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东黑土

长春 江城 四平 辽源 通化 白城 白山 松原 延边 长白山保护开发区

热线:0431-81126178
邮箱:jilin@cri.cn

《院士在吉林》一书在吉林大学首发

2019-10-29 10:29:05  |  来源:新华网  |  编辑:杜伟   |  责编:董健雄

  原题:要追就追这样的星!《院士在吉林》一书在吉林大学首发

  新华网长春10月28日讯(衣兵):还记得今年9月那篇微信朋友圈的刷屏之作《与大师为邻》吗?

  长春市东中华路上,一长串浮雕记录了唐敖庆、王湘浩、匡亚明等大师的简要生平。他们都曾居住在东中华路附近,为建设新中国、建设吉林,呕心沥血,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这些大师中,绝大部分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如今,一本全面记录两院院士在吉林工作、生活经历的图书出版面世。10月28日,《院士在吉林》一书首发仪式在吉林大学举行,活动由吉林大学、吉林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吉林文史出版社共同主办,长春日报社、长春博士联合会、吉林省寻脉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办。

  记录86位院士的吉林足迹

《院士在吉林》一书在吉林大学首发

  中科院院士王家骐(左)与吉林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邴正为《院士在吉林》一书揭幕。新华网衣兵 摄

  首发式上,中科院院士王家骐,《院士在吉林》特邀顾问、吉林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邴正共同为该书揭幕。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荐书目,主办方向与会科研院所、在校学生捐赠1000套图书。本次首发式也是吉林省全民阅读系列活动、吉林大学图书馆“开卷品中国”的重要内容。

《院士在吉林》一书在吉林大学首发

  《院士在吉林》一书历经四个寒暑,共26.5万字。新华网衣兵 摄

  据介绍,《院士在吉林》一书历经四个寒暑,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正式推出。本书秉持“走近大师,抢救历史,传承精神”的宗旨,从2015年开始,先后采访或整理了86位在吉林学习、工作和生活过的院士学术经历,形成文稿40余万字,获取上千幅珍贵的图片资料,成书26.5万字、100余幅图片,如实记述院士们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科学精神和感人故事,是记录两院院士在吉林重要学术痕迹、较为完整和系统的文献图书。

  “院士如林 壮我吉林”

  回忆院士故事,传承院士精神,汲取精神财富,为新时代振兴吉林提供动力,成了本次首发式的主旋律。

  “从这本书中可以看出,我们吉林人才济济、人杰地灵、大有希望!”邴正在致辞中说,吉林大地上,先后汇聚了90余位院士,在全国名列前茅,《院士在吉林》的出版,对于进一步塑造吉林良好形象有积极作用。

  “徐如人院士当年在长春火车站下车,是穿着短袖衬衣,长春的11月已经很冷了。”邴正回忆说,当时没有公交车,徐院士平生第一次坐着马车,来到解放大路附近的吉林大学北校区,与大家一起同甘共苦,搞科研。

  传承院士精神,需要久久为功。“这本书的出版,只是‘上半场’。”《院士在吉林》总策划、长春日报社社长孙成军在致辞中透露,将以本书的出版为基础,编著以院士事迹为核心的系列图书,计划于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出版。

  《院士在吉林》执行主编之一裴凤江在接受采访时介绍,有一次,他们去采访中科院长春应化所的倪嘉缵院士。倪院士年事已高,身体不好,本来计划去他家中拜访,那天还下着大雨,但老人坚持赶到自己的办公室,与工作团队聊了一小时。这件事让他感动至今。

  “我今年79岁,我还是壮年”

《院士在吉林》一书在吉林大学首发

  不断有人请王家骐院士签名,他都一一满足。新华网衣兵 摄

  满头白发的王家骐院士,是首发式的焦点和“明星”。

  活动开始前40多分钟,他已经在现场,安静地坐在椅子上。不断有人拿着书请他签名,王家骐一一满足,每一本,都一笔一画签好。有的人得到签名后要合上书本,他马上叮嘱,“先等一等,让墨水干一干。”

  在致辞环节,王家骐走到台前,向全场深深地鞠了一躬。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条件很差。”王家骐操着南方口音回忆说,“一切从零开始,没有教材,我们自己编,没有实验室,我们自己建,在困难面前,谁也没有低头,攻克一道又一道难关。”

  王家骐寄语青年科技工作者与大学生,要继承和弘扬老科学家科学报国的光荣传统,追求真理,勇攀高峰,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伟业,在重大科技领域取得突破。

  演讲结束,掌声响起,王家骐意犹未尽,站到舞台中央说,“按照国际上最新的标准,80岁以后才是老年,我今年79岁,我还是壮年。”全场响起笑声和掌声。

  “我还要为国家再奋斗20年!”说罢,王家骐再次向台下深鞠一躬。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3、“国际在线”网站一切自有信息产品的版权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并出示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信息产品。
  • 4、对谎称“国际在线”网站代理,销售“国际在线”网站自有信息产品或未经授权使用“国际在线“网站信息产品,侵犯本网站相关合法权益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委托律师,采取包括法律诉讼在内的必要措施,维护“国际在线”网站的合法权益。
  • 5、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