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东黑土

长春 江城 四平 辽源 通化 白城 白山 松原 延边 长白山保护开发区

热线:0431-81126178
邮箱:jilin@cri.cn

吉林省“四好农村路”发展纪实

2018-08-10 10:07:27  |  来源:吉林日报  |  编辑:田东艳   |  责编:刘征宇

  原题:让父老乡亲走上“幸福路”——全省“四好农村路”发展纪实

吉林省“四好农村路”发展纪实

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四好农村路”发展。

吉林省“四好农村路”发展纪实

强化质量监管,完善监管体系。

吉林省“四好农村路”发展纪实

吉林省交通运输厅坚持定向施策,着力推动贫困地区农村公路建设。

吉林省“四好农村路”发展纪实

加快城乡客运一体化,定制客运服务新模式。

吉林省“四好农村路”发展纪实

加强公路环境治理,高标准做好路宅分离、路田分离。

吉林省“四好农村路”发展纪实

开辟农村货运专线,推动农村物流业发展。王秋菊 摄

吉林省“四好农村路”发展纪实

健全完善县、乡、村三级管理机构。

吉林省“四好农村路”发展纪实

加大法规宣传力度,保护农村公路路产路权。孙瑀歌 摄

吉林省“四好农村路”发展纪实

强力推进养护规范化、机械化步伐。

吉林省“四好农村路”发展纪实

全面推行“路长制”,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吉林日报8月10日讯(记者 赵赫 通讯员 王田田 张士鹏):建一座小桥,连通致富希望;修一条村路,迈向小康生活。“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这是一个农业大省践行乡村振兴战略的奋进脚步,这是吉林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的又一个“走心”工程。

  路通,业兴,人和!从一个农户的脱贫致富,到一个乡村的繁荣兴旺,再到全省农业、农村的振兴发展,吉林省“四好农村路”建设,聚集起农村的人气、和气、财气,为广大农民兄弟生活得更加幸福,为加快推进全省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更加坚实的保障!

  在平原上,在山岭间,伴着瓜果飘香,向着万顷稻田,“四好农村路”建设将“乡村振兴战略”的铁钩银划刻划在白山松水之间,将小康生活的幸福感、获得感延伸向1178万农民兄弟的心田。

  十八大以来,吉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高位运作,全力加快“四好农村路”建设步伐;省交通运输厅高质统筹、高效推进,架构起“四好农村路”建设的顶层设计和政策支持;市(州)、县(市、区)各级党委、政府高点定位、高度协同,全力以赴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农村公路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勠力同心促进农村公路建管养运协调发展。到2017年底,全省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87748公里,其中县、乡、村级公路分别达到10686公里、28228公里、48834公里。自然屯通硬化路率达到76.2%,贫困地区达到78.5%;所有乡、建制村100%通客运班车,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网络建设取得一定成效;柳河县、东辽县获评首批“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磐石、德惠、东辽、柳河、通化县、梅河口、临江、洮南、大安、双阳、九台等县(市)被选为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阡陌纵横、车流交织,“四好农村路”建设为农村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注入了活力,给农民兄弟带来了幸福美好生活的新愿景——全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1412.11亿元,跃升至2017年的1482.12亿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的8598元,增长至2017年的12950元;依托便捷的公路网络,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5700个,超亿元企业发展到280户,现代农业发展呈现蓬勃生机。

  加快“四好农村路”建设——

  农业大省的抉择

  吉林省素有“黑土地之乡”之称,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农用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农田水利用地、养殖水面等)总面积约1640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6%,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7个百分点。现有耕地面积699.34万公顷,人均耕地是全国平均的2.18倍。2017年全省粮食总产量达744亿斤(3720万吨),居全国各省市区第4位。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吉林省农业、农村发展也经历着悄然的变化,到2016年末,全省共有619.09万农业生产经营人员,5.86万个农业经营单位,在工商部门注册的农民合作社总数7.56万个。大规模的农业机械化作业、特色农业产业的兴起、不断增长的农村消费需求,都呼唤更完善的公路网络、更优质的出行体验、更便捷的运输保障。

  农业强不强?农民富不富?农村美不美?农村公路是前提、是保障。

  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好农村路”建设的要求,把不断强化“四好农村路”建设作为推动“三农”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必由之路。十八大以来,农村公路被列入省政府惠民工程,“四好农村路”建设被纳入对市人民政府的年度绩效考核,有力推动了“四好农村路”建设主体责任的落实;《吉林省公路条例》《吉林省农村公路条例》《关于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的意见》《吉林省农村物流网络节点体系建设实施意见》等法规、规定相继出台,农村公路建、管、养、运法制化、规范化的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在2018年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上,省委书记巴音朝鲁特别强调,要把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作为重要基础保障,继续坚持把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放在农村,全力提升基础条件,突出抓好农村公路等五项建设,加强统筹规划,探索建立多元化投资体制,抓紧补齐农村公路建设的短板。省长景俊海在与李小鹏部长的工作会谈中,明确提出:要完善农村路网设施,加快“四好农村路”建设,务实探索建设管理养护运营机制,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建设幸福美好吉林奠定坚实基础。在其后至省交通运输厅调研时,再次强调:要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用好国家资金,按照“先近后远、效益优先”的原则,逐步实现全覆盖。

  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省交通运输厅以“乡村振兴,交通先行”为己任,十八大以来,全面加强农村公路建管养运各项工作,坚持规划先行、精准施策、分类推进,加强组织保障、资金保障、技术保障和督导考评,加快构建完善行业管理体系、法规制度体系、智能监管体系、技术保障体系、质量监督体系、督导考评体系,注重发挥规划、奖补、典型、科技引领作用,持续强化质量安全监管、路政管理、路域整治管理,大力实施联网连通、养护改善、安全生命防护三项重点工程,推动农村公路实现从量到质跨越式发展。

  做好“四好农村路”顶层设计。2016年报请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实施农村公路惠民工程的意见》、创建“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实施方案及考评标准,基本构建起以实施农村公路惠民工程为主题、以“四好农村路”建设为主线、以示范县创建为抓手、以交通脱贫攻坚为重点的新型管理体系和工作机制。

  以科学规划为龙头和纲领。突出城乡布局、产业发展和生态保护,编制《吉林省农村公路建设规划》;同时,制定农村公路网规划调整指导意见,推动县乡公路路网调整。

  加快构建组织保障体系。按照2015年9月16日通过的《吉林省农村公路条例》,县政府为农村公路建管养的责任主体,形成了县(市)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的农村公路工作机制。

  加快构建资金保障体系。制定了“十三五”农村公路建设省投资倾斜政策,县级公路由每公里68万元提高到136万元,重点支持旅游路、资源路、产业路建设;对“少边穷”地区通屯硬化路建设由每公里13万元提高到34万元。探索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为辅、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农村公路资金筹措机制,积极争取政府债券、统筹整合使用涉农资金和扶贫资金等方式融资用于农村公路建设,五年累计筹措农村公路建设资金111亿元。

  建立激励机制引导推动。会同财政厅完善农村公路发展成果与资金分配相互联动的政策措施,完善农村公路“以奖代补”激励机制,将年度各项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及督导考核结果与下一年度农村公路项目资金安排有机联动,与养护资金挂钩。2016年、2017年,省级共投入奖补资金5700万元,引领带动地方投入养护资金4.5亿元。

  构建公平公正公开的监督机制。印发《吉林省农村公路建设“七公开”管理制度》,推行项目管理公开透明、阳光操作,自觉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将以省“四好农村路”工作领导小组名义下发《吉林省“四好农村路”督导考评办法》,将“四好农村路”建设纳入各级政府督查和绩效考核体系,重点对深入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情况进行全面督导考评,并建立考评结果与计划项目、奖补资金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以此强力推动各项政策措施落地见效。

  典型引路。先后推广柳河县、东辽县等全国首批“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典型,磐石、洮南、梅河口等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典型,辐射带动其他市县共同发展。

  目前,吉林省已印发实施《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吉发[2018]1号),出台了《关于深入推进“四好农村路”发展的实施意见》,站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角度,对“四好农村路”建设进一步加强指导和规范,为全省“四好农村路”的进一步发展再添澎湃动力。

  好钢用在刀刃上——

  农村公路建设:讲求定向施策

  “现在交通方便了,来苹果园采摘的游客越来越多,我们果园的年收入翻了一番还多;村里成立了采摘园合作社,还能让我们村人均增收1000多元……”柳河县四清村苹果采摘园园主房利军算起“致富账”来满心喜悦。他的这份喜悦与农村公路建设密不可分。2016年,四清村新修的4.4公里水泥路与国道303线连接起来,采摘园的生意开始日渐红火。四清村也依托果园成立了柳河县红石镇玫瑰红果树种植专业合作社,51户农户入社,其中就包括该村的30户贫困户。2017年,柳河县交通运输局又新建了四清村到采摘园的1.8公里水泥路,四清村“甜蜜的事业”正随着不断延伸的村路越发兴旺红火。

  吉林省有15个贫困县、1489个建档立卡贫困村、70.1万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他们是全省“四好农村路”建设最关注的群体,也将是受益最直接的群体。

  在农村公路建设中,省交通运输厅坚持定向施策,将交通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聚焦最困难的地方、紧盯最困难的群众,对贫困地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行“四优先”,即优先纳入发展规划、优先落实年度计划、优先安排前期工作、优先保障建设资金。

  2016年初,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推进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省交通运输厅印发了《关于开展全省交通脱贫攻坚规划项目核查的通知》,选派厅直单位15位技术人员与市(州)交通运输部门一道,用1个月的时间,分别对镇赉等15个贫困县(市、区)申报的“十三五”交通脱贫攻坚规划项目进行全面核查,摸清建制村和自然屯通畅、老旧水泥(沥青)路、资源路、旅游路及产业路建设和改造需求情况,完成核查数据审核、汇总,并与15个贫困县(市、区)进行了脱贫项目对接,建立了交通脱贫攻坚项目数据库和电子地图系统。这套数据库和电子地图系统,醒目标记了需要交通扶贫的3545个自然屯,真正做到了对扶贫对象情况清、问题清、任务清,有村情档案、有问题台账、有需求清单——保安全,农村现有危桥和乡级以上公路安全隐患尽可能全部改造;有重点,对乡村产业、镇区重点路段的老旧油路尽可能多地实施改造;再延伸,尽可能支持人口较多的贫困地区50户180人以上自然屯通硬化路。

  目标既定,省交通运输厅、省公路管理局指导各县(市)编制本地交通扶贫规划,明确任务、工期和资金筹措渠道,并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化规划、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等规划相衔接,将建设项目分解落实。最终确定全省农村公路脱贫攻坚任务总量为6045公里。

  为保障贫困地区农村公路建设资金,省交通运输厅主动调整资金政策和使用方向,向贫困地区倾斜,并指导地方加大财政投入、整合涉农扶贫资金,用于农村公路建设。仅2017年,即完成投资23.8亿元,新改建农村公路2787公里,实施安防工程1544公里,改造危桥184座,自然屯通硬化路率由69.7%提高到76.2%,新增通客车自然屯373个,屯屯通客车率达86.6%,开辟农村物流线路180条。其中交通脱贫攻坚完成投资17亿元,新改建农村公路2679公里,实施安防工程360公里,改造危桥52座,自然屯通硬化路率由70.1%提高到78.5%,超额完成农村公路脱贫攻坚70%以上的任务。

  为确保农村公路建设质量,省交通运输厅按照等级、规模、工程复杂程度对项目实行分类管理,全面推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以及质量责任追究制。在每年衔接和落实计划时,将质量指标同时落实给各市(州)、县(市、区),并签订责任书加以制约和监督执行。相关单位还组建督导组,定期开展专项督导,重点强化程序和过程管理,严把关键工程、隐蔽工程等重点部位质量关。

  脱贫致富的路子千万条,交通条件的改善是最基础的一条。

  路通了,桥通了,贫困地区卖粮难、上学难、就医难、进城难的问题都解决了。以柳河县为例,把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抓手,重点扶贫产业路建设、高速公路连通工程、“通村入户”硬化工程、农村脱贫安全路工程同步推进。2017年,累计投入资金7223万元,实施脱贫路108公里,实施安防工程17.4公里,改造和新建危桥4座,圆了农民的增收梦。柳河县交通运输局局长吴泓江算了这样一笔账:11公里的光伏电站项目路,可以助推光伏产业带动全县贫困户人均年增收140元左右;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项目,设置21个农业项目道路畅通工程共49公里,特色农业带动2600户贫困户年增收2200元左右;依托村路、通村客车,全县加快建设“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35个贫困村均设立了电商服务点,2017年农特产品网上销售额超过400万元,带动了全县1000名贫困人口人均增收400元以上……因村路的串联与支撑,柳河县“产业支撑+光伏保底、低保兜底、政策托底”的多层叠加扶贫体系正式形成。

  农村公路建设促进农民、农业、农村的变化,柳河只是一个缩影。2011年至2017年底,全省农村公路建设共投资186.7亿元,建设里程达到24375公里。无路的通了路,无桥的通了桥,资源出去了,信息进来了,封闭的村庄开放了,受限的思路打开了,种植养殖、经商办企、特色产业、乡村旅游、现代化农业……农民脱贫致富的道路越走越宽、越走越顺。

  “以前车进不来、粮卖不出去,咋能不穷?又哪敢想致富?如今村路通到了家门口,村里大变样,我们这日子越来越有盼头了!”柳河县红石镇四清村村民杨俊良坐在热乎乎的炕上,讲述因村路建设而受益的百姓心声。

  改到位才是真落实——

  农村公路管理:体制改革创新不断深化

  “我们县是全省环卫城乡一体化的试点,2017年,我们镇引进了康洁保洁公司,专门负责村屯内部和乡路村路的清洁工作。现在,我们镇38个村、231个屯,屯屯都达到了垃圾日清日解,每隔一段路程放置两个分类垃圾桶,垃圾分类、统一清扫、集中堆放,和城里一个样!”全国第一批农业生态特色镇——东辽县辽河源镇镇长郭鸿斌介绍。

  农村公路发展,不能满足于有了路就行。建好的路没有人管理,被占用、被污染、被损坏,其服务农民、农业、农村的功能就不能充分发挥,就背离了建设的初衷。反之,建好的路有人管理,路产路权能得到保护,路域环境能得到治理,不仅能充分实现其功能,而且能扮靓农村面貌,为新农村建设添彩。

  “县道县管、乡村道乡村管”——这是吉林省20余年农村公路管理体制改革的成果,也是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自1996年颁布的《吉林省乡道管理办法》(试行)中首次将乡道养护提上日程;到2005年吉林省农村公路养护进入养护体制全面改革阶段、2007年省政府188号令发布《吉林省农村公路养护和路政管理若干规定》;再到2011年出台的《吉林省公路条例》、2015年出台的《吉林省农村公路条例》,农村公路建、管、养的事权与责任越来越明确,农村公路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越来越清晰。

  “十八大”以来,省交通运输厅进一步健全完善农村公路管理体制机制。结合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指导各地健全规范县级、重点是乡级管理机构及人员编制,推行县道由县级公路管理机构负责、乡村道由农村公路管理站负责的管理模式,加大政策落实力度,逐步做到有路必养。截至目前,吉林省714个乡(镇)逐步建立由主管交通的乡(镇)领导任站长,交通、乡企、国土等为成员单位的农村公路管理站,落实专职管理技术人员,农村公路有人管养的局面已经形成。

  在此基础上,吉林、梅河口等地试点推行“路长制”,县级政府主要负责人为县域农村公路总路长,乡级政府、村民委员会主要负责人为辖区农村公路路长,各级路长对所管辖农村公路负总责,并通过各种方式对社会予以公布,主动接受社会监督。以吉林市为例,该市制定下发了《吉林市农村公路“路长制”实施方案》,成立了吉林市“路长制”领导小组,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市政府分管领导担任副组长,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和公安局、财政局、国土资源局、林业局、水利局、规划局、农委、人社局等部门为成员单位。在健全管理机制、明确工作目标、落实管理责任的同时,建立了全市统一的“路长制”监管平台,总平台设在市交通运输局,分平台设在各县(市)交通运输局。各级路长、路管员、社会公众通过下载“吉路通”手机APP,实时发现、拍照、上传道路问题信息,各级平台负责按问题分类、分发派遣任务,相关部门负责维护和处理,结果反馈给平台。总平台负责城区道路的监管并对全市“路长制”运行情况进行监督、指导、考核。社会公众也可以通过12328交通运输服务电话举报、投诉反映问题。

  超限运输绕行农村公路,严重破坏农村公路,曾是农村公路最大的“痛”。针对这一问题,省交通运输厅持续强化农村公路路政管理,实行县统一执法、乡村协助执法的工作模式,初步建立县有路政员、乡镇有监管员、村有护路员的路政管理体系,基本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负责、群众参与、综合治理”的良好局面。很多村屯还在专业部门的指导下,在重要出入口及节点依法设置限高限宽等防护设施,维护路产路权,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农村公路建设成果。

  农村公路路域环境是农村环境建设的重要一环。省交通运输厅与有关部门建立重大问题联合协商、重大政策联合制定、重点环节联合督查的协同推进工作机制,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与国土、公安、司法等部门联合开展路域环境综合整治行动,明显改善了公路通行条件和农村人居环境。

  路域环境整治,公路用地确权是第一步。结合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与公安、国土、工商等部门深入整治公路路域环境,对县、乡、村公路两侧按照5米、4米、3米进行公路用地界定并及时清回,新建农村公路同步完成公路用地确权工作,目前,东辽、柳河、磐石等县(市)先后完成公路用地确权8980公里,有力推动和保障了农村公路持续健康发展。

  在此基础上,交通运输部门“借力”地方政府,将路域环境整治与提升人居环境、打造美丽乡村及乡村振兴战略各项工作开展结合起来,形成部门合力,着力打造“实、安、绿、美”的农村公路路域环境。

  “在农村公路路域环境整治的过程中,县领导、所有相关部门、乡镇村都动了起来,在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部门实现了规划统一、资金整合、标准统一。特别是通过确权,清回的公路用地用于绿美化,栽植各种树木45万多株、花卉6000多亩,使路域环境大变样。”东辽县交通运输局局长丛贵杰对该县坚持以“管”为立足点,健全农村公路管理体系完善机制的做法深有感受。

  在农村公路管理中,该县坚持依法治路、规范管理,制定实施《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明确县、乡、村三级公路分别由县政府、乡(镇)政府、村委会管理,夯实管理责任,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管理体制。健全完善县、乡、村三级管理组织,成立农村公路管理所,13个乡(镇)成立农村公路交通站,233个行政村成立护路队,保障路政管理、路产路权维护、道路养护和道路环境整治等工作有效开展。在清回公路用地过程中,县政府制定《公路用地确权清回实施方案》,建立县、乡、村三级干部责任制,实行“三长攻坚”;宣传、司法等部门加大宣传力度,交通、国土、林业、环保等部门积极参与、密切配合,各乡(镇)精心组织,全县共清回公路用地2万余亩。

  “现在村里不仅户户通了水泥路,而且大车轧不着,垃圾有人清,祸害公路有人管,这路被收拾得跟我们自家院子一样齐整,跑起车来顺当、放心,还有啥能比这更让我们百姓幸福的!”国家级民族特色村——东辽县安石镇朝阳村党支部书记韩丽站在正在建设的朝鲜民俗旅游度假村前,笑着说。

  守正笃实久久为功——

  农村公路养护:着眼通行品质提升

  “我们每天早晨6点至晚上5点在路上工作,清理边沟,整修路肩,打扫垃圾。春天秋天还要做春整秋整,那是大工程,乡里村里都参与。”梅河口市曙光镇曙光村的李大爷负责村里一段3公里村路的日常养护工作,每天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精心,风雨无阻,绿意满满、整洁干净的村路俨然成为该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三分建设,七分养护。

  吉林省农村公路建设起步较早,十余年后,很多超期服役的村路破损严重,甚至出现“油返砂”而导致“畅返不畅”现象,农村公路养护的重要性愈加凸显。

  为提高农村公路养护质量,2012年至2014年,省公路管理局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为期三年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年”活动。县政府的主体责任进一步落实,基本形成了省里引导、市县主导、群众参与的全社会共同推进农村公路发展的良好局面,“有路必养”基本实现,“养必到位”步伐加快。全省各乡(镇、街)、村均建立了农村公路养护管理队伍,日常养护人员由乡(镇、街)人民政府聘用,所有被聘用的员工需经县农村公路管理部门备案,实行合同制管理,定期组织培训,做到了“定岗位、定责任、定标准、定工资”。

  针对原有农村公路基础差、技术标准低的实际,省公路管理局强力推进养护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机械化步伐,注重发挥科技引领作用,积极探索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在农村公路养护生产中的应用,提高农村公路养护质量和水平。组织编制了“十三五”普通公路建设和养护技术政策、技术标准,推广应用农村公路“四新”技术和工艺15项,科技进步的贡献率逐年提升,为农村公路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养护久久为功,村路更显靓丽。2017年,全省共投入资金6.8亿元,实施养护改建大中修546公里,全省农村公路优良路率持续保持在60%以上。

  在梅河口市,农村公路养护工程是市政府绩效考核的重点工作内容。该市对现有的1752公里农村沥青(水泥)路进行检测评定,PQI低于70的达到549公里,针对“畅返不畅”问题,推进农村公路养护大中修工程改造,提出“三年攻坚、梯次推进”目标,改变以往建设资金乡(镇)自筹、省补为辅的筹集模式,养护工程资金全部由梅河口市财政承担。

  “2016年、2017年,我们累计筹集资金3.22亿元,新改建农村公路313公里,实施农村公路养护大中修工程230公里,建成了20条145公里特色产业道路,依托路网整合全市特色产业布局,为农业机械化、专业化和社会化创造条件。”梅河口市交通运输局局长王春翔介绍,为保障养护工程质量,梅河口市建立市乡村联合包保体系,由市级领导牵头、相关部门包乡、乡(镇)包村、村官包线,按照每年每公里3000元养护资金标准,纳入市乡两级财政预算,确保每年投入养护和环境整治资金保持在1200万元的投资水平。在此基础上,加强施工期、转序期和竣工期的质量监督及检测,实施分线路、分段专养、承包养护等多种因地制宜的模式,对养护工程进行全过程管理。同时,加快机械化养护进程,小修保养由乡镇委托专业施工队伍实施,落实经常性、及时性养护措施,做到“根据季节重点养、突出干线精心养、水毁路段突击养、区别病害科学养、待建路段不弃养”,并对所有列养路段定期开展回头看,对大中修工程,精心养管。

  在加强公路安全隐患和环境治理中,该市投资1500多万元,完成了97公里的县、乡公路隐患路段治理;建立乡、村保洁队伍327支1093人,新建垃圾处理场和分类式垃圾箱,购置垃圾转运车,全面清理“三小五堆”,高标准做好路宅分离、路田分离。该市还全力推进绿美化工程,由各乡(镇)主导,按照“一村一特色、一路一景观”的原则,建设育苗基地,突出绿化景观,打造乔灌结合、花草相宜、梯次相配的千里绿色长廊。2017年,市财政投资2370万元,对具有旅游路、产业路性质的六山线、大吉线、吉鸡线、海双线、海福线实施绿美化工程,建成绿美化景观点67处,道路服务品质明显提升。

  “和我当村干部的时候完全不一样,那时候出门一身灰、一身泥,现在出门水泥路,有花坛、有凉亭,大伙儿也都知道爱护,个人家门口有个垃圾什么的,随手就收拾了,美丽乡村么!”62岁的梅河口市曙光镇曙光村原村干部刘大爷细数着“四好农村路”给村里带来的诸多新变化,他身后的红瓦白墙水泥路,都散发着文明乡村、美丽庭院的幸福气息。

  敢吃螃蟹才能尝到鲜——

  农村客货运输:放眼人畅其行货畅其流

  “以前为了赶时间,我总是坐‘黑车’出门,可太不安全,但那时候客车又得到站点,又得等时间,实在是不太方便。现在这班线真是太方便了,打个电话,想啥时候走就啥时候走,想在哪儿停就在哪儿停,服务好,安全又有保障,价钱比‘黑车’还便宜,我现在来回就坐它!”家住梨树县万发镇的孙大姐逛完商场,就把手里的大包小裹递给驾驶员,登上了七座小型客车,系好安全带,准备出发。农民们从家门口乘坐客车,下了车即到目的地,这一乘坐体验在梨树至郭家店、万发等客运线路试行的“门到门”运输服务已经实现。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农村公路的快速发展,吉林省所有县城之间实现二级以上公路连接,县(市、区)所在地与所辖乡镇基本实现三级以上公路连接,重点推进城镇化的60个城镇和5万以上人口城镇全部通二级以上公路,10万以上人口城镇全部通一级以上公路。

  建设是基础,管理是保障,养护是优化,运营是目的。“四好农村路”建设,就是要让农民兄弟受益!

  农民有诉求,交通有举措。在服务农村客货运输的征途上,省交通运输厅、省运输管理局一次又一次开拓创新,让人畅其行、货畅其流成为现实。2016年,省交通运输厅在全国率先提出“屯屯通客车”的发展目标,在巩固建制村通客车100%的基础下,加快“屯屯通”发展。

  优化服务永无止境。省运输管理局鼓励客运经营者结合农村赶集、庙会、购物等实际需求,推广符合标准和要求的农村客运经济适用车型,开通周班、月班、定制班车等灵活多样农村客运班线和公交专线。在梨树市开展线路专营定制服务试点,先后将梨树至万发、梨树至郭家店农村客运班线改造为线路专营,全部更新7座宝骏商务客车,实现发车时间和日发班次由经营者自行确定、在县域内开展“门到门”运输的定制客运服务模式,充分发挥了道路客运的比较优势,获得了当地旅客的好评。

  围绕自驾游、乡村游、短程游等旅游热点产品,大力推动旅游班线,截至目前,全省159个3A级以上旅游景区全部实现道路客运全覆盖。省运输管理局还逐步引导经营者开通“车票+门票”经营模式,方便游客出行。延边州珲春至防川率先开展了一票直达、全程服务的景区直通车,提升服务品质。2015年和2017年,省运输管理局先后两次开展了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水平评价工作,全省AAA级以上市县达96%。

  农业强、农民富,离不开农村物流发展。

  省运输管理局积极开展小件快运及客货同站试点,引导物流企业开辟农村货运专线,支持企业发展“互联网+农村物流”,提供产、运、销一体化的农村物流供应链服务。2013年、2017年,省交通运输厅先后印发了《关于道路运输业“现代物流”工程的实施意见》(吉交发〔2013〕23号)、《吉林省农村物流网络节点体系建设实施意见》(吉交运〔2017〕298号)等文件,充分发挥交通运输在促进农村物流发展中的优势和作用,加快构建县乡村三级物流网络节点,推进交通物流货运枢纽升级改造,充分发挥农村物流中心功能;逐步对农村客运站开展客货同站改造,新增仓储、保管、配载、信息服务、装卸、理货等功能;加强部门合作和行业联动,推动现有交通运输、商贸流通、邮政快递、供销等网络设施融合发展。

  服务民生,敢为人先,发展思路不受限!

  松原市建立了小件快运联盟,起草了客运站小件快货联盟协议和客运站之间运输协议,组织全市二级客运站签订了客运站小件快运联盟公约,组织各客运站之间签订了小件快运协议,依托现有客运班线资源和客运站网络方便、安全、覆盖面广的优点,利用“班车捎载”几乎“零成本”的优势,提升县级农村物流网络服务。2016年至2017年,省内二级以上客运站开展小件快运业务营业额累计达到3000多万元,年平均增长10%。

  长春上河湾客运站、辽源泉太客运站等10余个农村客运站,增加货运服务功能,实现“客货同站”,组织农村客运站及客运企业受理的小型货物运输,提升农村物流网络节点的数量和通达深度。2016年至2017年,共开辟农村物流线路180条,完成约2.1万件小件货物运输。

  公主岭市积极指导企业做大做强,引导公主岭兴国农牧产品物流配送有限公司搭建县乡村三级物流节点网络,解决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问题。建设了生猪等农牧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建立了信息管理平台和配送车队,为生猪养殖户和客户提供了运输便利。配送中心每月可配送生猪15万头,年成交额突破20多亿元,可为生猪养殖户增加收入7亿多元。

  磐石市指导磐石吉高陆港物流有限公司以农村电商为切入点,建立县域级物流服务中心1个、乡镇级物流服务站14个、村屯级物流服务点92个,实现了该市35.7%的村屯物流覆盖率。

  集安市鼓励企业建设综合性电商平台,集安市御品堂创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供销e家”综合性电商平台,既把日用消费品、农业生产资料供应下去,又把农副产品、再生资源收购上来,实现供给与需求有机对接,着力构建服务“三农”的综合性、可持续的农村电子商务交易服务平台。

  农安县依托农村客运班车开展了“村巴快递”试点,利用多而广的村屯级网点和客运班车,引入速递公司,服务于“快递下乡”运输链的“最后一公里”,发展农村电商,搞活农村经济,促进货物流通。目前,企业在农安设立32个村级快递物流网点,全年累计收发快递56865件,平均每月4738件。

  柳河县打造“运营网、物流网、电商网”“三网融合”的公路运输体系,累积投资近2亿元,建设了柳河县客运总站、采胜物流中心、新能源公交充电站等基础设施,建制村及自然屯通客车率分别达到100%和96%;农村小件物流和快递同村到户率达到92%;途经三源浦镇的3条农村客运班线进行延伸改造后,实现了与民航的无缝对接,为“通化内陆港”建设工程提供了运输保障。

  “修的是路,改变的是农村面貌,联系的是党心民心,巩固的是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四好农村路”有力地促进了全省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农民生活、农业经济、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全省正逐步形成新的农业产业区、小商品集散地及经济走廊带,带动效益农业、乡镇企业和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为有效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有效促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有效促进强基富民固边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下一步,省交通运输厅将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四好农村路’建设的决策部署,全面完成省政府实施农村公路惠民工程的各项目标任务!”省交通运输厅厅长王振才表示,未来一个时期,将全面规划好农村公路,切实发挥引领作用;全面建设好农村公路,有效提高通达深度;全面管理好农村公路,确保权责一致、规范运行;全面养护好农村公路,努力提高通行品质;全面运营好农村公路,为乡村父老致富奔小康奠定基础,为建设幸福美好吉林提供有力的公路交通保障。(图片除署名外均由阚世儒摄影)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3、“国际在线”网站一切自有信息产品的版权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并出示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信息产品。
  • 4、对谎称“国际在线”网站代理,销售“国际在线”网站自有信息产品或未经授权使用“国际在线“网站信息产品,侵犯本网站相关合法权益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委托律师,采取包括法律诉讼在内的必要措施,维护“国际在线”网站的合法权益。
  • 5、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