审批工作打下了坚实的人员要素基础。

  在模式上,实行受理审批“点对点”。根据综合窗口的设置,每名工商审批人员负责相对固定的几个窗口受理的审批业务,确保窗口和后台的对接相对固定、审批人员的分工相对固定,从而实现业务受理后能够有序集中到审批部门,避免业务积压,工作条理更为清晰。在运行上实行业务交接“手递手”。在纸质申请材料实行“物料流转”的基础上,根据工商业务办理的实际情况及窗口和部门审批区域的布局设置,采用灵活的流转方式,由窗口工作人员第一时间“手递手”与审批人员进行纸质申请材料的交接,一方面减少了集中流转的时间,一方面能够快速订正或补正偶尔出现的数据传输错误和缺失,减少因数据传输问题及材料流转滞后造成的时间成本。

  这只是经开区行政审批提质提效的一个缩影。

  为进一步提升全区营商环境,最大限度降低审批时限,特别是在体制、机制方面进一步创新,经开区软办会同全区23个部门,就进一步压缩审批时限、简化审批流程、提高办事效率等进行了多轮推敲研究,对标市里的审批时限,实现了内资项目核准备案,新开办企业、项目建设许可,施工许可,食品经营许可,公共场所卫生许可,生活饮用水卫生许可,放射诊疗许可等多项审批时限再压缩50%或50%以上的新突破,形成了全区重点围绕“优化政务环境,提升行政审批便利化”“优化服务环境,提升企业发展便利化” “优化政策环境,提升降低成本便利化” “优化通关模式,提升对外贸易便利化” “优化融资渠道,提升金融服务便利化”五大方面18条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的具体措施。

  深入推动“放管服”改革和“最多跑一次”改革。在577项行政审批及公共服务事项中,93%的事项可实现“最多跑一次”,特别是在企业开办、项目建设方面,通过建立容缺机制、开通大项目“绿色通道”、推行领办代办服务等一系列举措,大大提升了办事效率。

  目前,经开区工商分局70%的登记、变更类审批事项均可实现当天受理、当天发证,这项工作走在了全市前列。同时,为了进一步缩短建设项目审批时限,经开区成为长春市建设项目审批提速试点单位,项目从土地摘牌到取得开工许可的效率将成倍提升。

  多点联动形成合力

  全区服务企业“一盘棋”

  多点联动,合力迸发,经开区为企业发展提供强力支撑。全区上下都在软环境建设方面想实招、使实劲、要实效,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切实提升执行力。

  经开区人民法院专门创建服务企业微信群,为企业开辟专项服务通道。

  经开区公安分局通过开展大走访,以公布大队长电话和开通服务热线等方式,24小时为企业提供服务。

  经开区工商分局在快速办照、准入、变更等环节上开辟绿色通道,为长春光机所、森工泉阳泉饮品销售公司有效破解难题,帮助企业落户经开区。

  ……

  不仅如此,经开区还以“四街一镇”为主体,以街镇领导班子为组长,开展了“基层总动员、服务全覆盖、环境大提升”活动。

  “在经开区,每名机关、直属事业单位和驻区机构的工作人员都知道开发区的软环境是啥,就是我们每一个人。我们个人对投资商的行为态度如何,直接关系到开发区的形象。所以,软环境建设要从我做起。”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说。

  据了解,在“基层总动员、服务全覆盖、环境大提升”活动中,经开区确定每月的第二和第四个星期二为活动日,街镇领导分别带队到辖区中小微企业开展走访,主动为企业宣讲政策、解决困难、搭建平台,使服务企业的深度、广度、力度不断加强,真正实现对企业服务的全覆盖。截至目前,此项活动已经开展12期,走访企业275户次,帮助企业解决各类问题310件。

  经开区已经广泛开展的“百名处长包保百个项目解决百个问题”活动,实现了对全区在建和续建项目实行台账式管理、包保式落实,有效地加快了项目建设进度。

  为了帮助干部把握好与企业之间的“亲”“清”关系,经开区还强化督查督办力度。在积极推进服务的同时,该区进一步加大监督力度,适时开展明察暗访,积极配合省、市对各级政务大厅等窗口单位进行检查。同时,区软办同区党办、管办、纪工委、人社局组成联合检查组,对全区各部门开展检查;组织软环境监督员,通过“定期查、随机查、视频查”等方式,多渠道、多形式开展明察暗访;聘请正在办理手续阶段企业的项目经理作为特约监督员,通过办理手续过程真实监督和发现问题,真正实现了多方位、多角度、多层面的监督。

  为确保企业反映的各类问题得到彻底解决,经开区软办将问题全部列入软环境督办事项,采取下发督办催办单、电话问询、走访回访等方式,强化督查督办工作,形成“部署、督查、落实、反馈”的工作闭环。据统计,现已下发督办催办单69件,回访企业90户,向企业发放《满意度调查问卷》208份,满意率达98.8%。

(长春日报11月29日)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3、“国际在线”网站一切自有信息产品的版权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并出示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信息产品。
  • 4、对谎称“国际在线”网站代理,销售“国际在线”网站自有信息产品或未经授权使用“国际在线“网站信息产品,侵犯本网站相关合法权益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委托律师,采取包括法律诉讼在内的必要措施,维护“国际在线”网站的合法权益。
  • 5、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