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聚力扬帆 乘势快上——长春市全力推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综述
吉林日报12月21日讯(记者 孙铭蔚):岁末的北国春城,天寒地冻。
伴随着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的隆重举行,长春市民营经济发展再传捷报,温暖人心:今年前三季度,民营经济主营业务收入11250亿元,同比增长12.5%;增加值2374亿元,同比增长13.6%,占长春全市GDP比重的51%;上缴税金443.1亿元,同比增长25.8%,占长春全市财政收入的47.9%;民营企业20.2万户,同比增长16%;个体工商户53万户,同比增长12.8%;从业人员306万人,同比增长18.7%,占全市城镇就业人口的80.7%。主营业务收入和增加值超过吉林全省的1/3。实缴税金占吉林全省的一半以上。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一年来,长春市解放思想,大胆尝试,民营经济发展势头良好,绘就了一幅的上下齐心,共求发展的美丽画卷。
“放管服”改革有序推进 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实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启动“一门式、一张网”综合改革,全面实施“五证合一”等登记制度改革……近年来,长春市不断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不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民营经济发展活力不断迸发。
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提高审批效率,行政审批项目由大幅降低,市级非行政许可实现“零审批”,减放比例达到70.9%,行政审批效率大幅提升。基本建设项目审批时限由302个工作日压缩到51个工作日,建立了市级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全面启动了“一门式、一张网”综合改革,成为国内首个由市里统筹、自上而下,市、区、街道、社区四级联动实施“互联网+政务服务”改革的城市,行政审批效率明显提升。
同时,推进商事制度改革,不断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全面实施了注册资本认缴登记制、先照后证、企业年检改为年度报告公示制、“五证合一”“一照一码”“两证整合”等登记制度改革,探索开展了“住改商”、简化住所登记手续、“一址多照”“一照多址”“集群注册”“网上登记”“企业简易注销登记试点”等改革,有效激发了全民创业热情,市场主体出现井喷式增长。政府权力的“放”,换来的是市场主体的“活”。今年前三季度,长春全市新增民营市场主体5.3万户,平均每天新增196户。
长春市发改委深入推进“审批不见面、办事不求人”政务服务新模式,在长春市政务公开办统一组织下,进行项目审批全流程管理,开展企业投资项目并联审批,召开并联审批联审联系会议,解决疑难问题,提高审批效率,实现项目早开工早建设。另外,在长春新区探索开展了承诺制“零审批”试点。
同时,通过实施百强民营企业和百户“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程,长春全市“四上”企业达到6057户。他们还建立市领导联系民营企业制度,实施民营经济振兴发展行动计划,开展精准服务企业专项行动,有力地推动了民营经济发展。
创新能力稳步提升 民营经济集聚发展
科技创新,是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更是企业持续发展的不竭内生动力。
随着长春市民营经济的蓬勃发展,民营企业正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力量。今年,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87户、科技型“小巨人”企业316户,创历史新高。建成企业技术中心215个、产业技术中心71个、产业技术平台37个,民营企业完成了长春全市80%的新产品开发。
科技企业数量增加了,对科技人才、科技成果、科研仪器的需求也随之增加,促进了创新要素流动,加快了科技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今年,长春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达323.5亿元,增长52%;前9个月,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分别为15175件、7685件,比去年同期分别增长42.7%、38.6%。
透过数据看成果,今年以来,市科技局推进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改革,由企业作为项目申报单位或协作单位,使更多的企业得到科技计划支持;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实施地院(校、所)合作专项、产学研协同创新示范点建设专项、科技创新券政策,支持12所高校院所联合科技企业开展技术攻关,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购买科技服务,支持高校院所、龙头企业向社会开放大型科研仪器设备;推进科技金融结合,长春科技金融创新中心为科技企业提供投融资超过25亿元,帮助科技企业实现融资发展;推进科技大市场建设,举办创新创业活动60多场次,提供科技咨询、技术交易、专利代理等创新创业服务4000多次。
融资渠道不断拓展 公共服务能力显著提高
融资难,一直是民营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
面对这一难题,今年前三季度,长春市积极采取多种方式进行融资,其中:通过股权质押等方式实现融资113亿多元;动产抵押、商标专用权质押累计实现融资274亿多元;科技金融创新服务中心累计实现融资55.5亿元;担保机构累计提供担保融资180多亿元。
为推动民营经济发展,长春市还建设了一批孵化基地、众创空间、服务平台、特色产业园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产业集群,民营经济规模化、集群化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建设了22个特色产业园区和30个产业集群。新建双创基地13个,长春全市双创基地249个、在孵企业1.46万户、吸纳就业12.9万人。
为助力民营实体零售业快速发展编制《长春市城市商业网点规划(2016—2030年)》,确定了实体零售创新转型要向“商品+服务”“智慧+零售”“跨界+融合”“自营+连锁”方向发展;积极构建智慧商圈、打造特色街区,重点打造重庆路智慧商圈,高起点建设南部新城、长春西站、北部核心区商圈,优化提升红旗街、桂林路、生态广场等现有商圈功能;推动新天地超市与百度外卖合作,推进吉林大药房构建线上“云药房”,延展线上健康服务功能;推广“正云社区电商信息平台”“楼里楼外智慧社区平台”等新零售模式,形成以社区门店为基点的链接业主、供应商、服务商的全渠道社区商业。
积极推广欧亚卖场“购物中心+”模式,发展“商业+旅游+文化+会展”多元化融合模式;高起点建设“欧亚汇集”项目,打造集商旅文会于一体的“商业城市”;鼓励品牌连锁企业扩大规模,截至目前,欧亚连锁已拓展到115家门店,新天地超市拥有600多家门店,吉林大药房拥有800多家门店,全联商超拥有300多家门店,引导连锁企业采取消费定位不同、商品结构差异等模式,避免同质化竞争。
目前,长春市已建成公共服务平台350个,其中,省级平台89个,国家级平台10个,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的服务能力在吉林全省处于领先位置。年服务企业3万户以上。组织236户民营企业参加各类展会,累计签约1.2亿元。
2019年,长春市将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降低民营企业经营成本、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营造公平竞争环境、支持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同时,继续在优化投资营商环境,加大金融服务力度,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推动长春全市民营企业加快发展,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