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东黑土

长春 江城 四平 辽源 通化 白城 白山 松原 延边 长白山保护开发区

热线:0431-81126178
邮箱:jilin@cri.cn

吉林省开展中小学正高级教师评聘工作

2019-11-22 11:26:06  |  来源:长春晚报  |  编辑:田东艳   |  责编:董健雄

  原题:我省开展中小学正高级教师评聘工作

  长春晚报11月22日讯(记者 陈思秀):为进一步深化吉林省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根据《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人社专技司函〔2019〕180号)和2019年度全省职称评聘工作部署要求,近日吉林省人社厅决定开展吉林省第七批中小学正高级教师评聘工作。

  评聘范围及条件

  在《吉林省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实施方案》规定范围内具有高等教育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在教学一线从事教学工作20年以上,并在高级教师岗位从事教学工作5年以上,且符合《教师法》和《吉林省中小学教师水平基本评价标准条件》等规定条件的现在编在岗人员,可按规定程序申报评聘常设岗位中小学正高级教师。中直中小学符合以上条件的,可按规定程序申报评聘特设岗位中小学正高级教师。

  已办理退休手续或已到法定退休年龄尚未办理退休手续的教师,不属申报推荐范围。按人事管理权限已办理延迟退休手续的教师可参加评聘。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5年的教师不能申评特设岗位正高级教师。

  评聘原则及导向

  坚持以德为先。把师德放在中小学教师评价的首位,进一步加强对申报人员的师德考核。把践行《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新时代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作为中小学教师职称晋升的首要条件。在教师职称推荐和评审中,将师德评价贯穿于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全过程,实行师德失范“一票否决”,凡有违法违纪违规行为的不予推荐。

  突出教书育人的评价导向。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考察推荐人选教书育人的工作业绩和实际贡献,遵循教育发展和教师成长的基本规律,充分体现破“四唯”要求,注重教育教学工作业绩,注重教育教学方法,注重教育教学一线实践经历,加强对课堂教学能力的考核,切实改变过分强调学历、资历和论文的倾向。要加大教育教学成果在评聘中的权重,着重考察论文、著作和课题等教科研成果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作用,积极推进“代表性成果”制。

  加大对优秀人才的倾斜力度。各地区在推荐人选时要对符合申报条件并具备以下条件之一的优秀教师予以重点倾斜:曾获国家级劳动模范、全国模范教师、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荣誉称号之一的;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以上(含二等奖),且为第一完成人的。

  切实向基层学校教师倾斜。在常设岗位中专门安排适当比例向乡村教师倾斜。对县市及乡镇以下学校教师职称评审不作论文、课题项目、奖项、头衔称号等硬性要求,可以教案课件、工作总结、课题报告、参编教材、教改方案等成果形式代替,提高实际工作年限的考核权重,侧重考察其教书育人实绩。对长期在乡村学校任教的,教育教学实践性成果特别突出的,对本地本学校学科发展或教师队伍建设作出突出贡献的,优先推荐。

  岗位推荐指标数额

  综合考虑中省直及各地区中小学教师队伍总量及副高级教师队伍数量情况,面向省直学校和各地区确定常设岗位150名左右,面向中直学校确定特设岗位4名左右。按照1:1.5比例推荐人选,据此下达岗位推荐指标,详见《推荐指标分配通知单》。推荐人选的结构要与所辖地区教师队伍规模、结构和教育教学水平相适应,统筹考虑中小学校(幼儿园)与基础教育相关的教育教学教研机构的教师,并注意推荐人选在学段、学科、学校(单位)、城乡间的分布,确保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各个学段全覆盖。原则上,各地区推荐行政领导职务(含在职的学校党政正副职)人员不得超过20%;推荐乡镇及以下学校连续从事教学一线工作满30年,且现受聘在高级教师岗位满10年的教师不得低于10%。

  推荐方式

  主要采取公推直报的方式进行。中省直推荐,由中省直中小学校组织竞聘推荐,经报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确定拟评聘推荐人选,向吉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申报。市(州)推荐,由各市(州)负责组织市(州)直属学校及区属学校竞聘推荐,经报市(州)政府审定同意后,确定拟评聘推荐人选,向吉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申报。县(市)推荐,由各县(市)负责组织直属学校及所属乡镇学校竞聘推荐,经报县(市)政府审定同意后,确定拟评聘推荐人选,向吉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申报。其中,长春新区、榆树市、德惠市、九台区、双阳区由长春市组织推荐。材料受理时间为12月23日至12月28日。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3、“国际在线”网站一切自有信息产品的版权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并出示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信息产品。
  • 4、对谎称“国际在线”网站代理,销售“国际在线”网站自有信息产品或未经授权使用“国际在线“网站信息产品,侵犯本网站相关合法权益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委托律师,采取包括法律诉讼在内的必要措施,维护“国际在线”网站的合法权益。
  • 5、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