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东黑土

长春 江城 四平 辽源 通化 白城 白山 松原 延边 长白山保护开发区

热线:0431-81126178
邮箱:jilin@cri.cn

长春市九台区打造全国秸秆综合利用新样板

2018-12-05 09:14:42  |  来源:长春日报  |  编辑:田东艳   |  责编:刘征宇

  原题:九台打造全国秸秆综合利用新样板

长春市九台区打造全国秸秆综合利用新样板

机械车辆将玉米秸秆打包成捆。 苑激刚 摄

  新闻提示:11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对国务院第五次大督查发现的典型经验做法给予表扬的通报》,对130项地方典型经验做法予以通报表扬,“九台区全力打造全国秸秆综合利用新样板”名列其中。

  秸秆综合利用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作为全国20个秸秆综合利用样板县之一,九台区是如何推进此项工作的?有哪些模式值得借鉴?近日,本报记者来到九台区,进田野、走农家、访企业,探寻秸秆综合利用的创新路径。

  长春日报12月5日讯(记者 袁 达):“我已经是第三年烧秸秆块采暖了,每年都很暖和。”这两天,我市气温明显下降,九台区龙嘉街道龙家堡村村民孙国福熟练地将一块块秸秆压缩块投到炉子中,屋里分外温暖,“我家种了两垧地,秋收后秸秆能换两吨燃料,足够这一冬天用了。”

  龙家堡村有86户村民和孙国福一样,都用了秸秆压缩块作为冬季取暖的燃料。近年来,九台区从地域特点、种植结构等实际出发,通过创新模式,将秸秆综合利用重点放在能源化、肥料化、饲料化上,全力推进秸秆综合利用绿色发展。

  几年来,九台区累计投入资金1.5亿元,整合各类资金24亿元,用于秸秆综合利用。预计今年九台区秸秆可收集量为117万吨,综合利用量为103万吨,秸秆综合利用率将达到88%,比去年高出7个百分点。

  政府+企业

  建设秸秆综合利用项目

  原本散落在农田里的秸秆是如何成为燃料的?记者跟随正在运送秸秆包的拖拉机,来到位于龙嘉街道泉眼村的一处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园。

  2016年,九台区政府与长春长拖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签订了投资10亿元战略协议,在长春龙嘉国际机场周围、长吉北线、高速公路两侧的10个村,建设10个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园,每个园区加工能力在1000公顷以上。目前,这10个产业园都已投产达效。

  “我们主要将秸秆加工成饲料、燃料和基料,每年综合利用秸秆10万吨。”长拖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企业建立了由50台(套)机械组成的秸秆处理作业队,由过去的分散捡拾打捆变为集中捡拾、打包、运输、加工。通过公司与农户签订秸秆收储合同的方式,农户用1公顷土地产出的秸秆置换1吨生物质压块燃料,从而实现秸秆就地转化,改变农村生活方式。

  在推进秸秆综合利用过程中,九台区积极拓展政府与企业的合作渠道。今年10月,九台区政府与鑫垒秸秆综合利用有限公司签订秸秆离田协议,组成了包括超过40台(套)机械的联合打捆离田作业队,离田秸秆面积两万公顷;投资10亿元的中航新能源集团秸秆综合利用项目也在全力推进……一个个项目的落地,让九台区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成效明显。

  新型经营主体+循环农业

  拉长产业链条

  九台区鼓励农村新型经营主体加入到秸秆综合利用中,通过发展循环农业,不仅实现了秸秆转化利用,更拉长了农牧业的产业链条。

  位于九台区东湖街道的隆达兴农民养殖专业合作社的车间里,一台机器正把“吞下”的玉米秸秆快速加工成秸秆包。“这台机器叫秸秆饲料膨化机。”合作社负责人介绍说,他们首先将秸秆铡碎,然后放入膨化机内进行膨化并加入发酵剂,经过高温、高压、消毒、杀菌等程序,秸秆就转换成了绿色生态饲料。

  目前,合作社每年可生产两万吨饲料,除了留下3000吨满足500头肉牛食用外,其余全部销往外地。合作社还新建了1.5公顷鱼池,饲养了5000只蛋鸡。通过秸秆膨化饲料过腹增值饲养牛,牛粪经发酵饲养蚯蚓,蚯蚓喂鱼、鸡……一条生态循环农业产业链就此形成。“我们将继续加大对这种模式的扶持力度,推动循环农业发展。”九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技术+补贴

  秸秆还田面积逐年增加

  “秸秆还田后,不仅保墒抗旱,还节约了成本,增产效果也很好。”秋收后,九台区纪家街道的很多种粮大户都采用了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技术。今年,九台区选取适合机械化作业的地区,举办了多场现场演示活动,推广秸秆还田技术,并采取政府统一组织实施的方式,集中开展作业,推进秸秆还田向纵深发展。

  “我们大力推广秸秆全量还田,建立了秸秆机械还田示范方17个,区财政给予补贴。购买秸秆还田机械的,根据有关规定给予政策性补贴。”九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今年九台区加大补贴力度,秸秆还田农机补贴达到了每公顷600元。

  先进技术的推广、补贴力度的加大,让九台农民秸秆还田热情高涨。2017年九台区秸秆还田面积0.94万公顷,今年秸秆还田面积达到了2.3万公顷。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专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在线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 3、“国际在线”网站一切自有信息产品的版权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并出示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信息产品。
  • 4、对谎称“国际在线”网站代理,销售“国际在线”网站自有信息产品或未经授权使用“国际在线“网站信息产品,侵犯本网站相关合法权益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委托律师,采取包括法律诉讼在内的必要措施,维护“国际在线”网站的合法权益。
  • 5、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 6、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