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东黑土

长春 江城 四平 辽源 通化 白城 白山 松原 延边 长白山保护开发区

热线:0431-81126178
邮箱:jilin@cri.cn

长春市开创产业招商新思路

2018-05-29 09:28:04  |  来源:吉林日报  |  编辑:田东艳   |  责编:刘征宇

  原题:精心筑巢引凤来——长春市开创产业招商新思路

  吉林日报5月29日讯(记者 李学伟 孙铭蔚):眼下的长春,俨然是一座大工厂,各个城区、县区、开发区招商来的企业正抢抓建设的黄金期,夜以继日地忙碌着……

  在长春农安经济开发区,面对鳞次栉比的厂房,副主任李冬告诉记者,这两年开发区招商引资工作每年都有新突破。“到去年末,开发区入驻企业469家,拥有旺旺、富士康、路通、华能等一批500强企业。”

  如今,在长春全域,招商引资工作都已成为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

  长春经济发展之快,招商引资功不可没。

  领导带头走上招商引资一线

  招商引资历来就是地方经济发展中的一件大事。多年来,长春市始终将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一把手工程”加以推进。

  长春市商务局副局长任宏雷说,2017年,长春市全年开展的407次“走出去”“请进来”招商活动中,市级领导带队招商近60次。

  然而,这个数字很快就被刷新了。

  自2018年年初以来,长春市以书记、市长、副市长等为代表的主要市领导亲自挂帅,各县(市)区、开发区和市直部门主要领导亲身参与考察对接、洽谈推动,共开展招商活动90次。

  赴北京、天津、杭州、深圳、广州等地会见重要客商,已成为长春市领导“说走就走的旅行”。通过亲身洽谈推介,推动了一批又一批重大项目签约落位。

  “签约项目规模大、质量高、领域宽已成为长春市招商引资工作呈现的新亮点,而且在项目集聚和域外资金吸引力上也不断增强。”任宏雷说:“这和市领导带头走上招商一线是分不开的。”

  2018年一季度,长春市实际引进省域外资金261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26亿美元。纳入“省签约项目调度系统”的82个项目到位资金总额115亿元,各项排名均位列全省第一位。

  转变观念创出产业招商新思路

  早在2016年,长春市就提出加快培育和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链条,尤其是大力实施“千亿级产业培育工程”,重点培育壮大先进装备制造、光电信息、生物及医药健康、新能源汽车、新材料、大数据6个千亿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争2020年在全市形成多业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

  新时代,新思想,新作为。在传统的招商引资时代,各地都盯紧大企业、大资本,都把“招大引强”作为最重要的目标。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长春市招商引资走出一条产业招商的创新发展之路。

  为了更好地推动产业招商,2017年,长春市委办公厅下发《关于进一步强化产业招商工作的实施意见》,成立了由市领导负责、市直主要责任部门牵头、市直相关部门配合的10个产业招商工作组,谋划全市未来发展的重点产业和重点项目,引进域外资金,协调推动县(市)区、开发区招商项目落位开工。

  同时,长春市根据发展实际科学绘制了《产业招商地图》,实施了“3+N”小分队招商举措,推动招商引资工作在科学、精准、高效方面再上一个台阶。

  通过产业招商政策,长春市推动了中古生物医药产业园、合隆北斗科技小镇、中能东道新能源汽车产业园等一批重大项目签约落位。

  单是2017年就有22户国内500强和5户央企在长春市投资,累计已有69户国内500强企业、34户央企和71户世界500强企业落户。其中,不少都涉及大数据、新材料、智能制造、现代服务业等高科技、高端服务领域。

  塑造良好环境服务产业招商

  长春市一直重视招商引资的软硬环境建设,通过练“内功”,提升招商“软实力”,打造“亲”“清”政商关系,助推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

  长春市提出招商引资全市“一盘棋”,资源合理配置。深入推进“一门式一张网”政务改革,进一步简化审批手续,减少办事环节。全面推行“项目服务秘书制”“最多跑一次”等提升服务效率的政策,为招商引资重点项目签约落地提供要素和环境保障,确保服务环节不脱节、不缺位,确保服务规范化、高效化。

  长春市通过优化环境抓招商引资,切实加强和改善了服务管理水平,优质的服务促进了投资环境的改善。同时,树立重商、亲商、助商、安商的良好形象,还提升了城市影响力,增强了客商的投资信心。

  任宏雷说:“长春市在项目建设上提倡‘店小二’‘保姆式’服务,在招商环境上着力打造全新的引资形象,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大企业、大项目落位长春。”

  未来的长春招商引资,我们拭目以待。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3、“国际在线”网站一切自有信息产品的版权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并出示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信息产品。
  • 4、对谎称“国际在线”网站代理,销售“国际在线”网站自有信息产品或未经授权使用“国际在线“网站信息产品,侵犯本网站相关合法权益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委托律师,采取包括法律诉讼在内的必要措施,维护“国际在线”网站的合法权益。
  • 5、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